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鼻息肉

鼻息肉手术过程分析

鼻息肉手术,其实就是解决鼻子里面长息肉的一种治疗方法,因为我们都知道这种息肉,如果不能够积极治疗的话,可能能存在其他不良现象,或者病变问题的,所以大家一旦发现这种问题时,要全面的检查,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这样才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对我们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鼻息肉手术过程有什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有效治疗鼻息肉的两大方法介绍 治疗鼻息肉的误区有哪些 鼻息肉手术过程分析 鼻息肉如何鉴别诊断 鼻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1有效治疗鼻息肉的两大方法介绍

  一.内科疗法

  由于鼻息肉是鼻呼吸粘膜长期炎性反应的结果,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皮质激素不仅可使息肉体积变小甚至消失,而且手术后应用还可延迟或防止息肉复发。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全身和鼻内两种给药途径。如果无皮质激素应用禁忌症,全身应用适合下列情况:

  ①息肉体积较大,手术时器械引入鼻腔较为不便;

  ②初诊病例,患者愿意接受内科治疗。方法是每日口服强的松30mg,连服7天,以后每日递减5mg,整个疗程不超过两周。这种短期突击疗法在临床上不会引起明显全身性副作用。一般经上法治疗,息肉体积均可明显缩小。有的在口服几天后鼻塞便有减轻,且嗅觉改善也明显。此时可手术摘除或改为鼻内局部应用。

  鼻内局部应用皮质激素的优点是既可避免皮质激素全身副作用,又可保持药物在局部的有效浓度。局部应用适用于:

  ①初诊时息肉体积较小,未超越中鼻甲下缘者;

  ②口服强的松后反应较好,患者愿意继续内科治疗者;

  ③手术摘除后为防复发者。肾上腺皮质激素鼻内应用的剂型以气雾剂最普遍,因使用方便,患者无须取一定的体位。此外还有滴鼻剂,使用时要求患者采取正确滴鼻体位,但药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是其优点。鼻内应用的皮质激素主要为二丙酸氯地米松、flunisolide和budesonide。这类皮质激素的特点是不易被鼻粘膜吸收入血而产生全身副作用。近年来johansen(1993)对budesonide的气雾剂和滴鼻剂治疗鼻息肉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种剂型疗效相同。作者等(1995)应用0.1%醋酸曲安缩松滴鼻剂也取得较好疗效。

  下述情况可显著影响鼻内用药的疗效:

  ①鼻息肉过大,药液无法进入鼻内,此时应先行手术治疗,然后再行鼻内给药以预防复发。

  ②同时存在鼻和鼻窦的混合感染,此时应行抗生素治疗或鼻窦清理术。

  ③息肉本身处于活跃阶段,生长过快,此时可以行皮质类固醇的突击性全身应用疗法。

  二.手术治疗 对鼻腔大部或完全被堵塞,严重影响生理功能者,应先行手术治疗。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全身检查,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哮喘发作期等,应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单纯鼻息肉切除术和鼻内筛窦切除术两种。

  1.单纯鼻息肉切除术 用于根蒂清除,以前无鼻息肉切除术史者。在局麻下,以鼻息肉圈套器套住息肉要蒂部,勒紧后自鼻内向外用力急速拉出,使息肉连同根蒂一并摘除。如有根蒂残留,可将其钳取干净。拉出息肉有时可使筛窦开放,此时若筛内粘膜已息肉样变,应同时行鼻内筛窦切除术。

  2.鼻内筛窦切除术 主要适用于筛窦粘膜已为息肉组织所替代,有多次鼻息肉切除术史者。术中充分开放筛房,将窦内息肉完全摘除。手术彻底可明显降低息肉复发率。近年来开展的鼻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为筛窦切除术提供了一种精细、准确和有效的方法,使鼻息肉术后的复发率明显降低。文献报告可使复发率降到20%以下。

2治疗鼻息肉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一听到“手术”,就排斥治疗

  不少患者一听到“手术”这个词就不免有些担心与恐惧,红会耳鼻喉专家指出,目前鼻息肉切除手术在大型医院都是在鼻内镜监视器下进行,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合使用高速的动力切削系统,不仅使得容易复发的鼻息肉基本可以被根治,而且由于使用一些新的设备和材料,手术的疼痛不适等症状也较传统手术大为减轻,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大可不必担心手术的痛苦。

  误区二:轻信广告谗言,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鼻息肉的治疗方面,许多机构扬言激光能治好鼻息肉,红会耳鼻喉专家指出,这其实是某些不正规的诊所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在误导患者。因为利用激光光纤进入鼻窦内操作实际非常困难,同时在出血的情况下用激光来切除息肉组织和骨组织也很不方便,有些小诊所甚至会把病人肥大的鼻甲当做息肉来烧灼。

  误区三:对鼻息肉产生认识上的误区,从而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

  生活中,在对鼻息肉的认识上,可能大家存在一些误区。我们平常所说的鼻息肉其实就是鼻腔内的一块息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另外,由于鼻息肉的种种症状与鼻炎极其相似,导致人们也常常把鼻息肉误认为是鼻炎。鼻息肉虽然是良性小肿瘤,但是因其生命力顽强,不易治愈,易复发等特点,而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令人很头痛的问题。

  误区四:认为鼻息肉根本无法根治,“复发”让患者放弃治疗

  专家表示:鼻息肉为什么容易复发?

  (一)手术摘除不彻底

  (二)未找出鼻息肉发病原因。只要避免以上的两种原因,根治鼻息肉还是有可能的!

3鼻息肉手术过程分析

  鼻息肉手术前的调节

  1、熟悉病室环境,积极与医生护士互动配合,详细了解手术目的和方法,多多同其他患者交流,转移因害怕手术带来的恐慌。

  2、我们在做手术之前先要放松,前一晚上最好早点睡觉,确保足够的睡眠以及精力充沛。在手术的过程中的时候,因为都会打麻醉针,所以除了有些不舒服外,没有什么疼痛的,患者不要担心。

  鼻息肉手术之后的自我调理

  1、尽量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流食、半流食,以增加身体抵抗力,防治术后感染。饮食温凉,避免过热、过于刺激,以免引起术口出血。

  2、术后尽量采取半卧位休息(就是休息的时候,抬高头部和上身),以减少头部充血,而且便于分泌物吐出,2天后适当活动,以减轻疼痛,还能避免卧床过久引起的身体抵抗力下降。

  3、口中有分泌物时应轻轻的吐出,不易用力咳嗽,更不要咽下。饮水的时候宜多次少量饮水,湿润口咽部,还可以戴是的口罩以湿化吸入的空气。

  4、我们要看鼻腔里面的堵塞的东西有没有松动,如果松动的话,千万不要自己用手把它弄出来,这时候要去找医生,不要出引起手术之后鼻出血或者受到感染的。

4鼻息肉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1.肺胃湿热熏蒸

  证候:气息出入不畅,鼻塞不利,嗅觉失灵,头痛头胀,涕多黄浊或黄白相间,鼻内见有息肉,色淡红或暗红,口渴咽干,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析:肺经湿热,致鼻塞不利,嗅觉减退,鼻涕黄浊,湿浊积聚,浸yin鼻窍肌膜,日久息肉渐长,鼻塞加重。清窍受损,头昏头痛,舌脉属湿热内郁证象。

  2.肺经寒湿凝聚

  证候:持续性鼻塞,息肉呈荔枝肉状,表面光滑灰白,鼻内有粘白浊涕,头昏头痛,嗅觉失灵,易感冒,舌质淡嫩,苔白,脉虚缓。

  辨析:肺气虚弱,屡受风寒侵袭,日久壅滞,气血受阻,痰浊凝结,变生息肉,息肉阻塞鼻窍则头痛头昏,嗅觉失灵,肺气虚,易感冒,涕多粘白

  西医诊断标准:

  1.根据病史,常见于变态反应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患者。

  2.鼻塞,随息肉的生长而鼻塞加重。

  3.根据息肉的性状可以分辨不同类型,如粘液性息肉,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白色,有细蒂,触之柔软活动,颇似剥皮葡萄状,多来自中鼻道;出血性息肉,触之易出血;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触之较硬,不易出血;多发性息肉,常来自筛窦。息肉可在一侧或两侧鼻腔内单发或多发。晚期息肉增多变大,形成蛙形鼻。

  4.老年复发性鼻息肉常出血者,应注意恶性变。

  西医诊断依据:

  经鼻腔检查,多能明确诊断。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位于鼻腔深部或后鼻孔处之单个息肉,常需在血管收缩剂收敛鼻粘膜后才能查见,应注意避免漏诊。 (2)诊断鼻息肉时,应常规作鼻咽镜检查,以便了解后鼻孔处有无息肉,以利诊断和治疗。 (3)对于单侧后鼻孔息肉患者,宜作鼻窦X线摄片,以明确上颌窦内是否存在病变。 (4)对于年龄较大,或鼻涕带血之鼻息肉患者,应将息肉样组织送病理检验,以除外恶变。 (5)应注意与中鼻甲息肉样变区别。中鼻甲息肉样变时,无活动性,如以探针探触,可触及质硬之鼻甲骨质。

  西医鉴别诊断:

  1.与中鼻甲息肉样变相鉴别,中鼻甲息肉样变表面与鼻息肉相似,但基底较广而硬,活动性小。

  2.与鼻内翻乳头状瘤相鉴别,对于反复发作的鼻息肉应提高警惕,外形与多发性鼻息肉难以区别,但表面粗糙不平,多发生于一侧鼻腔,手术中易出血,应通过病理检查予以鉴别。部分内翻乳头状瘤系由于作鼻息肉手术时未能将蒂部内翻的上皮彻底切除所致,对此应引起重视。

  3.鼻腔纤维血管瘤应与后鼻孔息肉相鉴别。

  4.在婴幼儿中应与脑膜-脑膨出相鉴别,尤其发生于鼻顶部者,与息肉形态相似,但多发生一侧,无蒂,触之不动。必要时可作X线颅骨拍片检查可发现筛板先天性缺损,不主张芽刺抽液检查,以免发生颅内感染。

  5.与鼻及鼻窦恶性肿瘤相鉴别,有些恶性肿瘤患者也有鼻息肉手术史,恶性肿瘤与鼻息肉并存;但有血性涕,肿块呈暗红色,触动易出血,表面常伴有溃疡和坏死,对于老年鼻息肉患者应提高警惕。

  中医类证鉴别:

  1.鼻腔乳头状瘤或内翻性乳头状瘤:肿物色红,表面较粗糙,质韧。活检可确诊。

  2.鼻腔恶性肿瘤:表面粗糙不平,或有坏死,易出血,可伴有骨质破坏或邻近器官侵犯。活检可确诊。

  3.鼻腔异物:有异物误入鼻腔史,检查发现异物。

查看详情>>

5鼻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中医病因:

  鼻息肉指因湿热邪毒蕴结鼻窍所致。

  发病机理:

  鼻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原因或不明原因的刺激致鼻粘膜表层损伤、上皮脱落有 关,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分泌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 有促进肥大细胞分化和生长的功能,肥大细胞在非特异性因素刺激下发生脱颗粒反应,引起炎性介质的释放和嗜酸细胞浸润,组织水肿,LTC4、LTB4等介质增多;嗜酸细胞释放的MBP、ECP破坏鼻粘膜血管的神经支配,使血管失神经支配致通透性增加,组织胺、白细胞三烯等介质进一步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和炎症反应,产生渗出和水肿,由于持续性的炎症反应形成息肉。巨噬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对维持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鼻变态反应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均可使鼻息肉体积增大,病情加重,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首先由于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固有层内压力增大,致局部薄弱;由于损伤处的上皮破裂,固有层及粘膜下组织由上皮缺损处脱出,周围的粘膜上皮延续生长,脱出的组织表面上皮化,形成息肉蒂部,血管长入,腺体被拉长,并长入长管状腺体,炎性水肿的进一步发展并受重力作用逐渐下垂,形成息肉;有些研究表明鼻息肉上皮细胞较正常鼻粘膜上皮有更强的引起嗜酸细胞浸润的能力,也与嗜酸细胞表面特异性粘附分子受体在鼻息肉血管内表达的增强有关,P-选择素的依赖性粘附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多数意见认为鼻息肉是多种因素引起较一致的反应,是机体功能紊乱的局部表现。

  中医病机:

  鼻息肉初起于肺寒,日久兼有肺热,虚实相挟,壅滞日久,伏留不散,湿浊凝聚,浇培弥厚,遂成息肉。

  病理:

  大体上鼻息肉多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半透明状,犹如去壳之新鲜荔枝。多数息肉因有蒂,故有一定活动性。组织学研究鼻息肉是以嗜酸细胞增殖为主的鼻腔炎症疾病,除嗜酸细胞外尚有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亦有部分鼻息肉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息肉表面有完整的上皮,内含水肿的组织和液体,但缺乏使血管舒缩和腺体分泌的神经分布。鼻息肉的蒂部多与筛窦、上颌窦相连接,有的与窦内的息肉和囊肿相连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