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五官科 >口腔科 >口腔干燥病

引起口干舌燥的原因有哪些

口干舌燥身体上火的主要原因,很多人经常会出现生活当中不光是因为这样,还容易因为稍微一不注意就造成上火的发生,现在是夏天人们不注意饮食吃一些路边摊的小吃和烧烤等,容易造成上火,接下来的文章当中小编来介绍一下引起口干舌燥的原因到底是有哪些?

目录 异常口干可能预示的疾病 引起口干舌燥的原因有哪些 冬天如何缓解口干舌燥 口干舌燥提防秋燥缠身 口干舌燥注意养阴生津

1异常口干可能预示的疾病

  1、肺不布津,肾阴不足

  中医认为口干涉及肺、肾、脾胃,肺不布津、肾阴不足等都会引起口干,而嗜吃辛辣燥热之品也会导致口干现象,这时光靠喝水是不够的,还需要养阴生津。 西瓜 汁、 藕 汁、 梨 汁、 牛奶 、酸梅汁等饮品可以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

  2、糖尿病

  专家指出,口干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糖尿病患者了。糖尿病患者早期常有口干、口渴等不适,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即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导致渗透性排尿增多,体内失去大量水分而口干喜饮,大多情况下,口干口渴的程度是与血糖增高的程度成正比,因此,口干是糖尿病的信号之一。而糖尿病的诊断相对比较简单,只要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都可以明确。

  3、口腔疾病

  口腔慢性下颌下腺炎症、腮腺炎、口腔腺体 结石 等疾病都可导致口腔腺体病变而使唾液分泌减少,因而出现了口干症状;而不少老年人组织器官的功能老化减退、口腔腺体萎缩使得唾液分泌减少,也会感到口干。这种老年人的口干是生理性口干,可以去口腔科进行专科检查。

  4、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患者也会出现口干的症状。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外分泌腺,口干、眼干是最突出的表现。早期病人常感唾液不足、口干或口中发黏,继而出现吞咽困难,吃干性食物如 饼干 一定要用水才能咽下,夜间可因口干而致醒。专家解释,干燥综合征的口干是由于分泌唾液的腺体被免疫细胞破坏,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但患者体内并不缺水,所以往往喜欢小量多次喝水。这与糖尿病的口渴不一样,糖尿病的口渴是由于血糖增高,渗透性利尿导致体内缺水,患者需要大量喝水补充水分。

  半数左右的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肿大,部分还伴随颌下腺或附近淋巴结肿大。另有部分患者感到关节疼痛,以肘、膝关节多见,眼内还常有异物感、烧灼感,鼻孔内也会结痂。严重的干燥综合征会导致患者肾小管受损,造成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干燥综合征容易漏诊和误诊,患者需要找 风湿 免疫科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做血液检查ANA抗核抗体、抗SSA和抗SSB可以确诊。

  5、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也会出现口干症状。临床症状为口干、多汗、怕热、甲状腺肿大、突眼。甲状腺功能亢进起病缓慢,加上早期症状不明显,故易被患者忽视。但借助甲状腺功能的实验检查,则很容易就能得到明确诊断。

2引起口干舌燥的原因有哪些

  1、胃肠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此种口干舌燥口苦常常有口臭。

  2、过度吸烟,酗酒,打呼噜,张口睡觉等也易出现口干舌燥,口苦。

  3、精神性口苦,现代的工作生活压力,让大量的人长期存在工作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睡眠休息不足,缺乏运动等,引起口干舌燥口苦。

  生活不规律,睡眠休息不足,缺乏运动等

  口干舌燥,口苦症状

  (1)口干舌燥是干燥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

  其口干舌燥往往难以忍受,即使水不离口也不解渴。患者唾液减少,吞咽干的食物十分困难,舌及口角开裂疼痛,易生龋齿。半数左右的患者腮腺肿大,部分患者有颌下腺或附近淋巴结肿大的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疼痛,以肘、膝关节多见。

  严重者可致肾小管受损,造成心律失常等危险后果。患干燥综合征者眼内还常有异物感、烧灼感,且鼻孔干燥,易结痂。

  (2)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

  多见于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为主,这常与胆汁的代谢有关。口苦还可见于癌症。美国医学家德维斯医生还发现,癌症病人丧失对甜味食品的味觉,而对食物发苦的感觉与日俱增,这与病人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

3冬天如何缓解口干舌燥

  蔬菜类:如菠菜、芥菜、苋菜、荠菜、黄花菜(鲜黄花菜应经蒸或煮处理后再食用,防止秋水仙碱中毒)、茭白、萝卜、茄子、竹笋、西红柿、冬瓜、黄瓜、丝瓜、苦瓜、蘑菇、银耳、绿豆、大豆及其制品。

  水产品:如紫菜、海带、海蜇、蛤蜊、龟肉、田螺、蟹、泥鳅、鲤鱼、鳗鱼、黑鱼、牡蛎。

  禽肉蛋类:如乌骨鸡、猪肉、鸭肉、鸭蛋、鹅蛋、鹅肉、猪肺、兔肉、马肉及奶类。

  粮食及硬果类:如芝麻、松子、黑豆、小米、小麦、大麦。

  水果类及其它:如桑椹、甘蔗、香蕉、西瓜、甜瓜、枇杷、芒果、梨、罗汉果、柿子、菠萝、椰子、荸荠、莲藕、生菱、莲子、百合、薏苡仁、枸杞子、茶叶、菊花、蜂蜜、冰糖、食盐等。

  除此之外,还有茶饮也能够缓解口干舌燥哦。

4口干舌燥提防秋燥缠身

  “秋燥属于温病的一种,在秋季才会出现。”广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戴莲仪说,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气候变化了,人体也会相应改变。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干燥,若为燥邪所侵,则易导致口干舌燥、干咳少痰。而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且与大肠相表里”,故又常见鼻出血、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

  初秋多“温燥”,深秋多“凉燥”

  “秋燥”是个笼统的说法,细分下来包括外燥和内燥,而外燥又可以分为温燥和凉燥。戴莲仪主任说,外燥主要由气候干燥引起。“初秋广州气温仍然较高,以温燥多见,除燥之外还有热证,主要表现为口干感很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舌质红、舌苔薄黄,小便较黄等;深秋天气较凉,干燥更盛,则多为凉燥,除燥之外兼有寒证,如怕冷、怕风等。”内燥则与人体本身的问题相关,如患上中医所说的热盛津伤,或出汗多、呕吐、腹泻等原因,导致体内津液耗伤。

  但是,像糖尿病、甲亢的患者本身气阴两虚,阴液不足而外受燥邪,也会有类似“秋燥”的表现。因此,若病症十分顽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仍不能改善,应及时到医院就医,以防身体出现其他的疾病。鼻出血多、咳嗽持续时间长、痰里有血时,最好到医院仔细检查,排除癌症等隐患。

  出现“秋燥”如何调理?

  “秋燥”在中医看来是一种病,却并不是非治疗不可。大多数时候,通过饮食、作息、运动以及药物的调理便可使“秋燥”得到改善。《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秋季不宜过分剧烈运动和出汗,不宜劳累,应早睡早起,收敛精气。同时注意饮食,多喝水,多吃清润的食物。油炸、煎烤以及狗肉、羊肉、鹿茸等温燥食物要少吃,难消化的食物不利脾胃,也要浅尝辄止。

  药疗方(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疗凉燥。

  杏苏散:北杏仁10克、苏叶10克、法夏10克、茯苓15克、桔梗10克、前胡12克、橘皮6克、枳壳10克、大枣(去核)10枚、生姜两片。

  2.治疗温燥。

  ① 桑杏汤:桑叶10克、北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沙参15克、栀子皮10克、梨皮10克、淡豆豉10克。

  ②清燥润肺汤:桑白皮15克、石膏(先煎)15克、甘草6克、太子参15克、阿胶(另外融化)10克、麦冬10克、北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可用于肺部症状较明显,如咳嗽较多,痰中有血丝。

  ③ 增液汤:生地30克、玄参15克、麦冬10克。可用于大肠症状较明显,如便秘。

  食疗方(每周一至两次):

  1.清补凉:煲水喝或加瘦肉、鸡肉煲汤,有清热润燥的功效。

  2.南北杏煲猪肺汤:滋阴润肺止咳

  3.西洋参、枸杞:煲汤或泡水,益气生津,养阴润燥。

  4.川贝炖雪梨:雪梨去核,加川贝6克放入雪梨中隔水炖,炖好后连水、雪梨、川贝同吃,润肺止咳。

  5.百合莲子羹、双耳汤、茅根甘蔗水、胡萝卜荸荠甘蔗水均有润燥功效。

5口干舌燥注意养阴生津

  其实从中医的理论很好理解,“口干”的现象在中医里叫做“阴虚”。中医理论中把人体分为阴阳两部分:阴代表身体内血液、唾液、泪水、精液等液体。当口干可以通过喝水来缓解的时候,证明体内的阴虚是因阳气过剩而导致的。所以在补充了属于阴气的水液后,人体内的阴阳得到了平衡,口干的症状也就缓解了。而当口干无法在补充水液后得到缓解,就表示体内的阴液已经严重不足了。

  要从根本上治疗口干,光喝水是不够的,必须要养阴生津。养阴有很多种方法。如果阴虚的症状不明显的话,可以从食疗入手,平时多吃一些以下的食物:

  1.鸭肉:平时可用来煮汤或红烧当菜食用。鸭肉性凉,脾胃阴虚、经常腹泻者忌用。

  2.甘蔗:平常可生吃,或榨成甘蔗汁每日服用。甘蔗性偏寒凉,凡脾胃虚寒和积湿内盛者忌用。又因其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忌用。

  3.黑芝麻:平常可煮粥或磨成黑芝麻粉服用。黑芝麻滑肠,脾弱便溏者勿服。

  4.百合:平常蒸食或煮粥食用。百合性偏寒凉,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泄泻和外感风寒所致的咳嗽均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