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

功能性心律失常的用药方法有哪些

心脏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心脏不存在了那么我们的生命也就到此终结了。但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健康也在发生着变化,很多人正因为心脏健康问题而饱受伤害,而功能性心律失常就是我们常见的心脏疾病。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功能性的心律失常该如何用药吧!

目录 心律失常一定要科学进行护理 功能性心律失常的用药方法有哪些 老人常见病心律失常预防大于治疗 检查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五种方法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区别

1心律失常一定要科学进行护理

  心律失常的科学护理方式之一,对于疾病要学会平时的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心律失常的科学护理方式之二,生活上要有一定的规律性: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过量运动,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心律失常的科学护理方式之三,在饮食上需要合理,并且要减少感冒疾病的频发。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因为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心率每分钟会增加8—10次,很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因此要预防感冒、发烧。

2功能性心律失常的用药方法有哪些

  一般而言,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是去除诱因。无明显症状、偶发早搏及短暂阵发性心动过速者无需特殊治疗。自觉症状明显,呈现反复或持续发作者需要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临床用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品种不少,但适合于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当属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为普拉洛尔、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等。

  β受体阻滞剂能够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提高植物神经功能稳定性,平息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状态,降低交感神经张力,从而达到减慢心率的目的。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具有缓解患者焦虑不安情绪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之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故成为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药物。

  β受体阻滞剂的一般用药方法为:普洛萘尔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美托洛尔每次25mg,每日2次口服;阿替洛尔每次50mg,每日1次口服。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对患者作出指导,嘱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直至达到治疗目标,让药物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

3老人常见病心律失常预防大于治疗

  (1)保持精神愉快

  中医认为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

  七情之中,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喜为心志,笑为心声,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是有好处的。若长期忧郁、恐惧、悲伤、忧愁,则易气机失调而致病。

  故应做到少私寡欲,养心敛思,处世达观,消除嫉妒,加强道德修养,舒畅情志,宜移情易性,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

  (2)选择适当的居住环境

  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影响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学习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健康长寿。人类适宜的生活环境应有,洁净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室内宽敞适中,光照调和,自然通风良好。

  (3)有合理的起居作息

  起居有常是养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起卧有时,生活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养神气,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衣着调摄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着衣制装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并掌握适度,使其具有防护、保健作用。

  (4)劳逸适度

  劳逸适度是保证机体气机通畅,血脉调达,五脏安和的重要环节。贪逸无度,过度劳累,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而致病。因此,应做适当的体育锻炼。

  (5)饮食适宜

  饮食要全面调配,因人而宜,五味调合,营养全面。就餐注意定时、定量、卫生,注意避免过度油腻、厚味、生冷。多食益气养血、益心气、养心阴的食品,如小米,大枣,鸡蛋,红糖,龙眼,胡桃,鱼等。同时戒烟酒。

4检查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五种方法

  1、动态心电图

  即长时间心电图记录,英文名为Holter。就是用一种小型便携式记录器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心电图情况,患者吃饭、睡觉、上班都带着。它能了解心律失常发作与日常活动的关系、昼夜特点等。

  2、心电图检查

  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一些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心动过缓或过速等都可以通过心电图来诊断。

  3、运动试验

  就是同步观察患者运动时的心电图情况,适用于运动时心悸的患者。

  4、临床心电生理检查

  属于有创检查,就是将几根多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插入,放置在心腔内不同部位记录电活动。患者接受这项检查多是基于以下三个目的:确诊心律失常及其类型,了解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与发生机制;识别与治疗某些心动过速;判断预后。

  5、食管心电图

  左心房后壁毗邻食道,食道电极的位置就在左心房的水平,因此在食道内插入特殊的电极,可以记录到清晰的心房电位,有助于某些特殊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

5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区别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存在一定的区别,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搏起源位置、心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症状,包含范围较广。相对而言,心率失常偏重于心率一项的异常,包含范围较小。为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应及早就医,结合症状、体征、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症状都是多种多样的,且与病情轻重不一定存在直接关联。患者有必要积极就诊专科医院详细检查,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心肌酶、血脂、血糖等手段,有助于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查找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生理性因素所致者,可能没有大碍,注意保持观察。如果是病理性因素所致,就有可能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需要积极诊治,不可掉以轻心。

  心律失常的治疗要在检查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控制原发病,正确运用药物、射频消融、起搏器手术、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