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见于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男性占95%。5%~25%可有家族史。发病前常有漫长的高尿酸血症期,此期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那么,老人痛风什么症状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目录
1老年人痛风的主要原因
(1)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患者中有0.1%~0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有人认为肥胖、糖尿病、痛风是现代社会的三联“杀手”。
(2)与饮酒有关:如果人们大量的饮酒,对痛风患者不利,这是引发痛风的原因之一。
(3)与高血压有关: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大约25%~5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4)与动脉硬化有关: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就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老人痛风什么症状呢
1.急性痛风关节炎 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几乎见于所有患者。这是由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引起的炎症反应。结晶的来源有二:①过饱和的尿酸释放到关节液中,正常情况下pH>7.4,温度37℃时尿酸钠的溶解度为380µmol/L(6.4mg/dl)。在血尿酸过高的情况下,尿酸盐不能完全与血浆白蛋白α1、α2球蛋白结合成可溶性复合物,加之关节局部pH值下降,温度降低等致尿酸盐结晶析出。②关节滑膜上的痛风微小结节崩落(结晶脱落)。析出的结晶激活了HAGEMAN因子,5-羟色胺,血管紧张素,缓激肽,花生四烯酸及补体系统;又可趋化白细胞,使之释放白细胞三烯B4(LTB4)和糖蛋白化学趋化因子;单核细胞也可在刺激后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等引发了关节炎发作。
典型发作起病急骤,多于午夜因剧痛而惊醒,最易受累部位是拇跖关节,其他依次是踝、跟、腕、指、肘等关节,极少发生于躯干的关节如髋、骨盆、肩、脊柱等。国内392例原发性痛风中拇趾跖关节处首先受累者平均为63.7%,最高达93.2%。初次发作,以单关节受累为多见,占90%左右。但随着复发次数增加,可有2或3个关节同时或先后受累。发作数小时内关节即可出现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疼痛剧烈者可似刀割,无法忍受,也有疼痛较轻,关节微红而能照常活动者。较大关节受侵犯时,可出现关节腔积液。发作常呈现自限性,数小时、数天、数周自然缓解,关节红肿热痛完全消退后,局部可出现本病特有的脱屑和瘙痒,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缓解期长短不定,数月、数年乃至终生。国内392例原发性痛风中缓解期最短者几天,最长者16年,才出现第2次关节炎发作。多数反复发作,少数者无缓解期直接迁延成慢性关节炎。大约20%的患者可伴有全身症状,包括畏寒、发热、乏力、头痛、恶心、全身酸痛、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少数病人体温可高达39℃以上。全身症状的轻重与关节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本病春秋季发作者较多,饮酒、高嘌呤饮食,脚扭伤是重要诱因;穿紧鞋,多走路、受寒、劳累、感染、手术,以及利尿药等。
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多由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发展而来,每见于未经治疗或治疗而未达到治疗目的的患者。表现为多关节受累,发作较频,间歇期缩短,疼痛日见加剧,甚至发作后疼痛亦不完全缓解。严重者,亦可累及肩、髋、脊柱、骶髂、胸锁、下颌等关节和肋软骨,表现肩背痛、胸痛、肋间神经痛及坐骨神经痛。胸部的疼痛有时酷似心绞痛,尿酸盐在软骨、滑膜、肌腱和软组织等处沉积,造成组织断裂和纤维变性和软骨、骨破坏。软骨呈退行性变,有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骨质侵蚀缺损乃至骨折,加之痛风石增大,招致关节僵硬、破溃、畸形,严重的影响关节的活动,甚至生活无法自理。慢性关节炎期若不积极治疗,仍可反复出现急性发作,使关节损害进一步加重。
3.痛风石 痛风石是痛风特征性损害,是由于尿酸单钠细针状结晶沉积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异物样反应,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细胞所围绕,形成异物结节,引起轻度慢性炎症反应。痛风石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可累及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关节内及附近与耳郭。呈黄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小如芝麻,大如鸡蛋,初起质软,随着纤维增生渐硬如石。数目及大小与病情有关,如病情不断发展,痛风石数目可逐渐增多、增大。国内1例痛风石数目多达500个,最大者17cm×12cm×6cm,实属罕见。关节附近因易磨损,加之结节隆起外表皮菲薄,易破溃成瘘管,有白色糊状物排出,瘘管周围组织呈慢性肉芽肿改变,不易愈合。其原因为:①破溃结节部位的皮肤血供与营养较差,组织再生能力低下;②尿酸是结晶不断由破口溢出,刺激局部组织,妨碍创口愈合;③破溃皮肤和继发感染形成慢性化脓灶,甚至波及骨质,引起慢性骨髓炎则很难愈合。
痛风石的发生率平均为37%,与血尿酸浓度及病程有一定的关系。血尿酸低于480µmol/L(8mg/dl)时很少发生。病史超过5年者,大约30%可发生痛风石;10年以上者,发生率可达50%。大多数痛风石在关节炎之后出现,少数可作为痛风的首发症状,而无关节炎发作史,Wemiek曾报道过32例,其特点为:女性多见,好发于手指关节;肾功能受损发生率高。
4.痛风肾病 尸检证实,90%~100%痛风患者有肾损害,临床统计约1/3的痛风患者有肾损害,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肾髓质或乳头处有尿酸盐结晶,其周围有圆形细胞和巨细胞反应呈慢性间质性炎症,导致肾小管变形,上皮细胞坏死,萎缩,纤维化,硬化,管腔闭塞,进而累及肾小球血管床。呈慢性经过。临床可有蛋白尿,血尿,等渗尿,进而发生高血压,氮质血质等肾功能不全表现。尽管痛风患者有17%~25%死于尿毒症,但很少是痛风单独引起,常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结石或感染等综合因素有关。
急性梗阻性肾病也称为高尿酸血症肾病,主要见于放疗、化疗等引起的急剧的血尿酸增高,以致肾小管被大量、广泛的尿酸结晶急性梗死,出现急性肾衰竭。
5.尿酸性尿路结石 平均发生率约为20%~25%,占全部泌尿系结石5%~10%。与血尿酸浓度,尿中尿酸排泄量,尿pH值有关。血尿酸浓度大于780µmol/L(13mg/dl)或24h尿酸排泄量大于6000µmol/L(100mg/dl)时,结石发生率可高达50%。尿酸在酸性溶液内很难溶解,试验表明,在pH6.0的溶液内尿酸溶解度比在pH5.0时增加3.66倍,故尿液pH较低,尿酸就容易在肾内沉淀。当尿液pH为5.75时,仅50%的尿酸处于溶解状态;尿液pH为6.6时,几乎全部尿酸均处于溶解状态。痛风病人尿液pH大多在6以下,故发生肾结石的机会较多。
大约80%的病例为单纯尿酸结石,特点是X线不显影,其余为混有含钙盐或草酸盐的混合结石,X线可显影。结石可为单发或多发,累及双侧肾脏并不少见。结石主要发生在肾盏、肾乳头及肾盂,肾皮质内极少。输尿管及膀胱也可发生结石,但较肾结石少见。肾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绞痛与血尿。肾盂及输尿管结石可因阻塞而发生肾盂积水及梗阻性肾病,尚易发生泌尿系感染,严重时可损害肾功能。痛风病人以肾结石为首发临床表现者十分少见,国内392例中仅有7例,占0.07%。
6.其他临床表现 以肥胖,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凝症,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其发生率愈来愈高,在中老年人中占重要地位,因常与痛风伴发,目前已把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列入代谢综合征中的一个表现。据国内资料统计,有40%~50%的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伴有高血压及高脂血症,3%~35%伴糖尿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可达27%。其原因为:①痛风病多见于中老年,又常有肥胖,不喜运动,饮酒,高脂饮食等多种危险因素,故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之发生。②尿酸可直接沉积于动脉血管壁,损伤动脉内膜,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致使血脂易在管壁沉积,故高尿酸血症已被视为易致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尿酸尚可能沉积于胰岛B细胞,导致糖代谢紊乱。③遗传缺陷同时,可导致脂肪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的发生。原发性痛风伴发类风湿关节炎已有报道,国内392例中即有9例。尚有伴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报道。
一般来说,中老年男性常有家族史及代谢综合征表现,在诱因基础上,突然关节剧痛发作或尿酸结石发作,大致可想到痛风,查血尿酸增高,发现疼痛部位有红肿热等急性炎症或痛风石,即可确诊。
血尿酸测定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急性发作期升高尤为显著。检测血尿酸时应空腹进行,并避免近日内进高嘌呤饮食、药物、抽血前剧烈活动等干扰因素。一次血尿酸正常者,应再重复检测几次,以免漏诊。一些影响血尿酸由肾脏排泄的药物包括水杨酸类、降压药、利尿剂(双氢克尿噻)、太尔登、双香豆素、甘氨酸、甲氧苯青霉素,醋磺己脲,维生素B、C及各种X线造影剂等。
如临床高度怀疑痛风,而又不能立即确诊者,可试用秋水仙碱治疗,若能迅速控制症状,则为有力的诊断依据。
美国风湿病协会于1997年制定的诊断痛风标准,共计9条: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以上,在1天内即达到发作高峰;②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③整个关节呈暗红色;④第一趾关节肿痛;⑤单侧跗关节炎急性发作;⑥有痛风石;⑦高尿酸血症;⑧非对称性关节肿痛;⑨发作可自行终止。凡具备该标准3条以上,并可除外继发性痛风者即可确诊。
国内,原发性痛风的诊断尚未无统一标准。根据国内392例临床资料综合,提出以下几点作为诊断依据:①反复发作的非对称性、非游走性之趾跖尤其是趾关节、踝关节或四肢其他关节红、肿、热、痛,可自行终止,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②高尿酸血症,且能排除其他因素所致之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男性>390µmol(6.5µg/dl),女性>310µmol/L(5.2mg/dl);③痛风结节或关节积液中证实有尿酸盐结晶存在。凡具有上列3项中任何2项即可确诊。
查看详情>>3老年人痛风不能吃什么
嘌呤高的食物:
1、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以及各种动物内脏(肝、肾、心、脑)、骨髓等含嘌呤量高,应尽量不吃;
2、鱼虾类、菠菜、豆类、蘑菇、香菇、香蕈、花生等也有一定量嘌呤。
嘌呤低的食物:
1、主食类:米、麦、面类成品、小粉、秫秫、通心粉、马铃薯、甘薯、山芋等。
2、奶类:牛乳、乳酪、冰淇淋等。
3、荤食:蛋类和猪血、鸡鸭血等。
4、蔬菜类:大部分蔬菜均属低嘌呤食品。
5、水果类:水果基本上都属于低嘌呤食品,但仍不宜大量。
6、饮料:可乐、汽水、,浓茶、果汁、麦乳精、果冻等可适当食用。
7、其他:酱类、蜂蜜
滴酒不沾:因为酒精在体内会代谢为乳酸,进而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同时酒精本身会促进ATP分解产生尿酸,尤其是啤酒最容易导致痛风发作,应绝对禁止。
不吃辛辣食物:因为辛辣的食物,会使得痛风病的急性发作。比如辣椒、生姜、大蒜这些调料,都是比较辛辣的,不适合痛风病人食用。
平时以碱性食物为主:碱性食物是痛风病人的主要食物对象,大部分的此类食物几乎不含有任何嘌呤成分,而且其中的碱性成分具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对痛风病人身体恢复有较大的帮助。此类食物包括蔬菜和水果。
多食用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因为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馒头、米饭、面食等。每日的饮水量不要少于3000ml,这样可以促进尿酸的排出。
4老年人痛风预防护理
1.三级预防 通常痛风的预防工作分为3级,一级预防是控制高尿酸血症,避免痛风发病,二级预防是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痛风;三级预防是预防急性发作,防止痛风发展,使病情长期稳定,改善生活,生命质量。
2.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40岁以上成年男性及绝经期后妇女;②有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家族史者;③肥胖或超重、高脂血症、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④长期有高嘌呤饮食习惯及嗜酒者。
干预措施:①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膳食,戒除烟酒,少吃盐;②控制体重,经常运动锻炼,防止肥胖。③有高尿酸血症的高危人群,可酌情使用尿酸合成抑制剂或促排泄剂。
3.社区干预 随着经济发展和都市化生活普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应在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领导下,组织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单位,共同参与痛风的预防治疗,加强保健,通过社区积极开展血尿酸普查工作,普查对象重点即为有痛风发生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大大减少痛风的发病率。
5痛风六大危害
1、关节残疾
反复发作导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又会导致发作更加频繁,间歇期缩短。疼痛逐渐加剧,受累的关节以膝、踝、肘关节多见,严重者可累及肩、髋、脊柱,很容易诱发关节的破坏与畸形,导致关节残疾。
2、高血压
痛风会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的现象,一般痛风患者都比较胖,体内蓄积过多的脂肪很容易使动脉硬化而引起高血压,且由于痛风患者在日常的饮食上偏向摄取高脂、高热量的食物,所以患者体内的脂肪含量都很高,容易导致高胆固醇。
3、糖尿病
痛风还会引起高血糖,严重的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因为调节血糖的胰岛素荷尔蒙的缺乏,从而导致了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的状态,通常尿酸值高的患者,血糖的值也会比较高。
4、损害肾脏
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引起肾病变,变现为三种形式;慢性尿酸性(尿酸性肾病。痛风肾病。痛风性间质肾炎)急性尿酸性肾病(肾小管尿酸沉积)尿酸性肾结石形成;据WHO统计,1/4的痛风患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发展为严重的尿毒症。
5、痛风石
痛风石的形成是长期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组织损伤的结果,是痛风的特征性病变;沉积在关节囊,影响关节活动;可导致骨“凿孔”样损害,严重者可导致骨折。关节脱位及畸形;痛风石破溃后,不易愈合,极易导致截肢悲剧。
6、危及生命
50%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30%痛风患者合并糖尿病。70%痛风患者合并血脂异常,75%痛风患者合并肥胖;痛风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几率是非痛风患者的2倍,被认为是冠心病。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