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心理衰弱这个疾病是很多老人会患上的一种疾病,老人患病的几率也比很多年轻人患病的几率要高,而针对老人这个心力衰竭疾病来说,不严格的加以控制的话,那么很多症状会对老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人不知道老人得心力衰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症状,那么老人心力衰竭有哪些症状呢?来看看吧。

目录 心力衰竭本质是什么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心衰诊断的难度有多大 心衰的治愈标准都有哪些 心力衰竭患者六大预防方法

1心力衰竭本质是什么

  一、左心衰竭

  (一)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主要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主要由于急性或慢性肺瘀血和肺活量减低所引起。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一种表现,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咳嗽频繁,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二)咳嗽、咳痰、咯血,是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若支气管粘膜下形成的扩张的血管破裂,则可引起大咯血。

  (三)其它:可有疲乏无力、失眠、心悸、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等。

  二、右心衰竭

  (一)上腹部胀满: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

  (二)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的一个较明显征象。

  (三)水肿:心衰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呈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

  (四)紫绀:右心衰竭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紫绀。

  (五)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症状。

  (六)心脏体征:主要为原有心脏病表现。

  三、全心衰竭

  是右心衰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当右心衰竭出现之后,右心排血量减少,因此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有所减轻。扩张型心肌病等表现为左右心室同时衰竭者,肺淤血征往往不很严重,左心衰竭的表现主要为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上面内容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关于心力衰竭疾病的本质,如果大家认识了,那么面对疾病的时候就要控制好情绪来接受疾病的治疗,这些症状对自己的伤害大,而下要症状消失的话就必须要及时治疗来改善,治疗疾病的时候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心情不好的时候对疾病治疗来说恢复效果不明确。

2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1)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较早出现的主要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常见发生在重体力活动时,休息时可自行缓解。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发作。病人突然醒来,感到严重的窒息感到和恐怖感,并迅速坐起,需30min或更长时间后方缓解,通常伴有两肺哮啼音,神经张力增高,肺小支气管痉挛及卧位时隔肌抬高,肺活量减少等因素有关。卧位时很快出现呼吸困难,常在卧位1—2min出现,须把枕头抬高,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左心衰竭使作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从而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进一步升高,引起间质性肺水肿,降低肺顺应性,增加呼吸阻力而加重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是心源性哮喘的进一步发展。

  (2)咳嗽、咳痰和咯血:咳嗽是较早发生的症状,常发生在夜间,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或停止。痰通常为浆液性,呈白色泡沫状,有时痰内带血丝,如肺毛细血管压很高,或有肺水肿时,血浆外渗进人肺泡,可有粉红色泡沫样痰。

  (3)体力下降、乏力和虚弱:它们是几乎所有心衰患者都有的症状,最常见原因是肺瘀血后发生呼吸困难,以及运动后心排血量不能正常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老年人可出现意识模糊、记忆力减退、焦虑、失眠、幻觉等精神症状,动脉压一般正常,但脉压减少。

  (4)泌尿系统症状:左心衰竭血流再分配时,早期出现夜尿增多。严重左心衰竭时心排血量重度下降。肾血流减少而出现少尿,或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并有肾功不全的相应表现。

  特征

  这些都是老人在患上了心力衰竭疾病之后最常见的几种症状,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忽视了这些症状会给老人们的身体带来很多困扰,而心力衰竭疾病的危害性质也是很大的,发现了症状之后就要及时的对这来治疗,尽快的治疗老人的身体才会减少一些不好的伤害。

3心衰诊断的难度有多大

  根据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血管病的病史,有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的临床症状,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肺部啰音、胸腔积液、颈静脉压力增高、外周水肿、肝脏肿大的体征,有心腔扩大、第三心音、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异常、利钠肽(BNP/NT-proBNP)水平升高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有收缩性心力衰竭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可作出诊断。

  心力衰竭这个疾病的诊断,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不是任何时间都能诊断,出来,大部分心衰患者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很难通过简单的检查做出判断,所以有一部分心衰患者是需要在发病时做出诊断的。

  但是对于有些患者来说诊断并不难,因为有的患者病情症状十分明显,这样的患者在做心电图和超声波几种检查就能确诊,所以说心衰诊断难度大不大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

  看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心衰诊断是不是很难了,最后我们来给大家讲讲如何预防心衰:

  1、预防感冒: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2、适量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饮食宜清淡少盐: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4、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5、及时治疗各种心脏病的原发疾病,如脚气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风湿病、动脉硬化等。

4心衰的治愈标准都有哪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衰:

  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那么心衰这样的疾病要怎么养才算是治愈呢,让我们一起来往下看:

  至于标准一、完全治愈,也叫做绝对治愈,需达到以下五种指标:

  ①心率减慢,窦性心率减慢到70~80次/分,心房纤颤的心室率减慢至90次/分以下,而且体力活动及饭后仍保持稳定;

  ②无论是显性心衰征象还是隐性心衰征象完全消失;

  ③病人体重增加到没有心衰时的体重;

  ④病人能耐受一般的体力活动,心功能可以恢复到Ⅱ级以下;

  ⑤能吃普通含盐饮食,而不出现任何不适。

  治愈标准二、相对治愈,也叫做临床或部分治愈。需符合以下几点:

  ①心率虽然减慢,但不稳定,常在体力活动和饭后又有所上升;

  ②有许多的隐性心衰征象继续存在;

  ③不能耐受一般的体力活动,心功能处于Ⅱ~Ⅲ级之间;

  ④不能吃含盐的普通饮食,仅仅能吃低盐饮食;

  ⑤心力衰竭容易复发,病情不够稳定。有许多较重的心力衰竭病人,心脏极度扩大,心肌严重损伤,只能恢复到相对治愈的程度,不易恢复到完全治愈。

  以上就是心衰的治愈标准,希望大家都能对这个疾病的治愈有一个正确的人认知在此我们祝愿所有的心声患者都能早日达到治愈。

5心力衰竭患者六大预防方法

  心力衰竭的预防方法

  一、预防感染

  预防感染可降低心衰的发生几率,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最常见和最重要诱发因素。肺部感染后,发热、咳嗽、心跳加快等症状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感染后产生的毒素也会直接损伤心肌,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在原发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心衰的症状。

  夏季高温多雨,也是流感高发季节,心血管病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人群密集、环境密闭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应注意戴口罩,减少与流感和感冒病毒的接触,要讲求卫生,勤洗手,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以防引发肺部感染。

  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保护心脏功能,让心血管病患者远离心衰。研究发现,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会加速这些患者心脏功能的恶化,而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则有助于保护心脏的功能。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加强和改善心脏功能;饮食上需注重营养搭配均衡,适宜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清淡食物,且应做到三餐有节,不喝浓茶、咖啡、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对保护心脏功能也大有好处;情绪激动是诱发心衰的一大因素,因此平时应保持愉悦的心情,遇事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三、积极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防止心功能恶化的关键。有心血管疾患的人群,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格按照医生为自己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不能随意换用药物或擅自增减药物用量,否则不仅收不到治疗效果,甚至还会让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心功能恶化,引发心衰。

  四、调节水盐

  炎炎夏日,对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是一次艰难的考验,稍有疏忽,急性发作就会不请自来。心衰患者在这个时期要注意液体的进出量和盐的摄入量,根据浮肿情况随时调整利尿药的用量,尽量不要让脚肿出来,不要出现疲乏无力感,一旦有这些症状或体征出现,就要及时化验电解质,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量和水盐的补充量。

  另外,特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突然发生的胸痛、气急、喘促要提高警惕,持续15分钟不能缓解者要立即到医院就诊,持续30分钟以上者,即使缓解了也要马上去医院检查。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者,比如原来散步较长距离没有问题的,突然走100米就走不动了,原来爬三四层楼没问题的,突然爬两层楼就心慌气急了,也应及时到医院去诊治,以免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

  五、戒烟限酒

  一到夏天,饮食习惯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方面夜排档、夜宵的增加,导致暴饮暴食、饮酒无度,另一方面夏季病原菌繁殖旺盛,食物容易腐败,不洁饮食容易引起急性胃肠道感染,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心血管意外事件。所以,夏季不但饮食要清淡,而且不可暴饮暴食,不可过度饮酒,注意饮食卫生。此外,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因素,且是可预防的因素,所以吸烟者一定要积极戒烟。

  六、饮食清淡,低脂膳食,保证水分充足摄入

  要注意饮食多样化,保持体内酸碱平衡。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其pH值在7.35~7.45之间,可保持血管柔软。如果饮食中酸性食物过多,碱性食物太少,会破坏体内酸碱平衡。食物的酸碱性与其口感味道截然不同。食物在体内消化分解后,含钠、钾、钙元素多的食物称为碱性食物,如豆类、奶类、蛋清、水果、蔬菜、海带、茶叶等等;酸性食物如面粉、大米、肉类、糖、禽、鱼虾等等。

  心血管病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最好喝一些白开水。夏季营养要注意全面均衡,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少吃动物脂肪和甜食,多吃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钠盐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