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很多疾病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它的致病原因,如果我们不控制好这些因素的话,那么疾病会持续的发展下去,而心力衰竭这种疾病的原因同样也是很多,人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如果不知道这个疾病的原因的话,那么治疗起来就会麻烦一些,心力衰竭疾病对人们的身体我危害大,治疗困难,下面我们来看看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哪些?
目录
1心力衰竭的抢救方法
镇静:皮下或肌肉注射吗啡5-10mg或杜冷丁50-100mg,使病人安静,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呼吸困难。对老年人,神志不清 ,已有呼吸抑制,休克或合并肺部感染者禁用。
减少静脉回流: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可加止血带于四肢,轮流结扎三个肢体,每5分钟换一肢体,平 均每肢体扎15分钟,放松5分钟,以保证肢体循环不受影响。
吸氧:加压高流量给氧每分钟6-8升,可流经25-70%酒精后用鼻管吸入,加压可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酒精能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 沫破裂,从而改善通气,也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消除泡沫。
强心药:如近期未用过洋地黄类药物者,可静脉注射快速作用的洋地黄类制剂,如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等,对二尖瓣狭窄所引起的肺水 肿,除伴有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外,不用强心药,以免因右心室输出量增加而加重肺充血。
利尿:静脉给予作用快而强的利尿剂如速尿20-40mg或利尿酸钠25-40mg加入葡萄糖内静脉注射,以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应注意 防止或纠正大量利尿时所伴发的低血钾症和低血容量。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心力衰竭的抢救的相关注意事项,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除此之外,建议大家面对心力衰竭的病人时候,一定要冷静面对,不可慌张,乱了分寸。同时多加强身体锻炼,注意休息,注意补充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2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有哪些
1.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是引起心衰最常见的因素。
2.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3.水,电解质紊乱.
4. 妊娠,输液,补盐过多过快
5.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分娩、体力劳动、暴怒。
6 .环境,气候急剧变化
7.治疗不当: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类药物或降压药等。
8. 高动力循环: 严重贫血,甲亢。
9. 肺栓塞。
10.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型发展为心肌梗死,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贫血等。
11.冬季容易感冒并由此引发肺部感染,这是诱发心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肺部感染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心跳频率加快,增加心肌的耗氧量,使心脏所需养分增加,而心脏功能却不能提供,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了心力衰竭的发生。
12.心脏肌肉功能减退。心脏肌肉丧失正常的功能,不能维持机体对心脏的需求,发生心衰。
导致心脏负荷过重的疾病
心脏负荷过重,又可分成压力负荷过重和容量负荷过重。能导致心脏压力负荷过重的疾病,比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可导致左右心室收缩期泵血阻力增加,为克服增高的阻力保证心脏泵血的量,心室肌就要加大泵血的“力量”,压力负荷就会加重。就像举重运动员总是举重物四肢比较粗壮发达一样,心室肌因为压力负荷过重,也会逐渐出现代偿性肥厚,时间长了,心室肌就会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无法维持正常的心脏排血量,心衰发生。
可导致心脏容量负荷过重的疾病,比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疾病,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以及风心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泵出的血液反流回心脏,致使心脏的血液容量增加。心脏容量刚开始增加时,心室腔会代偿性扩大,心肌的舒缩功能尚可维持正常,但是当超过一定限度心脏再也无法容纳过多的血液时,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发生改变,出现心衰,就像气球吹大到一定程度会爆一样道理。此外,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急性肾炎等疾病,往往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全身血量增多肯定会导致心脏血量增多,致使心脏的容量负荷加重,引发心衰。
引发心肌损害的疾病
直接能引发心肌损害的疾病,也会引发心衰。第一类是缺血性心肌损害,比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的缺血损害,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假如心脏有一万个细胞在泵血,罹患一次心肌梗死,四千个心肌细胞凋亡了,剩下的六千个细胞要承担起一万个细胞的工作,时间长了,这六千个细胞最终会不堪重负,整个心脏的功能下降,出现心力衰竭。第二类是心肌炎和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和心肌病都能导致心力衰竭,其中病毒性心肌炎和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第三类是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其中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其他还有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第四类是感染,比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是诱发心衰的最常见疾病。
上面介绍的这些内容都是会引起心力衰竭这种疾病发生的,发生这种疾病有可能是个人常识没有做好,但是还有的患者是因为很多疾病所引发的后遗症,所以才会出现这个心力衰竭疾病,心力衰竭疾病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是要及时开展治疗的不过在这里的时候要记得合理避开这些致病因素。
3怎样识别隐形心力衰竭的前兆
有些老年心衰患者精神症状表现突出,如头晕、失眠、烦躁不安、幻觉、谵妄、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在心衰时由于心输出量下降,则脑缺血症状会进一步加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也会升高。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已经不全,却缺少心衰的典型表现或被其他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即所谓隐性心衰,故常易被人们忽视。临床发现,这种隐性心衰约占心衰总数的一半或更多,所以若能从以下的蛛丝马迹中识别早期心衰,并给予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早期心衰有哪些蛛丝马迹
——倦怠乏力、失眠烦躁。如果夜间睡眠时有烦躁、失眠,或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史者出现倦怠乏力、反应迟钝、淡漠、厌食、嗜睡或睡中常醒等症状,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这是心衰的早期表现之一,最好去医院检查。
——夜间气喘。有冠心病史,夜间睡眠必须垫高枕头,平卧后出现咳嗽气促,并常在睡眠时憋醒,需坐起来喘息一阵才能逐渐缓解,可能也是隐性心衰的表现。
——脉搏快或不规则。心跳加快常是心衰的早期表现,稍加活动脉率即超过100次/分钟,或有心律失常,这些都提示应尽早去医院作心电图和心功能检查。
——夜尿增多。有冠心病、隐性心力衰竭者,在夜间平卧休息时,因心脏负荷相对减轻,心排血量增加,肾灌注血量增加,夜尿也会明显增多,这提示有隐性心衰的可能,应引起重视。
——无痛性心梗。临床发现,心肌梗死时极易发生心衰,约有25%的心梗为无痛性心梗,而这类病人以老年人居多,且最易出现隐性心衰。患者咳嗽痰多、胸闷不适、气短喘息等症状常加重,患者和家属应特别重视,不要认为没有心绞痛,就无心梗、心衰的可能。
心衰的特殊表现
心衰还有一些特殊表现,易被误认为其他疾病,也应引起注意。
——纳差、腹胀、腹泻,貌似胃肠炎。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右心衰。由于右心回流血液受阻,使体循环的静脉压升高,导致胃肠道、肝、胆等内脏瘀血,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可因胃肠平滑肌缺血性痉挛而导致腹痛、腹泻。如果不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右心衰一般有肝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等阳性体征),很容易被误诊为慢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尿少、浮肿,貌似肾脏疾病。心衰病人由于心排血量降低,体循环瘀血,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不足,而导致24小时总尿量减少,夜尿相对增多。但与肾脏病不同的是,心源性水肿多从人体的足踝、小腿等下垂部位开始,而肾性水肿常常首先出现在面部。另外,心源性水肿病人尿常规多正常,且同时伴有心衰的其他症状和体征。
——情绪或精神异常,貌似老年性精神病或脑病。有些老年心衰患者精神症状表现突出,如头晕、失眠、烦躁不安、幻觉、谵妄、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在心衰时由于心输出量下降,则脑缺血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另外,由心衰继发的水、电解质紊乱,引起脑代谢异常,也是导致精神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不注意鉴别,很容易被误诊为老年性精神病、脑卒中、脑肿瘤等。
——咳嗽、气喘,貌似气管炎、哮喘病。左心衰最初多表现为频繁干咳或胸闷气喘,活动及劳累时尤甚;也有的在夜间突然被憋醒,呼吸短促,被迫坐起后症状才逐渐缓解。这是由于左心衰导致肺瘀血及支气管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使呼吸道通气受阻所致。由于老年人多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肺部疾患病史,因而当心衰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时,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区别在于心源性咳喘与体位关系密切,卧位时症状重,坐(立)位时症状减轻,并且常常在夜间发作。
4心力衰竭的四大饮食原则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心功能不全”,简称心衰,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那心力衰竭有什么饮食原则呢?
心力衰竭的四大饮食原则
1、食物不宜过精
过于精细的食物不利于大便的形成,宜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适当选用多纤维食物,有利于保持大便畅通。
2、食物不宜过咸
过多摄入食盐易导致血容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荷。轻度心衰病人每日摄入食盐量约5克,中度心衰患者为2.5克,重度患者为1克,可选用硒加碘盐代替钠盐。
3、饮食不宜过饱
进食过饱,尤其是大量难以消化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腹部膨胀、膈肌升高,心脏及肺的正常活动受到限制,容易出现心慌气短,导致病情加重。
4、不宜饮酒
尤其是烈性酒和啤酒。酒精可以对心脏产生直接损害,如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等。
心力衰竭如何护理
1、合理安排作息
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
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3、饮食
患者应摄取低热量饮食。病情好转后可适当补充热量和高营养。饮食以少盐、易消化清淡饮食为宜;选择富有维生素、钾、镁和含适量纤维素的食品;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加重呼吸困难;避免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根据血钾水平决定食物中含钾量。
4、注意防寒保暖
心力衰竭的护理要注意,气候转冷时注意须加强室内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
5、保持大便通畅
是护理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的措施。需训练床上排便习惯,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如发生便秘,应用小剂量缓泻剂和润肠剂,病情许可时扶患者坐起使用便器,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反应,以防发生意外。
6、心理护理患者
常因严重缺氧而有濒死感,紧张和焦虑可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应加强床旁监护,给予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减轻焦虑,以增加安全感。
5日常生活中心力衰竭恢复期的注意事项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收缩或是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排出心脏的静脉回心血量不够充分,淤积了静脉系统的血液。心力衰竭到达了一个严重的心脏病变的阶段,失去了代偿能力,心力衰竭并非心功能不全。
一般急慢性心衰在住院接受积极治疗后,病情能得到暂时控制,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病情反复,因此心衰患者出院后,做好日常护理非常重要,有助于预防病情的反复或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做好心理护理,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摆脱恐惧、焦虑、消极的思想和负面情绪,预后效果同患者接受治疗的情绪关系紧密,情绪低落患者,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过大,会加重心力衰竭。
2、依据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锻炼和活动
每天坚持1h的午休时间,在医生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性锻炼,避免形成褥疮和静脉血栓,同时可以提升心功能储备的能力,提升机体抵御外界刺激的抗病能力,减低感染发生的概率,感染是常见的诱发心衰的因素之一。
运动中注意“度”的把握,将活动中不会感到疲乏、最高心率在120次/min以下为衡量标准,心功能I级的患者可以选择太极拳、做操;心功能II—III级患者则可以选择散步等活动。
3、保持室内空气畅通、维持温度湿度恒定
室内的温度冬季维持在20摄氏度,夏季在使用空调及电风扇时,避免直吹风,空调的室内外温差不应该过大。冬季每日至少通风换气2次/d,每次时间在30min以上,病人自身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空气对流时导致感冒。
4、做好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
呼吸道发生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之一,外出时应该依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及时的增添和删减衣物,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口腔卫生,进食后要及时漱口或刷牙,保持口腔的清洁。
5、做好饮食调护
选择富含丰富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牛奶、淡水鱼类、瘦肉等,选择热量不要过高的食物。
运动中注意“度”的把握,将活动中不会感到疲乏、最高心率在120次/min以下为衡量标准,心功能I级的患者可以选择太极拳、做操;心功能II—III级患者则可以选择散步等活动。
3、保持室内空气畅通、维持温度湿度恒定
室内的温度冬季维持在20摄氏度,夏季在使用空调及电风扇时,避免直吹风,空调的室内外温差不应该过大。冬季每日至少通风换气2次/d,每次时间在30min以上,病人自身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空气对流时导致感冒。
4、做好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
呼吸道发生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之一,外出时应该依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及时的增添和删减衣物,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口腔卫生,进食后要及时漱口或刷牙,保持口腔的清洁。
5、做好饮食调护
选择富含丰富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牛奶、淡水鱼类、瘦肉等,选择热量不要过高的食物。
7、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避免药物造成的伤害
利尿剂会影响电解质的平衡,可以有效控制液化气体发生潴留。患者不可以自行进行药物药量的调整,这些都会造成水钠潴留及电解质紊乱的现象发生,严重的导致心律失常。
8、定期做回访
心衰治疗长期的过程,病情稳定时,要2-3w到心力衰竭门诊或者是心血管内科专家门诊进行复查,做出药物的调整,定期检测超生心动图、心电图等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