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有些时候很容易出现变质,尤其是一些海鲜,如果吃了变质的东西很容易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不同体质的人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轻有的人重,好多人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而有的人会出现昏迷休克的现象,不同的食物出现中毒表现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但大体都类似,食物中毒症状都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食物中毒预防
1、搞好食品卫生监督和食堂卫生,禁止食用病死禽畜肉或其他变质肉类。醉虾、腌蟹等最好不吃。
2、冷藏食品应保质、保鲜,动物食品食前应彻底加热煮透,隔餐剩莱食前也应充分加热。
3、烹调时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4、腌腊罐头食品,食前应煮沸6~10分钟。
5、禁止食用毒蕈、河豚等有毒动植物。
6、炊事员、保育员有沙门菌感染或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待3次大便培养阴性后才可返回原工作岗位。
2食物中毒征兆有哪些呢
典型症状: 代谢性酸中毒(72%) 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70%) 泪腺汗腺及涎腺等先分泌增多而后减少(65%) 肩胛带“模拟瘫痪”(65%) 腹泻(65%) 食物过敏(60%)
一、症状:
虽然食物中毒的原因不同,症状各异,但一般都具有如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1、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食入“有毒食物”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发流行;
2、病人临床表现相似,且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3、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
4、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没有传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
5、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
二、体征:
发热,休克,腹泻,恶心与呕吐,腹痛,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周围血管征。
3食物中毒患者饮食宜忌
1、病人恢复饮食后,原则上要进食一些容易消化,含维生素B族、C族丰富及含有较高蛋白质的饮食。
2、宜吃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面片等。
3、容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如蔬菜:海带、猪血、胡萝卜等。水果:山楂、菠萝、木瓜等;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将体内残余的毒素排出。
4、不宜过早进食牛奶类甜食,因其易在肠道内发酵产生气体,使病人食后感觉腹部胀气不适。
5、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6、忌葱、蒜、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7、忌烟、酒。
8、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4食物中毒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细菌培养
应取可疑食物、呕吐物和粪便作细菌培养。
2.细菌学、血清学检验
根据不同病因做相应的细菌学、血清学检验。
3.血培养
重症患者血培养,留取早期及病后二周的双份血清与培养分离所得可疑细菌进行血清凝集试验,双份血清凝集效价递增者有诊断价值。可疑时,尤其是怀疑细菌毒素中毒者,可做动物试验,以检测细菌毒素的存在。
查看详情>>5食物中毒如何鉴别诊断
1、霍乱及副堆乱:为无痛性泻吐,先泻后吐为多,且不发热,大便呈米泔水样,因潜伏期可长达6天,故罕见短期内大批患者,大便涂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及培养找到霍乱弧菌或受尔托弧菌,可确定诊断。
2、急性菌痢:偶见食物中毒型暴发,一般呕吐较少,常有发热,里急后重,粪便多混有脓血,下腹部及左下腹明显压痛,大便镜检有红细胞,脓细胞及巨噬细胞,大便培养约半数有痢疾杆菌生长。
3、病毒性胃肠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以急性小肠炎为特征,潜伏期24~72h,主要表现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腹泻,排水样便可稀便,吐泻严重者可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