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占胃恶性肿瘤的95%。可见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下面,就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关于胃癌的相关的早期的症状吧。
目录
1胃癌的晚期症状
1上腹部不适及饱胀
常有一种腹部烧灼、嘈杂及饱胀感,饭后尤其明显,并且随着病情发展,症状日益加重。这些症状要与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相区别。消化不良常有饮食不慎,暴饮暴食的历史,而慢性胃炎往往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2食欲减退
早期胃癌往往是突然性地表现为食欲不振 和厌油腻。这要与肝炎相区别。肝炎常有转氨酶升高以及发烧乏力、尿黄呈浓茶色、黄疸等全身症状。
3恶心、嗳气、反酸及呕吐
胃癌病灶位于胃出口处的幽门部时,恶心最明显。若胃出口被完全堵塞,就会嗳出一种酸臭或蛋臭的气味,或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宿食和胃液。
4上腹部隐痛
早期胃癌的疼痛无定时,或表现为持续隐痛,而不像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那样有较明显的饭后痛或饭前痛的特点。若病人原来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其疼痛的规律性可以突然改变,且原治疗溃疡病有效的药物突然变得无效或效果明显降低。
5呕血及黑便
若癌肿仅破坏小血管,常表现为大便“潜血”,即大便外观虽正常,但化验可发现其中有血细胞。若早期就侵犯较大血管,则引起呕血,大便变黑或如柏油样。胃癌的潜血和黑便为持续性、顽固性,而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出血多表现为间歇性,并且经过及时治疗能使之停止。
6急剧消瘦及严重贫血:
因为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而且胃癌可引起病人消化吸收不良和消化道出血,从而更加重了消瘦和贫血。 上述6种情况在一个病人身上不一定都有,也不一定同时存在,只要出现其中之一,特别是出现在40岁以上的男性身上,都要认真对待,及时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
2胃癌的病因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2.幽门螺杆菌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 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病人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3.癌前病变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癌前病变系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4.遗传和基因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3胃癌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
由于胃癌的病因尚未明确,故无特殊预防方法。除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或减少摄入可能的致癌物质,可多进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等。对所谓癌前期病变,要进行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变化,及时进行治疗。
【预后】
胃癌的预后取决于癌肿的部位与范围、组织类型、浸润胃壁的深度、转移情况、宿主反应、手术方式等。
【如何预防胃癌】
研究表明:
① 癌症不能在弱碱性的人体中形成;
② 癌症只能在酸性身体中形成;
③ 如果你有癌症,说明身体是酸性的;
④ 癌症只能在一个酸性的身体扩展;
⑤ 如果你的身体变弱碱性,癌症不能扩展;
⑥ 如果你能平衡你的身体PH值,让你的身体转变成弱碱性,不管你得的是什么癌症都有转变和被治好;
⑦ 不管你的情况多么糟糕,哪怕只能活6个月,如果你能转变你的身体PH值到弱碱性,你的癌症就不会扩展,就会好;
⑧ 不用担心你的家族中你的妈妈、爸爸或任何人有癌症,只要你的身体是弱碱性的,你不会得,如果你已经有了,它将会转变;
⑨ 癌症都是酸性体液中生存的,没别的。如果你的身体是酸性的,你就会得癌症。如果是弱碱的,你就不会得癌症。如果你已有了癌症,只要你能调整你身体的PH值到弱碱性,癌症就会离你而去。
预防癌症的秘诀十分简单,就是常吃碱性食物以防止酸性废物的累积,因为酸化的体液环境,是正常细胞癌变的肥沃土壤,调整体液酸碱平衡,是预防癌症的有效途径。
A)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B)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C) 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D)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E) 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癌症。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各种癌症疾病远离自己。
F)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4胃的癌前期状态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2)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中10%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虽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变率却为15%~40%。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见,而癌变率仅1%。
(4)残胃:胃良性病变手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瘤称残胃癌。胃手术后尤其在术后10年开始,发生率显著上升。
(5)良性胃溃疡:胃溃疡本身并不是一个癌前期状态。而溃疡边缘的粘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与恶变。
(6)巨大胃粘膜皱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经巨大胃粘膜皱襞漏失,临床上有低蛋白血症与浮肿,约10%可癌变。
5胃癌可怕这些人最好定期体检
胃痛、胃胀、反酸、烧心、腹痛……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让各种各样的“肠胃不舒服”成了很多人甩不掉的“影子”。
但面对痛苦,多数人习惯了“忍一忍”,或者吃点药缓解一下就过去了。殊不知,一时的放松警惕,很可能给胃肠道乃至全身埋下祸根。据统计,我国胃癌发病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死亡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而研究发现,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饮食无规律等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年轻胃癌患者增加,有的人甚至二十几岁就得了癌症。这些人很多因为忽略检查,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肚子”不舒服的原因五花八门,有良性的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结肠息肉,也可能是恶性的胃癌、食道癌、结肠癌等。要想杜绝隐患,胃镜和结肠镜是最准确、可靠的检查手段。目前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胃镜、肠镜已经成为健康体检、门诊或住院病人的常规检查。但在中国,很多人一听到胃镜、肠镜就觉得非常痛苦,一拖再拖,能不做就不做。这种过于夸张的恐惧心理,导致不少人疾病发展到不可逆转的时候才来检查。与日本相比,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比例平均不超过10%,而日本虽然也是胃癌高发,但广泛的胃镜筛查使早期胃癌的诊断比例可达到50%~70%。
因此,建议有肠胃不适的人,最好尽早进行胃镜和/或结肠镜检查。事实上,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无痛胃镜及结肠镜操作时间都已经明显缩短,患者根本感觉不到太多的痛苦。此外,利用超声胃镜判断病变的深度,对于局限在黏膜层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还可以同时进行胃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的微创治疗,免受手术之苦。通过结肠镜检查早期发现结肠息肉,判断息肉性质、有无癌变,并及时进行电凝切除,也可以避免将来“开腹”。
需要注意的是,“不良嗜好+工作压力+遗传因素”的三联危险因素,已明确列入胃癌高危险诱因,包括感染过幽门螺杆菌、吸烟喝酒、喜好盐腌烟熏食物、家族胃癌史、恶性贫血等,长期的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也可能恶变。因此,生活中要注意规律作息、调整压力、健康饮食、远离烟酒等。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腹泻、烧心、便血、大便不规律、体重消瘦等症状时更要引起重视,40岁以上的人也最好定期进行胃镜和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