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胆结石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那么我们在确认泥沙胆结石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也是我们比较关心的事情,另外在发现泥沙胆结石的时候首先是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千万不要耽误了病情,其次是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小的手术所以就不重视了,对于泥沙胆结石的治疗方法还是有很多的,所以首先是要选择比较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哦。
目录
1胆结石是怎么引起的
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胆结石在临床上有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等几种主要表现形式,是出现在胆内多个部位的石化物质。
胆结石的形成,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浓度,处于过饱和状态。
第二步,溶质从胆汁溶液中析出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态沉淀于胆内。
第三步,结晶体加以聚集、融合,最终形成结石。
经历以上三步骤,胆结石就会形成了。那么,影响胆结石形成的因素都有哪些呢?也就是说,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呢?
1、卫生习惯不良可导致胆结石形成
如果一个人的卫生习惯不良,如不洗手或者不洗瓜果蔬菜就直接食用的话,很容易使得蛔虫等寄生虫的卵进入人体,随着血运来到胆附近。而一旦胆道或胆囊内出现蛔虫卵或死亡后的虫体,就等于为胆结石的形成提供了内核,从而促进胆结石的形成。
2、生活习惯不良可导致胆结石形成
不常运动的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胆结石形成。这是因为不常运动的人由于体力活动少,而使得腹壁松弛,下垂的内脏长期压迫胆管,可使得胆汁排泄不畅。同时胆囊肌张力减退,也会无力排出胆汁,从而使胆汁逐渐淤积、浓缩而形成结石。
晚睡的生活习惯,也容易导致胆结石形成。这一点在中年人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熬夜的时间过长,会造成胆的少阳生机受损,影响气机的正常运行,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胆部病变,增加胆结石形成的可能。
2泥沙胆结石治疗方法是什么啊
方法:
1所谓泥沙型的结石就是胆结石的一种形态,结石像泥沙一样没有形成颗粒状,很多患者在检查出这种类型的结石以后都不以为然,认为结石不大尤其是这种泥沙状的更不用担心,殊不知这种结石如果随着胆汁的流动,进入到了肝内胆管或胆总管里造成阻塞就会出现黄疸或胆汁反流等症状,严重的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2药物治疗胆结石根本是无稽之谈,药物对于缓解结石引发的症状还有些效果,彻底治愈根本不可能实现。肝胆系结石是无法采用体外碎石的治疗方式的,因为结石碎开后是无法排出体外的。因此只有泌尿系的结石才适用于体外碎石的治疗方式.
注意事项:
患者无论患有哪种类型的结石,都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就诊,切勿盲目治疗。而且我们要针对自己的病情对症治疗,如果胆囊还有功能的话,建议还是不要切除。因为胆囊毕竟是我们身体上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如果切除以后就会出现恶心、腹胀以及经常性腹泻的情况发生。
患有泥沙胆结石的朋友们在饮食上尽量不要吃蛋白质高的食物,尽量的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注意观察自身的其他部位有无不良的反应,假如有其他的并发症时,我们首先是要积极的治疗,千万不要自行的用药,另外是要注意适当的运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3胆结石如何治疗
每次用2至3个新鲜苹果榨新鲜果汁一杯,或超市购买100%的苹果汁一杯,按照早晨、中午、傍晚和睡前分四次餐前饮用,每次果汁量约250ml。
连续这样饮用5天。到第六天从下午1点至第七天早上开始禁食,并停止饮用苹果汁,仅按照日常习惯饮水。用两汤匙泻盐(硫酸镁)溶于500ml温开水中,在第六天下午6点和8点分两次饮用。晚上10点,再用1至2个柠檬压汁,与120ml橄榄油调和后饮用。
对于体内有胆结石的患者,第七天早上如厕时就会看到浮在水面上的绿色油状圆形物即是结石。而对于没有胆结石的人,该偏方也能达到排除体内毒素,预防结石的功效。
温馨提示:一定严格控制泻盐的用量,以免造成身体其他损伤,可用麻油或沙拉油替换橄榄油。结石排出后,不要马上吃太饱,以免伤胃。对于检查后明确体内胆结石较大的患者还应前往医院诊治;而肾结石或膀胱结石,使用此法不会有效。中医强调“治未病”,也就是在预防疾病的成因。
4胆结石自然疗法
【第1—5天】
用新鲜的苹果十个打成果汁一杯,或使用成分100%纸盒装苹果汁,每天在早、中、晚、睡前各喝一杯250cc。一天四杯,即一天量为1000cc或新鲜苹果4~5个,相当于四杯果汁,在饭前或两餐之间食用。连续饮用5天,饮食一如平常。苹果汁的作用是软化结石,使其易于排出。
【第6天】
下午1点:开始禁食,并停止饮用苹果汁,晚饭不吃。从下午1点起,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泻完为止,期间除本表规定外,其他东西一概不得进食。 下午6点:用一汤匙泻盐硫酸镁Epa son Salt溶于温开水250cc中搅拌饮用。 晚上8点:用一汤匙泻盐硫酸镁Epa son Salt溶于温开水250cc中搅拌饮用。 晚上10点:以中等大小的柠檬1—2个压汁,与120cc食用橄榄油调和后饮用。
注:柠檬汁软化胆管,橄榄油促使胆囊分泌大量胆汁,把结石冲出胆囊,排出体外。
5胆结石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胆绞痛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2.上腹隐痛
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3.胆囊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称为白胆汁。
4.其他
(1)很少引起黄疸,较轻;
(2)小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成为胆总管结石;
(3)胆总管的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嵌顿于壶腹部导致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