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家居环境 >生活百科

宝宝打呼噜怎么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看到宝宝夜间打呼噜就认为宝宝睡得香甜,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宝宝打鼾是一种病态,当出现打呼噜的症状并持续2个月以上应及时就诊,以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宝宝打呼噜怎么办?

目录 宝宝打呼噜怎么办 婴儿睡觉时打呼噜的原因 小儿睡眠时打呼噜是病吗 孩子睡觉打呼噜正常吗 宝宝打呼噜的危害

1宝宝打呼噜怎么办

  小婴儿奶块淤积:

  有些很小的婴儿有时也会“打呼噜”,这并不是病,而是因为奶块淤积。由于吞噎的关系,有些婴儿的喉部会有奶块淤积,一方面使婴儿吃奶不顺,另一个结果就是使气道不顺,造成婴儿睡眠时打呼噜。

  对策:妈妈给宝宝喂好奶后,不要立即将宝宝放下睡觉,而应将他抱起,轻轻拍其背部,就可以防止宝宝因奶块淤积而打呼噜。如果奶块淤积较严重,已经影响了喂奶,只需要往鼻腔里滴1~2滴生理盐水,稀释一下奶块就可以了。

  有的婴儿,偶尔出现睡时打呼噜,可能是由于睡眠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松弛,尤其舌的肌肉放松后造成舌根向后面轻度下垂,使呼气时排气受到影响;当改变体位后,同时也改变了舌的位置,此时呼噜声消失,这种情况不必去医院就诊。

  扁桃体肿大:

  扁桃体也叫扁桃腺,长在咽部两侧,有防御和抵抗外界病菌侵入的功能。有的宝宝扁桃体过于肥大,以致两侧扁桃体几乎相碰,堵满咽腔,造成呼吸不畅,一到睡眠时就会张口呼吸,发出呼噜声。此外,扁桃体是免疫系统器官,当机体反应性失调,抵抗力降低时,也会使扁桃体发炎、肿大。

  对策:1、预防扁桃体炎:关键是让孩子锻炼身体,每日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2、服用消炎药: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药,但不宜自己长期用药,因为某些滴鼻药长期使用会造成药物性鼻炎,使宝宝对药物产生依赖。

  7

  支气管炎症:

  支气管受到炎症刺激时痰液增加,而婴幼儿缺乏咳嗽排痰能力,痰液由支气管的纤毛摆动运送到咽喉部后无法排出,形成气道的相对狭窄,气流通过时就产生振动,发出呼噜声。这种情况下的声音即使在白天也能听见。

  对策:及时治疗支气管炎症,并注意防范其复发。

  肥胖:

  肥胖儿童的呼吸道周围被脂肪填塞,使呼吸无法顺畅,当软腭与咽喉壁之间的震动频率超过30赫兹时,就会出现鼾声。

  对策:在不影响身体健康、不降低抵抗力的前提下,科学、健康地减肥

  不要宝宝一打呼噜就如此紧张,有时候可能仅仅是睡姿不好的缘故。试试让宝宝将头侧着睡,这样可以使舌头不致过度后垂而阻挡呼吸通道,也许呼噜的问题就解决了。另外,有时候宝宝偶尔呼噜,可能是由于白天太疲劳,或者是生病感冒,不用大惊小怪。但如果是持续性的打呼噜,最好去咨询下医生或去看医生。

  对打鼾的孩子睡姿可取侧卧,双手不要压在胸口处,盖被应轻暖.发现打鼾时,成人可翻动一下孩子身体,变换一下睡姿,枕头不要太高,有时可以使打鼾得到一些缓解

2婴儿睡觉时打呼噜的原因

  1、睡姿问题。宝宝如果常仰卧睡,易引起舌根后坠,造成咽腔狭窄,引起打鼾。

  建议:睡姿主要取侧卧位,与仰卧位相比,侧睡可以减少舌根后坠,减轻打鼾症状。妈妈可以在宝宝睡衣背侧上方缝制一个软的弹性小球,有利于控制睡眠姿势,减少仰睡的机会。另外,打鼾的宝宝普遍对于环境的刺激比较敏感,所以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外界刺激。

  2、枕头高度问题。枕头高度不合适,同样会使颈部过屈,导致气道不通畅。

  建议:3个月大的宝宝开始学习抬头,脊柱也开始向前自然的生理弯曲,同时随着躯体的发育,肩渐渐变宽,为了能使睡眠时体位合适,宝宝3个月后可以开始使用枕头,高度一般为4厘米即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枕头高度。

  3、疾病。腺样体、扁桃体在幼儿时期发育很快,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是儿童时期特有的疾病。当气温变化、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或上呼吸道感染时,炎症累及扁桃体、腺样体而引起进一步肿大,堵塞后鼻孔及口咽部,导致气道不通畅而引起打鼾。

  建议:一般来讲,如明确为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鼾症,切除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4、吞咽。婴儿在吃奶时未完全吞咽或喂奶后妈妈立刻把宝宝放下,让他睡觉,这样可能造成宝宝口中的奶块淤积堵塞喉咙,引起打呼噜。

  建议:喂奶后,可以拍拍宝宝背部,促进吞咽,然后喂点清水,避免口中淤积奶块。如宝宝出现鼻塞症状,可用含生理盐水的鼻喷剂喷鼻。

  5、肥胖。宝宝口咽部脂肪垫增厚,因重力作用,睡眠时喉头及舌后空间变窄,脂肪垫堆积加重了气道空间变窄,易引起打鼾。

  建议:肥胖不仅容易引起打鼾,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影响生殖器发育。研究显示,肥胖患儿如能减至标准体重,可改善睡眠中低氧的状态,减少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

3小儿睡眠时打呼噜是病吗

  小儿睡眠时打呼噜过去一直被家长认为是孩子睡得香的表现,有些家长还以此为自豪,认为这样的孩子身体好。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睡眠中经常出现打鼾、张口呼吸甚至呼吸暂停的现象是一类疾病状态。如不及时治疗,可以由此导致儿童大脑长期慢性缺氧,进而出现白天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下降、精神不佳及嗜睡等不良状态,久而久之甚至可以引起面形的改变,严重的危害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

  儿科专家提示引起小儿这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有腺样体(增殖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先天性小下颌、小咽腔、过度肥胖以及一些神经肌肉的病变。但出现上述症状的儿童是否都需要治疗以及选择何种方法治疗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检查,需要专科医生诊疗后确定。

4孩子睡觉打呼噜正常吗

  1)腺样体反复发炎可以出现反应性增生。2)慢性鼻炎、鼻窦炎的分泌物长期反复的刺激而使腺样体增生肥大:3)过敏因素导致局部水肿而使腺样体肥大;4) 遗传因素。常常这样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小时也有相似的症状或也曾做过扁桃体和腺样体的切除手术。同样扁桃体肥大也可以引起小儿打鼾。扁桃体也叫扁桃腺,长在咽部两侧。它对人体有着一定的防御和抵抗外界病菌侵入的功能,也就是通常说的免疫功能。扁桃体的大小因人而异,有的小儿扁桃体稍大,有的则小一些,但都不是病态。但是如果小儿的扁桃体过度肥大,以致于两侧扁桃体几乎相碰,堵满咽腔;造成呼吸不畅这就为病态了。

  这样的孩子安静的时候出气很粗,稍微活动一下就喘,吃饭吞咽也慢,说话就象含着东西。每到晚上睡觉时,张口呼吸,也会发出打呼噜的声音。常常扁桃体肥大的孩子也伴有腺样体肥大。这种情况就称为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简称小儿鼾症。小儿鼾症主要的表现是鼻堵,呼吸不畅,张口呼吸。长期的鼻堵可引起睡眠不安,患儿常不时翻身,打鼾,尤以仰卧时明显,严重时可以出现多次呼吸暂停,从而使睡眠质量下降,大脑处于慢性缺氧状态;我们知道人的生长激素是在深睡眠时分泌最旺盛的,睡眠时的缺氧就会影响到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现在研究还发现小儿的夜间惊醒,梦游,遗尿也跟鼾症有关。在白天,这样的患儿一部分表现的是精神欠佳,爱睡觉,不爱活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另一部分则表现的是情绪烦躁,易激惹,好斗。长期鼻堵呼吸不畅,还可使心肺功能受到影响,严重者可 引起肺心病,心肌受损,甚至心力衰竭。由于长期的张口呼吸还可影响颌面骨舶发育,形成一种特殊面容,即所谓“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唇上翘,上齿外呲,上腭弓较高,表情显得呆滞。有的患儿因鼻堵塞还可使发音受到影响,形成闭塞性鼻音。个别患儿还可因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鼻咽部开口,导致渗出性中耳炎、听力下降。近年国内外的研究发现,有些婴儿就可因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而致严重的上呼吸道梗阻,甚至引起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笔者已见到多名1岁多的小儿鼾症的病人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通过什么检查才能知道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呢?一般的耳鼻喉科的专科检查就可以了解扁桃体的大小,腺样体则要经过鼻咽侧位拍片和纤维鼻咽镜的检查宋诊断。现在多导睡眠监测在儿童睡眠呼吸道梗阻的诊断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整夜观察脑电、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鼾声、胸腹运动等,确为上气道阻塞的程度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也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观察疗效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5宝宝打呼噜的危害

  常打呼噜除了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外,还可能产生很多危害。打鼾严重的宝宝因多伴有呼吸暂停,可造成夜间缺氧,如果发作频繁或持续时间长,会影响心脏功能,还可能改变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影响宝宝的大脑及体骼发育,同时也会影响宝宝的性情,使其变得易躁易怒。另外,长期的气道阻塞会引起胸廓变形,甚至变成“漏斗状”,引起颌面骨发育障碍,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等面容的改变。

  如果发现宝宝长期打鼾、呼吸不均匀、张口呼吸,伴有呼吸暂停、磨牙、睡眠辗转不安、多汗、说梦话等情况,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