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肝胆疾病 >胆结石

患上胆结石可以治好吗

胆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粘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粘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有报告此种胆囊癌的发生率可达1~2%。患上胆结石可以治好吗?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胆结石预防 患上胆结石可以治好吗 胆结石病因 胆结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胆结石的饮食调理

1胆结石预防

  1、饮食调控是防止胆石症、胆囊癌发生的最理想预防方法。预防胆结石应注意饮食调节,膳食要多样,此外,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湿生热,使胆汁淤积,也应该少食。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则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应该多吃。

  2、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3、家里父辈如果有胆结石的患者,要注意相关的预防体检。

2患上胆结石可以治好吗

  第一,结石治疗的方法有两种: 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建议不使用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治疗的复发率高、结石排不干净,切除胆囊会影响消化系统,如果胆汁外溢会导致黄疸,更严重的可能会到胰腺炎。

  第二,所以一般情况结石在2cm一下,使用药物完全是可以治疗痊愈的,而药物治疗要对症,只有对症用药,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一定要去医院做一个具体的检查,才好对症治疗。

  第三,结石病患者一定要饮食方面时刻注意。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低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结石,所以,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还有, 注意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3胆结石病因

  喜静少动(25%):

  许多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呆在家里的时间多,运动和体力劳动少,久而久之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淤滞,促发结石形成,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多。

  体质肥胖(10%):

  许多女性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这一嗜好的直接成果就是身体发福,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40岁以上体胖女性,是胆结石最高发人群,此时,女性雌激素会使得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

  不吃早餐(5%):

  现代女性中不吃早餐的恐怕要比吃早餐的多,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多次妊娠(5%):

  女性在妊娠期间胆道功能容易出现紊乱,造成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内胆汁潴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结石的机会则大大增加,而多产妇女发病率则更高。

  餐后零食(5%):

  现在我国很多家庭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家人吃完晚饭后,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吃零食边聊天边看电视,这种餐后坐着吃零食的习惯可能是我国胆结石发病率逐高的原因之一,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肝硬化者(5%):

  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遗传因素(10%):

  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产生,美国西南部的当地美国人患胆固醇胆石症的危险性很大(>80%),这一点似乎包含一种遗传因素。

  作为结石形成的一般规律,它们具有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积聚增长等基本过程,其发病机理包括几种要素,首先,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必须过饱和。其次,溶质必须从溶液中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而沉淀。第三,结晶体必须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结石,结晶物在遍布于胆囊壁的粘液,凝胶里增长和集结,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基础为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的比例失调,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成晶,析出,结聚,成石,大部分胆汁中的胆固醇来源于肝细胞的生物合成,而不是饮食中胆固醇的分泌,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合成的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以及胆汁中的蛋白质促胆固醇晶体成核作用,另外的因素则应归因于胆囊运动功能损害,它们共同作用,致使胆汁淤滞,促发胆石形成,此外,目前还有一些研究显示,胆囊前列腺素合成的变化和胆汁中钙离子浓度的过高也可能促发胆石形成,在部分患者中,胆石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胆泥生成,所谓胆泥,是由含胆固醇晶体的粘滞的糖蛋白组成,这种胆泥在超声下可以查见,并且可能是胆绞痛,胰腺炎或胆管炎患者进行辅助检查所能发现的唯一异常处。

  胆色素结石----包括黑色结石和棕色结石两种,黑色结石主要在患有肝硬变或慢性溶血性疾病患者的胆囊内形成,而棕色结石则既可在胆囊,又可在胆道内形成,细菌感染是原发性胆管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原发性胆管结石在亚洲十分常见,感染源可能归咎于寄生虫如华支睾吸虫或其它不太清楚的病因。

  胆结石患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并且好发于女性,育龄妇女与同龄男性的患病比率超过3:1,而七十岁以后则下降到2:1,怀孕,肥胖,西化的饮食,全胃肠外营养等因素可增加胆结石的患病风险,另外,人种因素亦与发病相关,如美国西部印第安人患病率超过75%,是全球胆石最高发的人群。

4胆结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胆囊结石:一般不产生绞痛,较大的结石不易引起梗阻,可长期无明显症状,有时偶尔在饭后感觉上腹胀闷或隐痛,且多与吃油腻食物有关。平时常有胃灼热、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易误诊为“胃病”或“肝炎”,较小结石常可移动而嵌顿于胆囊颈部,出现剧烈胆绞痛,伴恶心呕吐;如嵌顿结石位置改变而解除梗阻,则胆绞痛即可缓解。发病早期无感染,故无寒战,发烧,当伴发感染和梗阻时,胆囊可发生化脓、坏疽,甚至穿孔。急性发作大多在饱餐或吃油腻食物后。当平卧时,胆囊结石容易滑入胆囊管而造成梗阻,故部分病人可在夜间发作。如果这时患者体位改变(如坐起或侧睡),结石松动、滑落,回到胆囊里,梗阻解除,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

  2、胆总管结石:结石可来自于胆囊或肝内胆管,也可原发于胆总管。较小的胆囊结石可经胆囊管坠入胆总管,形成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症,引起阻塞性黄疸及胆管炎。约75%的病人出现黄疸,黄疸的深浅随结石嵌顿程度而异,且有波动性升降。如胆石阻塞胆道合并感染时,可同时出现腹痛、高热与黄疸三联症。

  3、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表现可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多样化,当结石降入肝外胆管造成胆道梗阻或急性炎症时,可发生上腹绞痛、寒战、高热及黄疸等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若结石并未脱落进入肝外胆道,有时也会并发感染,此时可出现寒战及高热等败血症症状,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但病人可以不出现腹部绞痛及黄疸,故常易误诊。有时肝内胆管结石因长期阻塞肝内胆管,导致肝脏发生病变,如肝组织坏死,形成脓肿,最后使一部分肝脏发生萎缩而失去正常的功能。

5胆结石的饮食调理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但胆汁中成分的改变,特别是胆盐与胆固醇在胆汁中含量的变化,是胆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这二者在胆汁中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胆固醇是溶解状态,随胆汁排出。如果胆盐过少,或者胆固醇过多,二者失去正常的比例关系,胆固醇便处于过饱和状态,胆汁中过多的胆固醇便沉淀下来,形成结石。

  如同时胆囊还有炎症、蛔虫卵、坏死组织及胆色素者,结石就更易形成。而糖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使胆固醇增加,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促使胆结石形成。

  有人曾对267名胆石症病人及600名健康人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吃糖越多,胆结石发生率就越高。因此,预防胆结石的发生,必须少食糖。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寄生虫感染。宜进食低脂肪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可食猪瘦肉、鸡肉、鸭肉、蛋清。忌食油炸食物、动物脂肪及内脏,慎食蛋黄、鱼、甲壳类动物。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胆结石的饮食调理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达到抑制结石的生成和缓解结石梗阻引起的疼痛。饮食治疗的原则是:

  热量供给要满足生理需要,但要防止超量,一般为1500~2400千卡。

  限制脂肪,避免刺激胆囊收缩以缓解疼痛。手术前后饮食中的脂肪应限制在20克左右,随病情好转可略为增加,以改善菜肴色香味而刺激食欲。忌用油腻、煎、炸以及脂肪多的食物,如肥猪肉、羊肉、填鸭、肥鹅、黄油、油酥点心、奶油蛋糕等。

疾病百科 | 胆结石

挂号科室:肝胆外科

温馨提示: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粘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常见症状:腹痛、胆绞痛、胆囊增大、腹痛,发热及黄疸、阻塞性黄疸、胆红素钙结石、胆囊运动障碍、肝内管梗阻、灰白大便、色素性胆结石、黑色素结石、逐渐加重的右侧腹痛,伴厌食恶心[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