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神经心理专科

小孩暂时性厌食症的症状有哪些?

家里的大人现在对于小孩子都比较宠溺,尤其是一些独生子的家庭,基本上只要孩子想要的,父母如果有能力办到的,都会满足孩子的愿望。这些小孩一般都比较挑食,对很多的蔬菜或者是一些水果都不愿意吃,有的严重的甚至产生了厌食症的现象,对于小孩子必须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小孩暂时性厌食症的症状有哪些?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厌食症的病因是什么 小孩暂时性厌食症的症状有哪些 如何有效的预防厌食症 厌食症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小儿厌食症的饮食误区有哪些

1厌食症的病因是什么

  厌食症的病因学复杂,为多因素疾病,涉及社会文化、心理学和生物学等多方面。

  过去,AN常常被认为是与西欧和北美文化密切相关的疾病;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广告业飞速发展、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健身行业大量涌现以及妇女社会角色发生转变,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非西方社会也均有AN的报导。在西方国家,存在着“苗条”的文化压力,大量的媒体信息和营销策略营造出节食促进成功这样的氛围,女孩在她们早年社会化过程中就认为苗条的女性比胖的女性更具有吸引力、更成功。

  AN患者病前可有一定的性格特征,比如低自尊、完美主义、刻板固执、保守欠灵活、敏感多虑、严谨耿直、内向拘谨、胆怯退缩、多动好胜、自尊心强、自我中心、不合群、幼稚、好幻想、不能坚持己见、犹豫不决等,对成功或成就的要求非常高。临床资料证实,人际关系紧张,学习、生活遭受挫折,压力过大,新环境适应不良,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发生意外,重病或死亡,以及自身的意外事件导致精神情绪抑制因素与AN有关。一些儿童平时偏食、挑食、好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父母有过度关注子女饮食,反复唠叨,强迫进食,反而降低了儿童摄食中枢的兴奋性,进而发展为AN。

  遗传因素在AN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这由家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证实,不过,AN的遗传方式和基因位点尚未确立。有关AN的神经生物学已展开了深入研究,涉及的神经递质有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AN还存在多种神经内分泌异常,多种激素或神经肽与食欲、饱感有关,并且不同激素或神经肽之间存在多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对大多数的神经内分泌失调而言,它们是状态相关的,往往在临床恢复后亦恢复正常。脑影像学方面,有多项CT研究显示AN患者在长期饥饿时有CSF间隙扩大(脑沟和脑室扩大),有一项研究发现体重增加后又恢复;功能影像研究发现AN患者额叶和顶叶皮层代谢和灌注降低,并推测局部5-HT功能紊乱。

2小孩暂时性厌食症的症状有哪些

  厌食症是指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是现今小儿中常见的病症。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造成小儿面黄肌瘦、个子矮小。

  症状都有以下几个现象:

  年龄:1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有明显食欲低下者,多为疾病所致,特别应注意败血症、结核病、佝偻病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等。幼儿和年长儿要特别注意各种不良饮食习惯和情绪等神经精神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情况:家庭条件较好的子女,因过分溺爱,过分担忧小儿健康和营养,采取诱骗、打骂、多给零食等方法,企图让小儿多吃,结果常适得其反;一些父母对子女不够关心,影响小儿情绪和食欲。

  食欲减退的程度: 轻度食欲不良可能是正常个体差异或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所致,严重食欲减退或拒食常提示潜在疾病的存在。

  有无伴随症状:虽有轻度食欲不良,但小儿活泼、愉快、精神饱满无症状者,多为正常。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热者,多系结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疼和便血者应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寄生虫等。伴反应迟钝,皮肤粗糙,少汗和发育不良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额、颅骨软化等骨骼改变系佝偻病。

  当小孩子患有厌食症的时候,小孩子本来吃的东西就比较少,现在吃的更加的少,而且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营养物质摄入的不足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像胃病之类的,时间长了,还会出现个子矮小的现象。家长对于小孩子的厌食的行为一定要及时的进行纠正。

3如何有效的预防厌食症

  如何有效的预防厌食症,厌食症患者就餐环境要舒适、清洁优美、空气新鲜,餐室、餐桌要洁净,餐具要卫生。有人做试验,红色的餐具可促进幼儿消化液的分泌。厌食症假冒者就餐时可以听点轻音乐,但不可边吃边看电视。

  厌食症患者餐前气氛应轻松、愉快、积极,准备饭菜时,可与孩子一起去市场买菜,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剥豆子、摘菜等。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摆放小碗、小汤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使孩子觉得自己做的饭菜更有味道,提高进餐的积极性。

  父母情绪平静、和气,进餐时对孩子不要过分迁就,否则会加重其消极心理,对偏食、挑食起助长作用。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可采取训斥、恐吓、惩罚等强制性手段,否则会使孩子产生畏惧逆反心理,甚至拒绝吃饭造成厌食症。

  提高烹调水平,变换花色品种,辅以恰当的评价。幼儿对色、香、味俱佳的新品种饭菜十分敏感,初次接触某种食物时,成人的正确评价可起到“向导”作用。如成人说“这种菜吃了能长高”,“这种菜吃了有劲”,孩子会乐于接受的就会厌食症。

  当幼儿不愿吃某种食物或不愿进餐时,不要消极打骂,可以让其暂时离开餐桌,饭后再慢慢讲道理。这样可满足幼儿希望成人尊重的心理,从而使孩子能顺利进餐。

  厌食症患者顺其自然,不强迫孩子。在孩子食欲不振时少吃一顿并无多大妨碍,反而可借此让已疲劳的消化腺有一个休整机会。对儿童消化功能恢复有益。多数孩子饿了 自然会产生食欲,自然会吃。有些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强迫孩子多吃,并严厉训斥、非吃不可,这对孩子的机体和个性都是一种可怕的压制,使孩子认为进食是 极不愉快的事,逐渐形成顽固性厌食。

4厌食症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厌食症的诊断方法:

  根据ICD-10规定,肥胖被当作一般性医学症状,但是并未确立肥胖与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DSM-IV并没有将肥胖收录在内。然而,若某些证据显示特殊的肥胖个案之心理因素对其病程发展影响甚巨,则可以使用“影响医学状况之心理因素”加以讨论,包含心因性厌食症、心因性暴食症以及其他饮食疾患等。

  心因性厌食症之基本特质为“患者拒绝维持正常之体重下限”,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并伴随着对自己身材和体重的知觉障碍。已经开始行经的女性可能会伴随着停经或无月经症。可以根据以下三项准则来判断之:

  体重就年龄与身高而言低于正常水平 (发育中的儿童或青少年的判定标准可以订为“未增加预期之体重”)

  患者本身强烈地恐惧体重的增加或肥胖。

  常常伴随着对自身身材与体重的看待方式扭曲。

  心因性厌食症患者之自尊心受到其身材与体重影响极深,能够成功减轻体重被视为自律的表征,而变胖或者体重增加则被认为是一种耻辱和无法接受的自我控制失败。有些患者也会承认自己是瘦的,但否认体重持续减少带来的严重合并症。已经行经的妇女会有停经的表现,也常被视为是判断该病患的准则之一。

5小儿厌食症的饮食误区有哪些

  1.出生后喂养不当而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

  在婴儿期,由于喂养单调,爸妈忽视了辅食的添加和补充,长期以奶制品及淀粉类饮食为主,造成纤维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而使婴儿大便干结,舌体味蕾扁平,味觉呆钝,食欲不振。随着年龄的增长,又常常给宝宝吃泡饭、酱菜之类的饮食。长此以往,造成锌元素、必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缺乏,致使生长发育迟缓,抵抗力下降,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

  2.育儿无方,进食不当

  有的爸妈希望宝宝长得健壮些,平时高蛋白、高糖、高级营养品不断,孰不知宝宝的消化功能有限,胃肠负担不了,结果事与愿违,造成宝宝食欲下降,有的出现疳膨食积,有的虽然成了胖子,但体质不好。这些爸妈不知古训:“贫家有育子之道。”经济条件好了,给宝宝吃得好些,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应讲究科学育儿。中医有“贵流不贵滞”之说,那些高级食品,性腻,吃得太多,非但起不了营养作用,反而积滞内伤,倒了胃口。

  也有些爸妈把宝宝的吃放在第一位,采用充填式喂养的方法,即使宝宝实在吃不了,还要求再吃一口,结果弄巧成拙,出现呕吐,也有些宝宝平时零食不断,即使并不饥饿,没有食欲,也勉强进食,久而久之,使宝宝产生厌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