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可致颅内高压,损伤脑组织,临床上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等),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肿瘤),癫痫发作以及全身性疾病如中毒性痢疾、重型肺炎。下面,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关于脑水肿的相关问题吧。
目录
1什么是脑水肿
当循流于脑室的脑脊髓液因通路被出血阻碍无法顺流,以至液压使得脑于膨胀,压迫到脑部,而引起脑部功能障碍(结果亦即智能不足),即称为脑水肿。
缺血性脑水肿的发生机理是什么?
脑组织的液体含量较多,引起脑容积增大称为脑水肿。脑梗塞后脑水肿有二类:细胞毒性脑水肿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前者发生于缺血后1~3天;后者发生于 1~6天,第3~4天为高峰。脑细胞毒性脑水肿特点:水肿液主要分布于细胞内。包括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外间隙不但不扩大,反而缩小,灰质虽有弥漫性病变分布,但主要变化见于白质。此种脑水肿主要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缺氧如心跳骤停、窒息、脑循环中断。
(1)血管源性脑水肿 为最常见的一种,见于脑外伤、肿瘤、出血、梗塞等,主要发病机制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点是白质的细胞间隙有大量液体积聚(细胞外间隙扩大)且富含蛋白质。灰质无此变化。灰质主要出现血管和神经元周围胶质成分肿胀(胶质细胞水肿)。
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基本发病机制是微血管通透性增强。血脑屏障(毛细血管紧密联结、外周胶质细胞包围)正常时,组织液几乎不含蛋白、水肿液含较多蛋白质,表明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用铁蛋白作示踪剂发现,水肿液是径内皮细胞和细胞之间的通道渗出并扩展的。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可能与5—HT↑及自由基损伤了内皮细胞有关。
(2)细胞毒性脑水肿,此类脑水肿,微血管通透性不增高,目前认为是脑细胞摄水增多而致肿胀。急性缺氧时,ATP生成减少,依赖ATP供能的钠泵活动减弱,Na+不能向细胞外主动转运,水分进入细胞内以恢复平衡,造成过量的Na+和水在细胞内积聚而致脑水肿。有资料表明自由基使脑细胞膜多价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从而损伤膜的结构和功能,在细胞中毒性脑水肿发生上起重要作用。
由于脑水肿和脑细胞坏死是脑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脑细胞坏死是不可逆的,因而防治脑水肿则是临床上治疗的重点。
2脑水肿的病因
1、颅脑损伤 各类颅脑损伤,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脑挫裂伤都能引起脑水肿,并发颅内血肿,使局部脑组织受压也可引起脑水肿。颅骨凹陷骨折,对脑组织产生压迫,或者骨折片刺入脑组织直接致伤,在受累部位出现脑水肿,爆震伤气浪冲击胸部,或胸部直接直接受到挤压,使上腔静脉压力急剧升高,压力向颅内传布冲击脑组织,造成脑组织内毛细血管广泛弥漫性点状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常可发生弥漫性脑水肿,脑的弥漫性轴索损伤,可继发严重弥漫性脑水肿。
2、颅内占位性病变 肿瘤使周围脑组织受压或阻塞脑静脉回流,静脉压升高、颅内淤血,脑脊液循环机吸收障碍,以及肿瘤生物毒性作用等,使肿瘤周围的脑组织受影响,血脑屏障损害或破坏,血管壁通透脑水肿性增加,产生局限性脑水肿。脑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所并发的脑水肿尤其显著,肺癌,绒癌等的脑转移,无论是单发还是多发的,在病灶的周围都有严重的脑水肿。
3、颅内炎症 脑炎、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及败血症所致颅内弥漫性炎症,往往继发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此与致病微生物的毒性及累及的范围有关。
4、脑血管病变 颈内动脉或脑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脑脂肪栓塞,使动脉血流减少或中断,使该动脉供血区发生急性脑供血不足与脑梗死,同时继发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脑水肿,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同时发生脑血管痉挛,均继发脑水肿。5、脑缺氧 癫痫持续状态,胸部创伤、不同原因所致的呼吸困难或窒息、心脏骤停,长时间低血压、休克、高原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他肺源性脑病,使脑处于缺氧状态伴随脑水肿;
6、外源性或内源性中毒 铅中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全身性中毒,常并发弥漫性脑水肿。
7、脑代谢障碍 各种原因,全身性的或局限性的脑代谢障碍,引起脑水肿。
8、脑的放射性损害 包括电磁损伤作用如微波、红外线、X射线,γ射线,β射线、快中子等。
3脑水肿的检查诊断
脑水肿的检查诊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提示:
1、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过程 脑水肿多继发于原发疾病,如在短时间内临床症状显著加重,应考虑局限性脑水肿,乳沟病人迅速出现严重颅内压增高症状,昏迷,多为广泛性或全脑水肿。应用脱水治疗,如出现利尿效果,且病情也随之改善,也表明存在脑水肿。
2、颅内压监护 颅内压监护可以显示和记录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如颅内压升高,从颅内压曲线结合临床过程分析,可以提示脑水肿的发展与消退。
3、CT或MRI CT或MRI扫描时直接提示脑水肿的最可靠诊断方法,CT图像所显示的征象,在病灶周围或白质区域,不同范围的低密度区,MRI在T1或T2加权像上,水肿区为高信号,较之CT扫描结果更确切。
4脑水肿高峰期及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解除病因 及时解除病因是治疗脑水肿的根本。脑挫裂伤、侵润、坏死、液化的脑组织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清除颅内血肿,去除刺入脑内的骨片与整复凹陷骨折,解除对脑组织的刺激和压迫,脑瘤切除,非外伤性脑内血肿清除等,将病因清除后,脑水肿逐渐消退。
其它疗法
1、改善脑缺氧时防治脑水肿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时,需采用辅助呼吸,控制性通气。临床常见颅脑外伤病人持续昏迷,当即进行气管切开,充分给氧,解除脑缺氧后,病情多好转,如不及时解除缺氧,其治疗也难以发挥作用。
2、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的治疗
1)、脱水治疗,根据病情,选用脱水药物,目前常用20%甘露醇、速尿。可辅以浓缩血清白蛋白,脱水降压效果好。
2)、梗阻性脑积水导致脑积水性脑水肿,行侧脑室持续引流,减少脑脊液量,达到减压和清除脑水肿的目的。
3)、对脑细胞损害应用激素等药物,大剂量应用激素尚缺乏统一意见。自由基清除剂有一定治疗作用。
4)、促进脑血流灌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可应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如尼莫地平。
3、促进和改善脑代谢的功能 尼莫地平作为钙离子阻断剂有保护细胞膜,阻抑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的作用,胞二磷胆碱是卵磷脂在脑内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而卵磷脂是神经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脑活素、脑复康、都可喜等药物有促进细胞氧化还原作用,增加细胞能量,加速脑细胞功能的修复。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如何治疗脑水肿高峰期,通过以上内容当我们在出现类似的症状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使我们自身免受疾病的困扰,同时最根本的是我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才能从根本上免受疾病的困扰。
5脑水肿与高血压有什么关系
结合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来看,在外界的强烈刺激,高血压患者长期处于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的状态,容易引起大脑神经皮层兴奋信号的平衡失调。在短时间内患者的血压会升的很快,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出现,研究证实,如果人们精神长期受到刺激或者压抑,都会促使高血压的产生。
脑水肿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研究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超早期水肿(最初几小时)是流体静压力和血凝块回缩血清渗出液所致,在此过程中,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使颅内压骤然升高,静脉回流不畅,血管内流体静压力升高,导致血浆外渗,加之血凝块回缩,血清析出,导致水肿的发生。试验证明,神经元的活性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说明高浓度的血红蛋白对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后续研究表明,血肿分解造成红细胞破坏后产生血红蛋白,后者可分解为血红素和Mg2+,二者都有神经毒性作用。同时,血肿分解还能引起炎症细胞浸润,导致白细胞活化。此外,血肿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还与凝血酶有关。血块形成时,发生凝血级联反应,凝血酶原被激活形成凝血酶。有研究表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程度与凝血酶的浓度密切相关,同时,凝血酶也对血脑屏障存在损伤。在临床中给予HICH患者凝血酶抑制剂治疗脑水肿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已知凝血酶的毒性作用包括:可使损伤脑细胞的乳酸脱氢酶增加,导致脑电波呈现癫痫样发作,可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退变、死亡,可引起星形细胞和海马神经细胞死亡。
随着对凝血酶的研究深入,凝血酶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时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将有助于减轻凝血酶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