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多动症

多动症小孩如何教育才好?

多动症医学名称为轻微脑损伤综合症,也叫学习技能障碍症.多动症主要分两类型即注意障碍及注意障碍伴有多动都称多动症。多动症主要表现是: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那么多动症孩子如何教育呢》如何应对多动症孩子呢?快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多动症孩子怎样教育 该如何治疗多动症 怎样让多动症孩子注意力集中 小儿多动症缺什么 多动症会影响智力吗

1多动症孩子怎样教育

  1.对任何积极的行为给予承认,作出反应,哪怕是很小的行为;如果你不带成见,有意寻找孩子身上好的东西,你会找到一些的。

  2.避免经常使用表示否定态度的语言,如“不许”、“停止”、“不”。

  3.把孩子的坏毛病同孩子本身区分开来。比如,可以和孩子说:“我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不听话。”

  4.给孩子制定一个非常清楚的作息表。规定好起床、就餐、玩耍、看电视和就寝的时间表。要遵守时间安排,但当孩子出现不遵守时间的现象时,也要灵活处理。过一段时间后,你的作息安排将成为孩子自己的习惯。

  5.当你教他新东西时,要有耐心,解释要简短、清楚,要常常重复你的要求。

  6.争取在房间内为孩子留出一块自己的空间,避免用鲜艳强烈的色调装饰,保持房间俭朴整洁。把书桌摆放在空空的墙下,使它远离干扰,这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7.一次只做一件事。把玩具存放在带盖的盒子里。一次只给他一件玩具。如果孩子在画画或在读书,你要关上收音机或电视。多重的刺激会使他不能精神专注。

  8.给孩子一定的责任,这在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交给他的任务应该是他力所能及的。他一旦完成了任务,即使完成得不理想,也要给予承认和表扬。

查看详情>>

2该如何治疗多动症

  以往认为,多动症是一种儿童自限性疾病,随年龄增长,可自然消失。现经学者们长期追踪观察发现:(1)仅部分多动症患儿可自愈多数患儿的症状可延续至成年。(2)治与不治,早治与晚治,在疗效和预后上,可有显著的差异。因此,目前一致的看法是:多动症应及早治疗,综合治疗。

  家长和老师应统一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儿童多动症是病态,不应歧视,不应打骂,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创伤。

  第二,对儿童多动症必须进行药物治疗,但药物不能代替教育,药物可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并应正确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

  第三,要取得良好的疗效,必须四方面(患儿、家长、教师、医师)的互相配合。

  药物治疗  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非常有效,可使注意力集中,养活活动过多的症状,从而达到改善行为的目的。患儿随着行为的改善,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随着情绪的稳定,与同学之间的冲突也会减少。因此,该药也间接地促进了儿童的心理发育。不过,利他林唯一的缺点是,它无法根除这种疾病,只能长期服用。

  利他林每片10mg,每晨1片,餐后服用,如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显,可酌情增量,药物有效剂量,因人而异家长应经常与老师联系,密切观察反应,摸索其有效量。

  如出现食欲减退、头昏、失眠等情况,家长不必惊慌,可稍减量,2-3周后,患儿即可适应,反应消失。为避免产生耐药性,在周日、假日及不学习时,可以不服药,寒暑假也可停药。

  但如假日须要学习及做作业,可在学习前半小时服用利他林。利他林一次服药作用时间只能维持4-6小时,因此,必须坚持长期服药才有效果,随意停药,症状又复出现。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可服用1-5年,但随年龄增长,情况好转,药量可逐渐减少,直至停药。

3怎样让多动症孩子注意力集中

  多动症的孩子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因为新鲜的事物而转移注意。

  所以在多动症干预矫正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孩子集中注意力。

  那么,该如何才能够让多动症孩子集中注意力呢:

  一、说话交流方面

  由于多动症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所以在和多动症的孩子说话时,就需要注意:

  1、先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然后再说。

  2、说话时消除外界干扰,排除孩子转移注意的可能,比如关掉电视、拿走玩具等。

  3、话语尽量简洁、简短。唠叨个没完的后果就是,孩子一句也记不住。

  4、重复。虽然只有一句话,孩子很有可能记不住,那就多重复几次,让孩子产生记忆。

  二、充实生活,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扩大孩子的学习生活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使得孩子处于积极状态中,更有利于保持孩子的注意力。

  在观察时,观察的越仔细,注意力就越集中。

  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去思考,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学习到更多。

  三、培养自制力

  要让孩子能够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就需要孩子有足够的自制力,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在这方面,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从行为开始,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比如,绘画的时候不能乱动,看书的时候不能东张西望等。

  通过专注某一项事物,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从而使得孩子能够保持更长时间注意集中。

  四、游戏训练

  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倾听的能力,从而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比如,通过“漏读”的方式来让孩子发现少读的数字、文字。

  通过“抓手指”的游戏,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文字上。

  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训练孩子,使其集中注意力。

4小儿多动症缺什么

  有的妈妈听说小儿多动症是因为缺乏锌元素,那究竟小儿多动症缺什么呢?

  其实至目前仍未明白小儿多动症是缺什么而引起的,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6、其他因素: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5多动症会影响智力吗

  多动症即小儿多动症,又称小儿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正常儿童因脑功能轻微障碍而表现出行为异常和学习困难的病症,多在7岁前发病。

  多动症顾名思义是以活动多为主要表现。患儿在婴幼儿期,就有好动、不安宁、喂食困难、哭闹、入睡困难、易醒、双手不停地翻弄所看到的东西等表现。甚至在上学后,教室里坐不安稳,比较严重者擅自离开坐位在教室内走动,推撞别人,惹是生非,做多种怪动作。注意力不易集中,常无目的地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课堂上老师警告不要做小动作,患儿尽管点头答应,但转眼就弄起别的东西。即使有限的作业,也不能一次坐下来完成。行为冲动,不顾后果,或不能合群,不喜欢参加正常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学习困难,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口头表达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给人感觉是老“淘气”,难以自制。

  或许有的父母会问,我的小孩非常“淘气”,是不是患了“小儿多动症”呢?显然,两者的“淘气”是有区别的,什么是正常“淘气”的儿童,这里有两种试验可予以鉴别。一是翻手试验,让孩子的双手放在桌上,做伸开、平放、靠拢动作,并在原位置上将手掌快速翻转,如显得笨拙不能协调,则患多动症的可能性大;二是对指试验,以拇指和其余四指按序快速反复合对,患儿则易显得不协调和易对错。当然,对小儿多动症的诊断不仅仅如此,需要上医院请专科医师确诊。

  本病的真正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遗传、产伤、工业污染、食物以及后天养护等因素有关。现在的父母大多望子成龙,比较重视儿童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体能训练,有些父母对儿童过度保护,就连最基本的生活都由父母包办,因而掩盖了一些孩子动作不协调的毛病,以至贻误了早期矫治的时机,故有人提出了系统的感觉综合训练方法。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由于神经递质的数量不足,造成信息不能及时下达,以致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病与饮食中含有大量调味品、水杨酸盐类、食用受铅污染的食品、大量食用含酪氨酸的食品,以及饮食中缺铁和锌有密切关系。

  如发现孩子患了多动症,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要食用含铅量高的食物,如贝类、向日葵等,不要把食物暴露在铅污染的环境中,如汽车尾气排放频繁的地方,教育孩子不要把铅笔头含在嘴里把弄,吃饭前必须洗手,尤其是刚刚拿过铅笔的手。②不要食用含酪氨酸的挂面、糕点及乳制品。③食物中不加胡椒油等调味品和酒石酸等食用色素。④少食富含甲基水杨酸盐类的番茄、杏仁等。⑤要多吃含铁、锌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牡蛎,家禽的心、肝、脑,以及大枣、苹果、百合、核桃、芝麻和花生等。

  多动症会不会影响小儿以后的智力发展?这要具体分析。其实,多动症本身不一定影响大脑发育,患儿也有聪明伶俐的表现。患儿多动,动作不协调,可有智力发展的不平衡,并影响学习。由于老师和父母又认为小儿学习不用功,受到批评,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产生看到书本就焦虑的心理,长期的精神压力可间接地影响小儿智力发展。所以说,父母如发现孩子动作特别多,学习感到困难,应该带孩子上医院看看,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指导,使小儿能健康发展。

疾病百科 | 多动症

挂号科室:儿科

温馨提示:
要提倡婚前检查,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优生优育。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 常见症状:学医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