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血管外科 >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血栓是血液里的一些成分发生聚集,形成团块,影响了血液的流动,出现血栓的原因主要是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内皮受损和血流流动速度的改变。血栓有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两种,这两种血栓都是对人体有危害的,一旦脱落后果不堪设想,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是不同的。那么,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的区别?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静脉血栓形成是怎么引起的 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的区别 静脉血栓形成如何鉴别诊断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表现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1静脉血栓形成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本病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

  感染性者多见于急性感染、分娩、盆腔或腹腔手术后,非感染性者则由于血液淤滞所致,且多见于小腿后部静脉。

  (二)发病机制

  由各种原因所致小腿静脉回流压力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增加,血液凝固性增高。当血管受到轻微损伤时,可促使血小板黏附于局部形成血栓,接着纤维蛋白沉着使血栓增大,导致管腔闭塞。甚至波及附近或远离的静脉。

查看详情>>

2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的区别

  动脉血栓多数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形成的,预防动脉血栓,要着重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发生破裂,使用有效抗栓药物,防止在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高血压、血脂紊乱和高血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都有关系。对于动脉系统血栓的预防,应致力于控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戒烟,在此基础上服用有效抗血栓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静脉血栓的形成,除手术和损伤原因以外,多与血流缓慢和引流不畅有关。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受累局部血液回流不畅,发生淤血和水肿,甚至局部坏死。静脉血栓会随血液移动到其他部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肺栓塞。预防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则应着重避免引起血流减慢的因素,长期卧床、下肢有创伤、术后的病人以及长时间坐飞机者,都是高危人群。因此病人术后应尽早离床活动,长时间飞行者要注意定期活动下肢。

3静脉血栓形成如何鉴别诊断

  1.浅静脉血栓形成 与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很难鉴别,并且临床上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疾患多为血栓性静脉炎而非静脉血栓形成,故对该类疾患的诊断一般均为血栓性静脉炎。

  2.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与腓肠肌受累的其他疾病如局部软组织感染等进行鉴别。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大多可表现有单侧性下肢水肿,应当与淋巴水肿及心、肝、肾疾病引起的水肿进行分析鉴别。

查看详情>>

4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表现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

5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1、认识危险因素:例如:恶性肿瘤、创伤、妊娠分娩、长期卧床、尤其是患者大手术后、偏瘫、截瘫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这类人群都存在患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2、机械性预防:对存在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患者和家属,要积极进行早期预防的卫生宣教工作,并科学的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好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①术后卧床期间,要定时变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

  ②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下肢的主动或协助患者被动运动,帮助患者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督促患者多做足伸屈运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穿医用弹力袜,帮助促进下肢静脉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