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中医科 >中医内科

虚劳气血亏虚怎么办

虚劳又称虚损,久病体弱则成虚,久虚不愈则为损,虚损长期则为劳。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身体不好造成的虚劳气血亏虚,如下给患者简单的做了整理,给予大家参考,用中药与食补调整虚劳,身体因为某种原因生病造成虚劳,选择中药比较温和,虚劳病患者身体虚弱,需要多锻炼注重睡眠保持好的心情。

目录 引起气血虚的原因 气血虚的症状 虚劳气血亏虚怎么办 女人气虚吃什么好 气血虚如何调理

1引起气血虚的原因

  1.日常饮食导致的脾胃虚弱

  饮食无度、生冷食物刺激、饥饱不定等导致脾胃虚弱,而脾胃虚弱则进一步影响水谷精微想气血的转化。所谓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发之源。脾胃虚弱自然发生气血虚。

  2.过度劳累引起

  现代人工作压力的,长期的处于疲惫状态,而全身的活动需要气血供养,过劳则伤气,耗血。

  3.过分减肥导致

  食物是人体生化气血的原料,过度节食减肥,引起气血的不足。同时更容易发生气虚、无力现象。

2气血虚的症状

  1、看眼睛: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3、看头发: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

3虚劳气血亏虚怎么办

  心气虚;

  1.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舌质淡,脉弱。治则:益气养心、补血宁神。主方:七福饮。本方适用于气血亏虚、心失所养所致的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不寐等症。本方系由五福饮加酸枣仁、远志而成。自汗多者,可加黄芪、五味子;饮食少思,加砂仁、茯苓

  血气虚

  2.心悸怔仲,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治则:益气生血、养血宁心。主方:养心汤。方药: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肉桂、半夏曲。失眠、多梦较甚,可加合欢花、夜交藤。

  3.虚劳怎么办

  (1)多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逐渐如重

  (2)对于虚劳的治疗,以补益为基本原则。正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虚则补之”。在进行补益的时候,一是必须根据疾病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

  如上所述希望给予有需要的患者一个参考,虚劳多因身体提抗力薄弱造成,失于调理或者久病成虚,这个需要用中药慢慢调理,平时多注重养生锻炼,多养肝,久病成虚也容易伤肝脏,所以患者一般身体弱,虚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与暴饮暴食有关,与久病大病有关。 

4女人气虚吃什么好

  1、山药:

  人称“神仙之食”。《本草纲目》里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能补肺、脾、肾,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它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后,不用担心腹胀、便秘等困扰。

  2、土豆:

  因为对人体有诸多益处,土豆又被称为“地下水果”。土豆补益胃气的功能突出,此外还具有益气解毒、润肠通便、减肥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和抗衰老等功效。土豆含有丰富的钾、钙、铁、镁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土豆食品风靡世界,这和它自身丰富的营养价值不无关系。

5气血虚如何调理

  1、饮食调养

  平时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食物,如红枣、莲子、龙眼肉、核桃、山楂、猪肝、猪血、黄鳝、海参、乌鸡、鸡蛋、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虾仁、红糖等,富含营养的同时,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

  2、可以时常做做手脚按摩

  有条件的可以常常做全身按摩。但要注意,时间不要太长,力道不要太大,适当按摩可以疏理经络,为补。过长时过大力,却变成了泻。

  另外,润之尔康雪彦茶对于补气血有很好的作用,它是由阿胶、枸杞、当归等十几种药材为原料组成,可使女性身心健康,气血调和,皮肤光泽细嫩。

  3、可以每天用热水泡脚

  一般清水就可以了,有祛寒与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试情况加点艾叶或是生姜水泡脚。艾叶去虚火效果很好,但不可用多,一周两次,一次一小把就够了。生姜有活血去淤的功效,可提高热水泡脚时祛寒与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4、中药调养

  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党参、黄芪、何首乌、枸杞子、山药、阿胶、丹参、玫瑰花等天然中药,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能够帮助改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