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呼吸内科

最近一直打呼噜怎么治疗

打呼噜是很多人在睡觉的时候出现的一种现象,尤其是男性,不论在哪里睡觉,都可能打呼噜。家里如果有一个人打呼噜,很可能会影响到全家人的睡眠,特别是与他同在一张床上睡觉的人,晚上因为很大的呼噜声而无法入睡。打呼噜其实是一种疾病,打呼噜厉害怎么办?来看看吧。

目录 睡觉张嘴打呼噜怎么回事呢 最近一直打呼噜怎么治疗 多运动才是解决打呼噜的根本之道 打呼噜也有遗传性吗 诊断打呼噜的标准

1睡觉张嘴打呼噜怎么回事呢

  一、舌头肥大分析:尽管有些人体形并不胖,但有可能他的局部太胖了,比如扁桃体,软腭和舌体肥大,悬雍垂过长,咽喉松弛,舌后缀等。

  二、身材肥胖分析:肥胖是引起打鼾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肥胖者的气道要比正常人要狭窄,在白天清醒的时候,咽喉部肌肉收缩时气道保持开放,因而不会使气道受到堵塞。但是晚上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就会产生涡流还引起震动,就这样阵阵鼾声也就产生了。

  三、鼻部异常分析:呼吸道鼻咽部,颌部有生理性异常也是引起打鼾的原因。例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都可引起鼻部狭窄,造成气流堵塞,引起打鼾。

  四、心血管病变分析:打鼾与心血管疾病是有天然的联系,就在于习惯性打鼾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暂停所致的低氧血症,导致血压上升。

  五、呼吸暂停分析:因“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而出现的打鼾的特点是,睡眠时张大嘴呼吸,会由于呼吸停止而在睡眠中反复被憋醒,醒来时显得很疲倦的样子,有时还会有剧烈的头痛等。

  通过以上对于打呼噜的主要原因的祥细介绍,对于睡觉时经常打呼噜的人是有所帮助的。如果有长时间打呼噜或是打呼噜声过重的人,建议到医院进去检查是否有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如果有出现些症状一定要及时接收治疗,避免造成呼吸中断等现象发生。

2最近一直打呼噜怎么治疗

  增强身体体质: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肺功能,特别是肥胖体质的人更要进行体育锻炼。但是睡前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更不要过度劳累,如果睡前很劳累的话,可以先舒缓一下身心,比如听听音乐、泡泡澡再进行睡眠。

  避免烟酒嗜好:因为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而饮酒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饮酒。

  采取侧睡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避免压迫心脏,这样可以防止在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对于在睡眠时会不由自主的采用仰睡,可以在睡眠时背部放一个小皮球/网球,也可以在睡衣背部缝个装小球的小兜,这样有助于强制性保持侧卧位睡眠,减轻打呼噜症状。

  手术治疗:呼噜声越大问题越严重,对于特别严重的情形可能要开刀解决,就要去医院检查后对喉内组织切除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打呼噜是万万不能轻视的,尤其是间歇式的打呼噜,一定要抓紧治疗。因为这种病很容易让人出现窒息的情况,甚至会有死亡的风险。而且,经常打呼噜的人很容易患上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所以,及时治疗才是关键。

3多运动才是解决打呼噜的根本之道

  【1】伸舌练习。尽力把舌头伸出,缩回来再尽力伸出,如此循环,一次做至少200下以上,直到咽腔感觉很酸。

  【2】干漱口练习。不含水,把腮帮子鼓起来,再缩回去,如此循环,一次做至少200下以上,直到咽腔感觉很酸。含水漱口也可。

  【3】扫牙龈练习。用舌头快速扫过牙齿外侧(脸颊侧)的牙龈,先舔上颚的牙龈,快速从左扫到右,再从右扫到左,一次做50下以上。然后同法舔下颚的牙龈,直到咽腔感觉很酸。

  【4】卷舌练习。舌头顶着上颚,用力向后卷舌头,一次做50下以上,直到软腭感觉很酸。

  前三个练习锻炼整个咽腔,最后一个练习则是单独针对软腭的锻炼。年轻人舌头松弛比较少见,打鼾往往是软腭松弛引起的,因此专门增加这个动作。这4个练习,每天有空就做。初次锻炼时,做到50下,就感觉咽腔很酸,这恰好证明了原来的肌肉是很无力的,急需锻炼。我现在已经可以连续做伸舌和干漱口800下,含水漱口200多下,扫牙龈200下,卷舌100下。

  见效特别快,效果特别好!快则十几天,慢则几十天,就会彻底消除睡眠鼾声,甚至连粗重的呼吸声也会消除。

  科学原理:咽腔肌肉得到锻炼后,肌肉变得结实紧致,富有弹性,使呼吸道变宽。即使在熟睡时,完全放松的肌肉所占的体积仍然远小于原来的体积,软腭下垂的程度也减少,呼吸道就宽阔了。我们做个类比就知道了:常锻炼的人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全身肌肉仍然紧致有弹性,相反,没经过锻炼的肥肉就会松松垮垮的。其实止鼾器的原理也是通过拉伸舌头,把软腭和呼吸道分离,与我的练习是一个道理。有一些治疗打鼾的偏方,例如喝花椒水、用冰盐水漱口刷牙等,本质上都是让咽腔肌肉收缩,体积减小,从而使呼吸道宽阔,但这些偏方的效果比较有限,只有锻炼咽腔肌肉才是治本之道。

4打呼噜也有遗传性吗

  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呼吸道狭窄、肥胖、神经和肌张力调节功能异常都可致病。常见的造成咽腔狭窄的病因有儿童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另外,由于亚洲黄种人不同于白种人的颌面骨性结构特征,一些并不肥胖的人也可发生打鼾。

  上述因素可以来源于遗传,也可以来源于衰老和不当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建立侧卧位睡眠的习惯,对于预防和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症状,有一定的帮助。如果症状较重,单纯依靠上述措施也不能有效控制病情。

  家族有遗传因素的人,将来发生打鼾的几率会比别人高,所以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因为与打呼噜和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的多个危险因素具有遗传性,比如肥胖、上呼吸道附近的结构和呼吸控制功能等。大家都知道,孩子会继承父母的一些遗传特征,例如脸型,体型等,这是外观的情况。同样,头、面内部的形状也会受父母的影响,比如小下颌的人容易打呼噜,如果他的孩子也继承了小下颌这一颌面特征,那么也就继承了易患病的风险。研究人员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等,患病的危险性增加,而且亲属中患者人数越多,患病的危险性越大。有报道称,患者亲属患病的危险性较其他人群高两倍。美国科学家对681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发现,父母中只要有任何一方经常打鼾,他们孩子打鼾的概率就比父母不打鼾的孩子高3倍。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孩子打鼾需要及时就诊。因为儿童是颌面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打鼾、张口呼吸,头面部骨骼常常会发育成容易打鼾的颅面形态,等到成人以后,有可能发展为成人的鼾症、睡眠呼吸障碍。如果到了成人时,许多结构的纠正往往需要做创伤较大的手术,风险也会较高。

  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夜间打鼾,而且鼾声很不均匀,中间可能有间断,有的甚至还存在憋醒的现象。较轻的患者,白天可以没有显著的异常症状。较重的患者,伴有白天困倦、晨起头痛、性格急躁、浑身乏力、工作效率下降、睡眠后不能解乏、口干、夜尿增多、性功能减退等症状,且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首先应当到具备睡眠呼吸监测条件的医院就诊。因为这种疾病与耳鼻喉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口腔科、儿科、心血管内科等都有关系。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要症状选择首诊临床科室,如果医师认为需要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就须安排相应的检查。

5诊断打呼噜的标准

  打呼噜是健康的大敌,若经常打呼噜,而且出现睡眠呼吸暂停、憋气即为严重打呼噜,临床上称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打呼噜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多导睡眠图检测、睡眠透视法、心电图、脑电图以及耳鼻咽喉、体重和心肺检查,为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判断打鼾的良恶性,可以根据打鼾的症状及次数,分为良性打鼾和恶性打鼾。恶性打鼾是由良性打鼾慢慢发展而来,若久治不愈将影响睡眠质量以及生命健康,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

  打呼噜的分类诊断

  打呼噜是由于呼吸过程中气流高速通过上呼吸道的狭窄部位时,振动气道周围的软组织而引起。在吸气过程中较为明显,呼气过程中也可发生。这种声音有时可高达80分贝,不亚于繁华大街上的汽车噪音;打呼噜也称鼾症,通常人们把睡的香形容为呼噜震天响,其实不然,某些鼾症却对身体有致命的威胁。

  一般打呼噜分为三类:

  1、在某些情况下一次性打鼾,如疲劳或过量饮酒后,它对身体健康无损害,无须特别治疗。

  2、单纯性打鼾,常年发生,尚未损害身体,但可能发展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对身体有严重的危害,可能导致夜间睡眠中呼吸心跳骤停、窒息、猝死等。应及时诊断治疗。

  打呼噜的诊断标准

  打呼噜可以分为单纯性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译】:是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有呼吸暂停,伴有缺氧、鼾声、白天嗜睡等症状的一种较复杂的疾病。)两类。单纯性打鼾为睡眠时上呼吸道出现部分阻塞,致使睡眠时打鼾,但很少发生呼吸暂停及缺氧,对健康影响不大,白天也不打瞌睡。若因睡眠时上呼吸道发生周期性完全阻塞导致口鼻呼吸频繁停止、憋气,则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上气道气流受阻导致呼吸气流停止10秒以上,称为发生一次呼吸暂停;如果1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发生5次以上,则可以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打呼噜。

  1、鼾声响度大于60db者。

  2、睡眠期每次憋气持续10-20秒以上者。

  3、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10次左右。

  4、除鼾声过响外,晨起头肿、迷糊、口舌干燥、白天易睡者。

  5、多导睡眠监测、睡眠呼吸暂停及低痒血症者。

  6、家属典型反映症状,检查咽腔狭窄者。

  温馨提示:

  打呼噜不仅可导致患者白天嗜睡、疲惫,而且可能与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有关,有诱发高血压、脑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的可能。所以,不管是轻微打呼噜,还是已经发展到了睡眠呼吸暂停,一定要予以重视,并及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