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肩周炎患者当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那么运动,以及四肢活动这一块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锻炼这件事情上也会产生阻碍,那么肩周炎患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锻炼方法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肩周炎的鉴别诊断
1.X线检查
(1)早期的特征性改变主要是显示肩峰下脂肪线模糊变形乃至消失。所谓肩峰下脂肪线是指三角肌下筋膜上的一薄层脂肪组织在X线片上的线状投影。当肩关节过度内旋位时,该脂肪组织恰好处于切线位,而显示线状。肩周炎早期,当肩部软组织充血水肿时,X线片上软组织对比度下降,肩峰下脂肪线模糊变形乃至消失。
(2)中晚期,肩部软组织钙化,X线片可见关节囊、滑液囊、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等处有密度淡而不均的钙化斑影。在病程晚期,X线片可见钙化影致密锐利,部分病例可见大结节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等。此外,在肩锁关节可见骨质疏松、关节端增生或形成骨赘或关节间隙变窄等。
2.肩关节MRI检查
肩关节MRI检查可以确定肩关节周围结构信号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炎症,可以作为确定病变部位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多可诊断。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2肩周炎的最佳锻炼方法有哪些
如果肩周炎患者关节活动障碍仅累及一侧,那么,可以用健侧上肢对患侧进行自我按摩。患者在进行自我按摩以前,一般可先进行患侧肩关节的局部热敷。自我按摩每日进行1次,坚持1~2个月,会有较好的效果。
自我按摩的步骤及方法为:
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部及外侧,时间大约3~5分钟,在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用力点按1分钟。
用健侧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时间大约3~5分钟。按揉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痛点,可以用手指点按1分钟。
用健侧的手指揉捏患侧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时间大约3~5分钟。
还可在患肩外展时,用上述方法进行按摩。一边按摩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最后用手掌从肩部到上臂,自上而下地揉3~5分钟。对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地方,可以用拍法进行。
3肩周炎护理方法
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粘连性囊性肩周炎如果注射药物的量较大,应在x线下进行操作。关节囊腱套撕裂要注意避免注射皮质激素药物至肌腱上,因为由此可引起完全的撕裂。
4肩周炎是怎么引起的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中医病因:现代中医临床总结古人经验并结合实证研究,认为肩周炎之发病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闪挫劳伤有关,伤及肩周筋脉,致使气血不通而痛,遂生骨痹。在中医古典医籍《素问•痹论》中有骨痹、筋痹、脉痹、皮痹等分类,认为其病因与风寒湿有关。在《灵枢•贼风》篇中首次提出其发病与外伤关系密切,认为伤后恶血停聚于肌肉筋骨之间,气血运行不畅,易受风寒湿邪侵犯,恶血与外邪侵袭则发为痹证。在隋唐时期,又进一步认识到其发病与劳伤气血不足有关。《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带伤筋骨,肩背疼痛”。指出了其与外伤有明确关系。至清代《医宗金鉴》总结了数千年来对肩臂痛的认识,指出肩背痛有经络气滞、气虚、血虚以及兼风、兼痰等证候。
病理
肩关节周围的病变主要发生在盂肱关节周围,其中包括:
①肌和肌腱。可分两层。外层为三角肌,内层为岗上肌、岗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四个短肌及其联合肌腱。联合肌腱与关节囊紧密相连,附着于肱骨上端如袖套状,称为旋转肩袖或肩袖。肩袖是肩关节活动时受力最大结构之一,易于损伤。肱二头肌长腱起于关节盂上方,经肱骨结节间沟的骨纤维隧,此段是炎症好发之处。肱二头肌短头起于喙突,经盂肱关节内前方到上臂,受炎症影响后肌肉痉挛,影响肩外展、后伸。
②滑囊。有三角肌下滑囊、肩峰下滑囊及喙突下滑囊。其炎症可与相邻的三角肌、岗上肌腱、肱二头肌短腱相互影响。
③关节囊。盂肱关节囊大而松弛,肩活动范围很大故易受损伤。 上述结构的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增生、粗糙及关节内、外粘连,从而产生疼痛和功能受限。后期粘连变得非常紧密,甚至与骨膜粘连,此时疼痛消失,但功能障碍却难以恢复。
查看详情>>5肩周炎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按肩周炎的发生与发展 大致可分为3期,即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 各期之间无明显界限,各期病程长短不一,因人而异,差别很大。
1. 急性期:这是肩周炎的早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有的急性发作,但 多数是慢性疼痛,有的只感觉肩部不舒适及束缚的感觉。疼痛多局限于肩 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点,常涉及肩肉胛区、上臂或前臂。活动时,如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 旋时疼痛加重,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以后肩疼迅速加重,尤其夜间为重,病人不敢患侧卧位。由于肌肉痉挛和疼痛,逐渐出现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特别是外展和 外旋受限最为显著。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 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着处、冈上肌附着处、肩胛内上角等处。
2. 慢性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 正常者减少 50% -20%严重时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 壁关节的活动。梳头、穿衣、举臂、向后结带均感困难。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多见于三角肌、肩 胛带肌。压痛轻微或无压痛,此时持续时间较久,通常为2- 3个月。
3. 恢复期:肩痛基本消失,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的疼痛。肩关节慢慢地松弛,关节的活动也逐渐增加,外旋 活动首先恢复,继则为外展和内旋活动。恢复期的长短与急性期、慢 性期的时间有关。冻结期越长,恢复期也越慢;病期短,恢复也快。整个病程短者 l~2个 月,可又发病可达数年。
中医辩证分型表现,由于引起肩周炎的病因有外伤、受寒、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等不同,其临床症状亦不尽相同。
1、风寒型 肩部疼痛,痛牵扯肩胛、背部、上臂、颈项,并有拘急感,天冷或受凉加重,得热减轻,肩部活动受限,压痛明显,舌淡,苔薄白,脉浮或紧或沉细。多由汗出当风、贪凉受寒、久受风寒所致。
2、气血虚弱型 肩部疼痛,痛势不重,隐隐作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减轻,身倦乏力,面白头晕,手足发冷,四肢麻木,心慌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多由素体气血虚弱,或劳累过度,耗伤气血,或由于失血过多等致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3、气滞血瘀 肩部疼痛,呈胀痛或刺痛,痛势剧烈,入夜更甚,甚至夜间难眠,痛处不移,活动受限拒按,多牵扯上肢、颈背部,情志刺激加重,肩部可有肿胀。舌质紫暗或有瘀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多由于情志不遂,气滞血瘀或外伤、劳损致肩部血瘀气滞,经脉瘀阻所致。
4、肾虚型 肩部酸痛隐痛,举动无力,劳累加重,休息减轻,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或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多由肾气虚、精血亏损,不能濡养筋脉所致。
5、痰湿型 肩痛绵绵难愈,筋肉疼痛,有沉重感,痛处拒按,活动受限,阴雨天或遇冷疼痛加重,得热则舒。舌淡,苔白腻,脉细濡。多因素体湿盛或湿邪入侵、聚湿成痰,留滞肩部所致。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