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田痣,是东方民族常见的、以眼周区域青褐色斑痣为特点的色素性胎记(虽然有时并不都在出生时出现)。在中国,太田痣患者占皮肤科门诊的约0.4%和整形外科门诊人数的2.6%,男女比例为1:3。那么太田痣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方法可以去除呢?我们一起了解下。
目录
1太田痣的形成
这是黑素细胞或前体在向表皮移行过程中停滞于局部所致。50%的色素斑为先天性,其余出现10岁之后。大部分学者认同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但亦有学者持不同意见。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太田痣遗传的可能性占了将近一半,即使不是所有的太田痣都有遗传性,但其存在可能性,这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太田痣皮损多分布在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区域。按神经分布的特点提示黑素细胞可能来源于局部的神经组织。
当细胞分布于真皮浅层时,常呈淡棕色或棕色;分布于真皮深层时,表现为蓝色或灰黑色,同一颜色的深浅又与黑色素细胞的分布密度有关。进行治疗时,这一规律对判断预后及治疗次数十分有用。太田痣与恶变无明确的关系。
对于那些一出生就有或出生不久就发生的太田痣患者来说,通常在4-5岁左右时和12-14岁时,太田痣会波动一次,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太田痣会长大一些,或者颜色会变深一些,以后较为稳定。对于以后发生的太田痣患者来说,他们通常在4-5岁或12-14岁左右时长出太田痣,当然也有更晚一些才长出太田痣的。
太田痣的颜色可有一定的变化,如夏季颜色较深,冬季较浅,情绪对颜色也有影响。太田痣的临床表现变化较大,轻者可以只表现为眼眶周围的淡褐色的点状或片状色素斑,重的可表现为单侧面部或双侧面部的褐色,青褐色或青黑色色素斑。
2太田痣有哪些表现
太田痣好发于有色人种, 如东方人及黑人。女性多见。表现为棕色、灰色及蓝色的斑点所组成的斑片,病灶边界不清,病灶内的斑点色泽可以单色,也可兼有上述颜色,而且色泽深浅不一。由于黑色素细胞在真皮中的分布的密度及部位不同,斑片可表现为淡棕色到深蓝色,同一病灶的不同部位可以具有不同颜色。部分患者的病灶有缓慢增大的倾向,斑片发生于前额、眼周、颊部及颧区,即与三叉神经的第I、II区的分布区相当的区域,可以占该区的全部或一部分,斑片可发生于面部的单侧,也偶有发生于双侧面部的,往往呈双侧对称,有的黑色素细胞同时还分布于结膜、角膜及视网膜上。
皮损为淡青色、灰蓝色、褐青色至蓝黑色或褐黄色的斑片或斑点,斑片中央色深,边缘渐变淡,偶尔色素斑的某些区域可隆起甚至发生粟粒到绿豆大小的小结节。斑点呈群集状分布,疏密不一,或中央为斑片,边缘为斑点。皮损的颜色因日晒、劳累、月经期、妊娠而加重。有的青春期变深扩大。太田痣的颜色可有一定的变化,如夏季颜色较深,冬季较浅,情绪对颜色也有影响。
本病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眶周、颞、前额、颧部和鼻翼,即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分布的区域;单侧分布,偶为双侧性(约10%左右),约2/3的患者同侧巩膜出现蓝染,结膜、角膜、 虹膜、眼底、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眼球后脂肪及眶周骨膜也可累及。皮损广泛者亦可累及头皮、耳颈、躯干、上下肢等部。口腔和鼻咽部粘膜亦可受累。
多发于颜面一侧的上下眼睑、颧部及颞部,偶发于两侧颜面,约有2/3的患者同侧巩膜蓝染,上腭及颊黏膜也可受累,分布通常限于三叉神经第一、二支所支配的区域。皮损通常为斑状,其中偶有结节,可为褐色、青灰、蓝、黑等色。褐色沉着多为网状或地图状,而蓝色色素沉着较为弥漫。50%的色素斑是先天性的,其余出现在10岁之后,偶有晚发或妊娠时出现,可伴发伊藤痣和鲜红斑痣。
根据色素斑的颜色及分布特点,太田痣一般不难诊断。
3太田痣可以治好吗
一、西医
1、治疗:
太田痣的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尚无理想的疗法,主要治疗方法有:
1.切除植皮,虽可去除病变组织,但皮片存活后色泽常难与周围皮肤协调一致,且有切口瘢痕存在,效果难为患者接受。
2.冷冻或皮肤磨削加冷冻等疗法,效果也不尽人意。
3.激光是目前治疗太田痣较好的方法。因色素较深,应选用短脉冲激光,如开关红宝石,钕:钇铝石榴红或翠绿宝石激光治疗。
常规的治疗方法有: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外科手术(磨皮术或植皮)等。
冷冻治疗:从皮肤表面一层一层地由表及里地冻伤组织,由于病损部位深,冷冻治疗可留下瘢痕。
外科治疗:采用将病损区皮肤磨去(就象水磨石地那样),或将病损区皮肤切除,最后植皮。
激光治疗:将皮肤由表及里一层一层地烧灼掉。该法因具术后疤痕小的优势,是时下较受欢迎的治疗方法。
2、预后:
终生不愈,较少有恶变者。
二、中医
1、治疗:
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或将鸡蛋打一小孔,装入木鳖子仁粉5g,蒸熟吃,每天1个。连服30~60个,可减轻症状。
4太田痣有哪些分型
1、轻型太田痣
(1)轻眼眶型:淡褐色斑,仅限于上下眼睑
(2)轻颧骨型:淡褐色斑,仅限于颧骨部
2、中型太田痣 深蓝色至紫褐色,分布于眼睑、颧骨及鼻根部
3、重型太田痣 深蓝色至褐色,分布于三叉神经的第一、二支支配区
4、双侧型太田痣 约占5%。
此外,日本还提出了如下分类:
1、轻型太田痣(又分眼窝型、颧骨型、前额型、鼻翼型)。
2、中等型太田痣
3、重型太田痣
两侧性分布的太田痣分为:对称型(又分中央型、边缘型)、非对称型。
根据颜色太田痣分为:褐色型、青色型。
根据组织学特点太田痣分为:浅在型(色素细胞位于真皮浅层,临床多呈褐色) 、深在型(色素细胞位于真 皮深层,多呈青紫色)、弥漫型(色素细胞位于真皮全层,多呈紫青色)。
根据年龄太田痣分为:早发型(出生后数年内)、迟发型(青春期以后)。
5太田痣的护理注意事项
1、太田痣治疗后7—14天创面不沾水。
2、口服抗生素一周,局部应用湿润烧伤膏4—6天,每天1—2次,以防止继发感染,感染后可能会出现疤痕。
3、大面积治疗后局部略肿胀或有少量水泡,此为正常现象,6小时后逐渐消退,创面形成痂皮,7—14天且自然脱落,不要强行剥离,以免留疤。
4、治疗期间不化妆,不饮酒,不做面膜,毛细血管扩张不揉搓,要注意防晒,否则会产生短暂的色素沉着。
5、治疗后,色素消退是一个缓慢的生物学过程,一般为1—3个月,少数病例可长达9个月。
6、对镇痛剂异常敏感的患者,回家后仍会觉得头晕,恶心,此时,最好静卧休息,一般1天后,症状会自然消失。
7、创面的痂皮从第5天开始脱落,脱痂结束后,可见痂下细嫩的新鲜组织,由于新鲜组织比较娇嫩,不能经受日晒,所以此期主要任务是防晒,建议外出时:一要遮阳,二要涂抹防晒霜,夏天防晒尤为重要,防晒霜建议使用高SPF值的。
8、防晒不佳者,或易出现色素沉着者,15天后,新鲜组织逐渐出现色素沉着,约在30天左右,色素沉着最明显,此后色素沉着又逐渐消退,3个月后大部分可消退干净,完全消退期在3—6个月以上,色素消退期,还可口服VC,一次2片,一日3次,可有效预防,和消退色素沉着。
9、脱痂后的新鲜皮肤,比较娇嫩,不宜使用有刺激的化妆品,如某些带治疗作用的祛斑产品,除皱产品,美白产品等等,尽量使用无刺激的护肤品,如强生宝宝霜,凡士林软膏,日常清洗时,不宜用肥皂,洗面奶长时间搓洗。
10、术后一周,禁烟酒,忌食腥辣食物,防止创面发炎。
11、多食水果,鸡蛋,肉汤等高营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