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肝胆疾病 >胆结石

胆结石会引起什么病

胆结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胆石类型在大城市和农村富裕地区已经转向胆固醇结石。尽管外科手术能有效治疗胆囊结石病,又有新发展的腹腔镜手术和许多非手术方法供胆石病治疗作选择,然而胆石病仍然是医学和社会上的大问题。胆囊结石病症状反复发作,有并发急性胆囊炎、胆囊积脓、胰腺炎、胆囊癌的危险;那么胆结石会引起什么病?下面大家就来一起看一看吧。

目录 胆结石患者的日常保健事项 胆结石会引起什么病 孕妇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办 胆结石的治疗法是什么 吃什么容易得胆结石

1胆结石患者的日常保健事项

  胆结石按成份可分为三类:

  1、胆固醇结石:含胆固醇为主,黄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或呈细颗粒状,质硬,剖面有放射状线纹。单发大结石呈椭圆形,多发结石呈粒状。多发于胆囊内。

  2、胆色素结石:以胆红素结石为主要成分,棕黑色或棕红色,结石软易碎,薄片状,有的似砂粒状,由于松软不成形,又称泥沙结石,多发生于胆管内。

  3、混合性结石:由胆红素、胆固醇和钙盐等混合而成,常为多面体形,少数成球形,可呈深绿色或棕黄色颗粒,外层常很硬,表面光滑或粗糙,切面成层似树干的年轮或放射状,大小数目不等。多发于胆囊内。

  防止胆石症应注意几个方面:

  1、平时生活要有规律,一日三餐进食正常,荤素搭配,不吃过量油腻食物,多参加体育运动,避免高脂、高糖饮食,最好不吃避孕药。

  2、要有乐观态度,保持心情舒畅,少发脾气,不动怒,防止肝气郁滞。

  3、多食黑木耳、磨菇、西瓜、核桃、苹果、柠檬、乌梅、山楂等食物,有利于排石化石预防结石再生。

  4、多饮水,不喝酒,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5、不宜纯吃素食,应适当吃点脂肪性食物,防止胆汁长期淤滞。

2胆结石会引起什么病

  胆囊结石并发症

  一旦结石造成胆道的梗阻,就会引起急性或慢性的并发症,促使病人就诊。急性梗阻性并发症很常见,慢性梗阻性并发症罕见。

  1.急性并发症有

  (1)胆绞痛:

  突然出现心窝部或右肋缘下阵发性剧痛,重者大汗淋漓、辗转不安。疼痛多在夜间或进油腻食物后发生,持续十几分钟至数小时后自然缓解或用解痉药后缓解。不伴发烧,可有恶心、呕吐。胆囊区可有压痛但无肌紧张。绞痛由胆囊结石嵌塞于胆囊颈部引起时,B超可见到位于胆囊颈部的结石和胀大的胆囊;绞痛由直径0.5cm左右的胆囊结石降入胆总管引起时,B超除见到胆囊结石外,可见到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内如能见到结石回声可肯定诊断,但未见结石回声不能排除躲在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的结石。单纯的胆绞痛不伴发烧、黄疸或血、尿淀粉酶增高。5~6h以上不缓解的胆绞痛可继发感染而转化为以下3种并发症之一。

  (2)急性胆囊炎:

  由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口引起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炎症表现,以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等胆囊区的腹膜刺激征。不伴黄疸或血、尿淀粉酶增高。

  (3)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由降入胆总管的胆囊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阻塞胆总管出口,再加感染引起,整个胆道树,包括胆囊在内都有急性化脓性炎症。起病与急性胆囊炎相似但全身炎症表现更重,并有黄疸。表现为夏科(Charcol)三联征:上腹痛、寒战、黄疸;容易发生休克。血清ALT、AST增高。如同时有血、尿淀粉酶增高,表明合并急性胰腺炎。B型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内有小结石,胆总管增宽。如果见到胆总管内结石回声可肯定诊断,但未见结石回声不能排除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藏有结石的可能。

  (4)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有时,降入胆总管的胆囊结石在通过或停留于胆总管出口处时可诱发胰腺炎而不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称胆源性胰腺炎。起病与胆绞痛相似,但脐上、剑突下的压痛范围较广,同时血或尿淀粉酶升高。黄疸可有可无。B型超声检查除见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之外,还可见到胰腺肿胀、胰周有渗出液等征象;但胆总管内不一定能见到结石。

  2.慢性梗阻性并发症有

  (1)梗阻性黄疸:

  胆总管被继发性胆管结石阻塞但未继发感染,也未引起胆绞痛。因出现黄疸而就诊。

  (2)胆囊积水:

  因触到右上腹肿物或B型超声检查发现胀大的胆囊而就诊。是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口但未引起继发感染或胆绞痛的结果。胆囊管口长期阻塞后,胆囊胆汁中的胆汁色素被吸收,剩下无色透明的液体,称为“白胆汁”。

  结石造成胆道梗阻后,引起梗阻上游的胆囊或胆管扩张,结石可因此而松动、向上漂浮使梗阻解除。或者造成梗阻的结石不大,也可能被驱过胆囊管或Oddi括约肌而使梗阻解除。随后炎症消退,症状消失。经过一段平静的间隙期后,一般都会再次发作。处于间隙期的病人,又像出现梗阻前一样,或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仅有所谓的“慢性胃病症状”。

3孕妇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办

  孕妇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办?孕期要比非孕期更易罹患胆石症,这是因为怀孕后一方面由于活动减少,体重增加,加之营养的改善,易致脂类物质摄入增加,消耗减少。尤其是胆固醇的增加,易致胆汁过饱和状态,使得胆固醇易在胆囊内析出而形成结晶。另一方面由于怀孕后体内性激素的变化,引起胆囊动力异常,可致胆囊排泄胆汁能力下降,胆汁滞留胆囊内时间延长,也可促使胆固醇析出增加。

  因此,孕期胆汁的致石性危机显著大于非孕期。文献报道显示孕期胆石症的发生率可达0.02%-0.3%,是非孕期的3-10倍。所以,孕期应注意多活动,多喝水,避免过多脂类食物摄入,并开展肝胆B超检查,以早预防、早发现胆石症。

  一旦孕期查出胆石症,尤其是伴有腹痛、腹胀、厌食及厌油等症状者应积极控制病情。一般情况下孕期胆石症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应尽量避免手术。孕期行胆囊手术的风险较大,有致早产、自发性流产、感染及死亡的危险。所以,在临床上,90%以上的孕期胆石症依靠非手术疗法。如果患者无症状,无需特殊治疗,留待观察即可。如果有症状需对症处理,如有疼痛可考虑给予阿托品解痉止痛;合并感染行全程足量的抗菌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如有厌油、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可服用多酶片、维生素B1并严格限制脂类食物。只有当伴随急性胆总管炎,或出现梗阻性黄疸及胆石性胰腺炎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4胆结石的治疗法是什么

  药物治疗

  很多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都患选择进行药物治疗,此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的来促使结石排出体外,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人体内胆囊口并不大,因此,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也许一些细小的结石可排出体外,但是只要结石比胆囊口大,那么便无法通过此方法来治愈。因此,现在并不提倡采用此方法来进行治疗。

  微创保胆取石术

  这是一种新生的胆结石手术,凭借着先进的设备:胆道镜、腹腔镜、胆道硬镜以及其它的一些特制设备,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降低手术对身体的伤害。最主要的是,能够在微小创伤的基础上,彻底的为患者保胆取石。是目前最好的胆结石治疗方法。

  微创胆囊摘除术

  这是一种将胆囊切除,以达到治疗胆结石效果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并不建议采用此种方法来进行治疗,因为切除胆囊会使得患者术后出现一些不良的后遗症。但是在患者并且比较严重,即胆囊的功能出现了损害,或者是存在其它一些情况导致胆囊不适合继续留在体内时,那么此时切除胆囊势在必行。

5吃什么容易得胆结石

  1、长期高能量饮食

  原因:长期的高能量饮食,会引发肥胖,而肥胖已明确是可促使胆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肥胖者胆固醇合成增加、胆道胆固醇分泌增加,胆固醇过饱和易形成结石。

  对策:预防胆石病要从年轻时就开始注意生活方式,饮食并不是越丰盛越好。要注意吃好早餐、多喝水、少吃油腻食物,注意自身的代谢平衡和饮食调节。

  2、高脂肪食物吃太多

  原因:胆囊储存的胆汁,来自于肝脏的代谢与分泌,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消化人体摄取的油脂。很多病人胆结石的疼痛都是发生在餐后,特别是在进食高油脂类食物后,因为需要消化的脂肪量大,胆囊便排出大量胆汁,胆汁流动使得胆囊内的结石移位,卡在胆囊出口,致使疼痛发生。愈是长期摄取高油脂、高胆固醇食物者,理论上,愈是属于胆结石的高危险群。

  对策:建议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的营养素比例,清淡饮食,少用煎、炸、炒烹饪手法,尽可能采用清蒸、水煮、炖、凉拌方式。

  3、高胆固醇饮食

  原因:食用高胆固醇的食物,这是胆结石形成的一大因素。有研究显示高胆固醇饮食可能会增加胆结石的发病风险,高胆固醇饮食对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呈正相关性。

  对策: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蛋黄等胆固醇含量极高的食物,控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每天少于300毫克)。

  4、摄入糖类食物过多

  原因:糖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胰岛素可使胆固醇增加,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促使胆结石形成。

  对策:少喝含糖饮料、少吃过甜饮食或精致的大米、面粉等,提倡低糖饮食。

  5、长期素食

  原因:有研究显示,部分老年胆结石患者是由单纯素食引起。长期素食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分泌不足及营养不良,引起脂类代谢异常,胆红素水解增加。另外,素食中植物纤维的成分较多,可降低胆汁酸重吸收,降低胆盐浓度,产生胆色素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