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中毒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都是由于我们喝的水中含有大量的砷或者接触农药等,砷中毒这样对身体健康是特别不利的,但出现砷中毒刚开始可能会导致出现嗓子疼痛,灼热,而且发展严重就会有拉肚子甚至拉血的现象,时间长了就容易引起休克等现象,甚至有生命的安危,但是出现砷中毒如果我们能够立刻进行处理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那么砷中毒怎么解毒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砷中毒诊断鉴别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慢性轻度中毒
a)皮肤角化过度,尤在掌跖部位出现疣状过度角化;
b)躯干部及四肢出现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斑;
c)轻度肝脏损伤;
d)轻度周围神经病。
慢性重度中毒
在慢性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肝硬化;
b)周围神经病伴肢体运动障碍或肢体瘫痪;
c)皮肤癌。
2砷中毒怎么解毒呢
意外经口中毒,应及早用温水、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洗胃,随后灌入活性炭30g、氧化镁20~40g或蛋白水;也可立即口服新配制的氢氧化铁,使其与砷形成不溶性的砷酸铁,再给予硫酸钠导泻。
急性砷中毒有特效解毒药,二疏丙磺钠、二疏丁二钠等都有较好的驱砷效果;青霉胺也有一定的驱砷作用,应尽早应用(使用剂量、方法等需要遵医嘱)。并注意防治和纠正脱水、休克及电解质紊乱。重症患者应尽早予以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血中砷,并防治急性肾衰竭。
慢性砷中毒可用10%的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以辅助肾排泄。皮肤或黏膜病损可用2.5%二疏丙醇油膏或地塞米松软膏外涂。出现迟发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时,予以对症处理。
3砷中毒预防
1.砷中毒通常是通过消化道摄入的,所以注意一下平时的饮食,避免接触这些重金属物质是预防中毒的根本方法。
2.饮食方面多避免损害肝脏等食物,可清淡饮食,多食些补血的食物,如大枣、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及抗氧化的食物。消除患者的焦虑与悲观情绪。多鼓励患者,给予其信心。
4砷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1.急性砷中毒
多为误服或自杀吞服可溶性砷化合物引起。口服后10分钟至5小时出现症状。
(1)急性胃肠炎表现 咽喉、食管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米泔”样粪便(有时带血)、可致失水和循环衰竭、肾前性肾功能不全等。
(2)神经系统表现 有头痛、头昏、乏力,口周围麻木、全身酸痛。重症患者烦躁不安、谵妄、妄想、四肢肌肉痉挛,意识模糊以至昏迷、呼吸中枢麻痹死亡。急性中毒后3日至3周出现迟发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表现为肌肉疼痛、四肢麻木、针刺样感觉异常、上下肢无力,症状有肢体远端相近端呈对称性发展,以后感觉减退或消失,重症患者有垂足、垂腕,伴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消失。
(3)其他脏器损害 急性吸入砷化物主要表现有咳嗽、喷嚏、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咽喉、喉头水肿,以致窒息。消化道症状发生较晚且较轻。皮肤接触部位可有局部瘙痒和皮疹,一周后出现糠秕样脱屑,继之局部色素沉着、过度角化。急性中毒40~60天,几乎所有患者的指、趾甲上都有白色横纹(Mess纹),随生长移向趾尖,约5个月后消失。发生中毒性肝炎(肝大、肝功能异常或黄疸等)、心肌炎、肾损害、贫血、白细胞减少或增多等。
2.慢性砷中毒
除神经衰弱症状外,突出表现为多样性皮肤损害,好发在胸背部皮肤皱褶和湿润处。皮肤干燥、粗糙,可见丘疹、疱疹、脓疱,少数人有剥脱性皮炎,日后,皮肤呈黑色或棕黑色的散在色素沉着斑。毛发有脱落,手和脚掌有角化过度或蜕皮,典型的表现是手掌的尺侧缘、手指的根部有许多小的、角样或谷粒状角化隆起,俗称“砒疔”或“砷疔”,可融合成疣状物或坏死,继发感染,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可转变为皮肤原位癌。黏膜受刺激可引起鼻咽部干燥、鼻炎、鼻出血,甚至鼻中隔穿孔;结膜炎、齿龈炎、口腔炎和结肠炎等。同时可发生慢性中毒性肝炎,极少数发展成肝硬化;骨髓造血再生不良;四肢麻木,感觉减退等周围神经损害表现。对于无明显症状的接触砷的工人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发现已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长期砷接触的人群中,肺癌发病率较高。
查看详情>>5砷中毒的饮食
1.砷中毒后宜喝绿豆汤。
2.常饮食中,海藻、干贝、虾等海产品中,砷含量也较高,所以,饮食中对海鲜产品应有所控制,如果吃了大量海鲜,就尽量不要再喝果汁。
3.饮食方面多避免损害肝脏等食物,可清淡饮食,多食些补血的食物,如大枣、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及抗氧化的食物。
4.消除患者的焦虑与悲观情绪。多鼓励患者,给予其信心。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