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血管外科 >静脉血栓

突发下肢肿痛疑是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常突然发生,它的特点是单侧下肢忽发肿胀,常伴有小腿肚或大腿根部轻微疼痛,一二周后,大腿外侧或小腿部青筋显露(浅静脉曲张),急性期过后遗留小腿肿胀,走路时小腿有沉重胀感,如不加治疗,少数严重病人会发生小腿部严重肿胀,并有湿疹样皮炎、足踝部皮肤色素沉着呈紫黑色,有极少数病人可发生足踝部皮肤溃烂,经久不愈。突发下肢肿痛疑是静脉血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静脉血栓形成是怎么引起的 突发下肢肿痛疑是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形成如何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饮食注意

1静脉血栓形成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本病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

  感染性者多见于急性感染、分娩、盆腔或腹腔手术后,非感染性者则由于血液淤滞所致,且多见于小腿后部静脉。

  (二)发病机制

  由各种原因所致小腿静脉回流压力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增加,血液凝固性增高。当血管受到轻微损伤时,可促使血小板黏附于局部形成血栓,接着纤维蛋白沉着使血栓增大,导致管腔闭塞。甚至波及附近或远离的静脉。

查看详情>>

2突发下肢肿痛疑是静脉血栓

  根据长期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中一些成分改变,凝血因子增多,使血液出现所谓“高凝状态”。例如,患恶性肿瘤时,癌细胞会破坏组织并释放出粘蛋白和凝血活素等血液高凝物质,导致血栓形成;产后因血中雌激素大增,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血液中纤维蛋白原也大量增加,使血液容易凝固;又可因长期卧床(因外伤、骨折、截瘫等)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变慢,导致血栓形成。但尚有约1/3的病人还找不到诱因。

  一旦发生单侧下肢突然肿胀,就应到专科就诊。通过医生的临床检查和无损伤性血管检查,即可作出诊断。早期及时应用各种溶血栓药物治疗,特别是尿激酶等治疗,多数病人疗效明显。一般不采取手术治疗,因即使去除血栓,往往也会再次发生。慢性期病人的治疗十分棘手,多数药物见效甚微,可在小腿部穿着特制的医用弹力长袜,常可帮助血液回流,减少肿胀。慢性期病人虽长期存在下肢肿胀,但绝不会引起肢体坏疽。

  鉴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大手术、产后、恶性肿瘤、外伤、骨折等因素有关,故大手术后应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即使在术后24小时内因病痛卧床时,也应锻炼小腿腓肠肌,伸屈踝关节。因为肌肉锻炼,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起到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对一些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则应大手术后一周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如肠溶阿斯匹林和潘生丁,这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十分有益的。

3静脉血栓形成如何预防

  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下腹部、盆腔和下肢手术后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活动,有困难者,可采取按摩下肢、穿着弹力袜或充气泵等措施加强小腿肌肉舒缩运动,加速静脉血回流,减少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尤其对于肥胖、老年、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必要时术前、术后预防性给予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查看详情>>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

  1、下肢淋巴水肿:下肢淋巴水肿有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淋巴水肿往往在出生后即有下肢水肿,继发性淋巴水肿主要因手术、感染、放射、寄生虫等损伤淋巴管后使淋巴回流受阻所致,因此可有相关的病史。淋巴水肿早期表现为凹陷性水肿,足背部肿胀较明显,组织张力较静脉血栓引起的下肢肿胀小,皮温正常。中晚期淋巴水肿由于皮下组织纤维化,皮肤粗糙、变厚,组织变硬呈团块状,一般不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如色素沉着、溃疡等。

  2、下肢局部血肿:下肢外伤后,局部如形成血肿,也表现为下肢肿胀,由于血肿的治疗与静脉血栓的治疗相反,因此需注意鉴别。血肿大多有外伤史,肿胀局限,极少累及整个下肢,伴有疼痛,后期皮肤可见瘀斑或皮肤泛黄,彩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5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饮食注意

  由于一般认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为:血流缓慢满、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所以我们的饮食可以从避免血液高凝状态入手。

  血液粘稠度增高与血浆中所含的蛋白质(球蛋白、纤维蛋白)和脂质(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有关。高血粘度者多伴有高脂血症,血脂高是导致血粘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降低血脂是降低血粘度的一大措施。

  日常生活中,可以预防高凝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常见的食物主要有:黑木耳、芹菜、山楂、海鱼等食物。常用简单的方法如下:

  1、黑木耳6克,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凝集。

  2、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可起到降低血胆固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