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中医科 >中医内科

脾虚型病人出小血的食谱治疗法

你有没有经常感到身体虚弱,饮食没有胃口,无精打采,那么你就的小心了,有可能是有了脾虚的症状,脾虚的症状比较常见,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但是关键在于是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对于脾虚的调节首先就是要多吃一些补脾益气的食物,然后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脾虚者在饮食方面的一些问题。

目录 6大健脾食物预防脾虚 脾虚之人不能吃8种食物 脾虚型病人出小血的食谱治疗法 脾虚的饮食禁忌 宝宝脾胃虚弱食疗方

16大健脾食物预防脾虚

  1、莲子

  【性味】味甘、涩,性平。

  【功用】补脾止泻,止带涩精,养心安神。

  【适应症】神疲乏力,少寐多梦,带下量多,小便频数,早醒易惊。

  2、薏仁

  【性味】性凉,味甘、淡。

  【功用】健脾渗湿,益胃止泻,养颜驻容,轻身延年。

  【适应症】脾虚泄泻,肢面浮肿,小便不利,淋浊白带,肥胖乏力,面部色斑。

  3、大枣

  【性味】性温,味甘,归脾、胃经。

  【功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养血安神,乌须黑发,缓急止痛。

  【适应症】食少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失眠,多梦健忘,月经量少,行经腹痛,经闭不行,须发早白。

  4、小米

  【性味】性平,味甘、咸。

  【功用】健脾养胃,补血益气,养心安神。

  【适应症】脾气虚弱,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肢倦乏力,反胃呕吐,大便泄泻,少寐多梦。

  5、山药

  【性味】性平,味甘。

  【功用】补脾养胃,生津涩精,美容养颜。

  【适应症】食少便溏,虚劳乏力,带下清稀,面色晦暗。

  6、香菇

  【性味】性平,味甘。

  【功用】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适应症】病后体虚,面色无华,食欲减退,体倦乏力,皮肤松弛,大便秘结。

2脾虚之人不能吃8种食物

  1、田螺

  性寒,味甘咸。正因其性质大凉,《随息居饮食谱》中才明确告诫:“多食寒中,脾虚者忌。”

  蚌肉性寒,味甘咸,能滋阴、清热,但脾虚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伤脾胃阳气。所以,清代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告诫:“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虚便滑者皆忌。”

  2、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医家也有认为,枸杞性寒。如《别录》中说它“微寒”。《食疗本草》认为“寒,无毒”。《本草求真》中还说:“枸杞,甘寒性润。”正因如此,对平素脾胃虚弱,或素有脾胃虚寒便溏者,皆当忌之,正如《本草经疏》中告诫:“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

  3、山楂

  又叫棠株、山里红。能开胃消食,但有损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纲目》中曾说:“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经疏》中也指出:“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当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元·朱丹溪还认为:“山楂,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也。”因此,脾虚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4、梨子

  生梨性凉,脾虚切忌。正如《饮食须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损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经疏》亦云:“脾虚泄泻,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虚寒泻者忌之。”因此,凡脾虚之人,尤其是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勿食用。

  5、鸭肉

  性凉之物。《饮食须知》中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滞气,滑中,凡为阳虚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虚之人,尤其是脾阳不足者忌食鸭肉。

  6、甲鱼

  有凉血滋阴作用,属于清补食品,滋腻之物,多食久食则有碍脾之运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虚之人,应当忌食之,正如《本草从新》中所告诫:“脾虚者大忌。”

  7、牡蛎肉

  性质微寒,味甘咸,虽有滋阴养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则导致脾胃虚寒,加重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虚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泻者均忌多食。清·黄宫绣还说:“脾虚精滑者忌。”

  8、螺蛳

  性寒,味甘,虽有清热作用,但对脾胃虚寒之体则不相宜。正如《本草汇言》中指出:“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虚者,法当忌食之。

  总的来说,脾虚之人应当忌食或少吃阿胶、马奶、牛奶、海参、甲鱼、螃蟹、蛤蜊、蚌肉、蚬肉、鳆鱼、芝麻、荞麦、柿子、柿饼、荸荠、柑、橘、香蕉、桑椹、无花果、猕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萝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脑、茼蒿、菠菜、莼菜、发菜、蕺菜、地瓜、丝瓜、生菜瓜、生黄瓜、紫菜、地耳、金针菇、草菇、菊花、金银花、地黄、决明子、西洋参、胖大海、薄荷等。

3脾虚型病人出小血的食谱治疗法

  以黑便为主,大便稀溏,色暗紫,面色苍白,疲倦无力,心慌气短,或有胃脘隐痛,舌质淡,脉细无力。治疗应以健脾益气止血法为主。煎剂可用:炙黄芪1、5克,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炒白芍各10克,炮姜炭5克,地榆炭、乌贼骨各15克,炙甘草3克,每天1剂。

  可单独或同时用乌贼骨粉3克、白及粉3克、参三七粉3克,调匀后每天分3次吞服。也可选用云南白药等中成药。还有简单的食谱:切下西瓜皮,挖出瓜瓤备用。准备瓜果、杏仁类的食物,混在一起,蒸煮即可。这是为了健脾益气。

  在治疗期间,病人应避免紧张,消除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出血期间要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出血初期最好禁食数小时至1天,溃疡病出血而病情不重,又没有呕吐的病人,可吃少量的米汤、豆浆、牛奶、藕粉等流质。出血基本停止后再吃稀饭、面条等半流质饮食,过一段时间再吃软饭及其他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病后禁用阿斯匹林、APC,消炎痛等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及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以免诱发再度出血。

4脾虚的饮食禁忌

  1、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

  2、昼夜温差变化大,肠胃溃疡患者容易复发,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你,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睡觉时盖好被子,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3、小雪节气后最好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消化道不适的人在秋季应当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

  4、常吃辛辣、油腻的人,时间长了身体容易生火,积热于肠胃,冬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5宝宝脾胃虚弱食疗方

  1、奶香麦片(1岁以上适用)

  原料:牛奶250毫升,麦片100克。

  做法:将牛奶和麦片同煮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滋心润肺,补充维生素B,促进肠蠕动。

  2、山药薏米粥(1岁以上适用)

  原料:大米适量,铁棍山药100克,薏米100克。

  做法:将山药和薏米用食物料理机粉碎,然后与大米同煮成粥。

  功效:健脾养胃,祛风除湿,去水肿,提高免疫力。脾胃虚弱的孩子可连续吃1个月。

  3、山药萝卜粥(八个月以上适用)

  原料:大米适量,山药200克,白萝卜50克。

  做法:将山药、白萝卜去皮,切成小片,与大米一起慢火同煮成粥。

  功效:理气顺脾,促进肠蠕动。呕吐后的孩子食用效果好。

  4、嫩莲子粥(八个月以上适用)

  原料:嫩莲子50克,大米200克。

  做法:莲子用食物料理机粉碎,然后与大米慢火同煮成粥。

  功效:补脾涩肠,宁心安神,适合腹泻的孩子食用。

  5、茴香菜粥(八个月以上适用)

  原料:茴香50克,大米200克。

  做法:茴香洗净,切成末儿备用;米粥煮熟后关火,加入茴香末儿,焖5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顺气,止痛,健胃,对消化不良、食欲不好的孩子有效果。

  6、桂圆栗子粥(八个月以上适用)

  原料:大米适量,桂圆20克,栗子100克。

  做法:栗子去壳,用食物料理机粉碎,与桂圆、大米一起慢火同煮成粥即可。

  功效:补气健脾,强壮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