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心理健康科

​七旬老人为何猜疑心理那么重

怀疑伴侣,怀疑儿女。老年人为什么往往猜疑心那么重?如何消除老人的猜疑心理,让老人平安幸福的度过晚年是每个儿女的责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如何应对老年人的猜疑。

目录 老年人上网的好处 老年人性格大变的原因 老年人怎样正确面对疾病 七旬老人为何猜疑心理那么重 老年人怎么补脑

1老年人上网的好处

  1、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大脑认知功能和健康知识认知能力都会下降。医学研究所将后者定义为“个人为做出适当的健康的决定,从而获得、处理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的能力。”互联网是最新的信息获取最新的健康信息更好或者(通常)更糟的典型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老年人上网是健康和长寿的需要。老年人通过读书、看报、听广播等途径了解医疗保健知识。而完整方便地获得这些知识,网络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扩大老年人的知识视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满足老年人情感与自尊的需要

  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很多人都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了对老年人群体的关爱。网络能弥补和加强社会联系,消解老年人内心的孤独、隔离感和陌生感。上网可广交朋友,不分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爱好,都可以成为网友。上网聊天,世界的大事谈谈,个人的小事说说,很有趣,极大地充实了生活内容。

  3、锻炼老年人的思维延缓衰老

  在搜索、打字、写博客,甚至制图等过程中,这些都能充分调动脑细胞的活性,激发大脑的功能,延缓脑力的衰退,能有效防止老年痴呆的发生。规律的益智活动对中老年人的记忆和智能有改善作用。人们在阅读和网上冲浪时,要集中精力,手眼并用,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对信息进行记忆、整合、分析、判断、决策,所以大脑相关区域神经元兴奋、神经网络激活,局部血流量增加,这是阅读和网上冲浪健脑的生理基础。研究表明,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可以产生与做益智游戏相同的健脑效果。这说明人们可以通过日新月异的网络科技使大脑受益。

2老年人性格大变的原因

  一个人有爱发脾气的毛病,确是令人苦恼和遗憾的。发脾气的确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有时甚至会使亲朋成为冤家对头,而对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发脾气对身体的危害就更大了。一些老人总爱发脾气,究其原因大多存在以下一些情况:

  1、一是心胸比较狭窄。这类老人凡事喜欢斤斤计较,别人稍微触犯了他,如无意中踩了他的脚,或不慎把脏水弄到他身上,他就不肯原谅,要大发脾气,甚至大骂一通。有的则对别人过于苛求,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发火。

  老年人性格大变的原因

  2、二是虚荣心过强。有些老年人常常以“长者”、“老者”、“过来人”自居,在生活中处处要设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一旦有谁冒犯了他,伤了他的面子,就会大动肝火,发起脾气来。

  3、三是性格变异。老年人经常性地发脾气,实际上是心理衰老、性格变异的反映。这些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社交能力逐渐减弱,自我封闭性增强,遇事固执过敏,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

  4、四是疾病征兆。有些老人脾气暴躁,可能与身患某种疾病有关。如肝病患者,虚火亢盛,心情烦躁,平时容易发脾气。

3老年人怎样正确面对疾病

  一、老年人怎样正确面对疾病

  如今老年人患病的比率越来越高,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面对这些疾病老人们心力交瘁,如何才能正确对待疾病呢?

  1、患慢性病也要定期就诊

  不少老人了解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识,或“久病成医”,在家里备了小药箱,认为慢性病在家治疗既省事又省钱。还有的慢性病患者,凭着自己多年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他人经验”给自己开处方,这样做隐患很多,弊大于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2、看病要有全科意识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增大,而老年人通常是哪儿不舒服就看哪科,专科医生往往也只看本科病种,缺少全科意识,这样对老年人十分不利。

  3、别把心理问题不当病

  抽样调查显示,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使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而这些老人却很少去看心理医生。心理问题现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4七旬老人为何猜疑心理那么重

  老年人为何疑心重?

  孙奶奶最近显得有些焦躁不安,她总是环疑与自己共同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伴有一天会抛弃她。为此,她不顾70多岁高龄,常常为老伴去公园与其他老年人一起晨练而发脾气。“他一定是看上哪个爱唱歌的女妖精了!”孙奶奶很委屈地向家人控诉。在公园里,每天早晨都有很多老人聚在一起唱歌,性格开朗的孙爷爷非常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一展歌喉。然而,孙爷爷的这一爱好却成为孙奶奶最不放心的地方、孙爷爷说:“以前老伴是个非常善解人意的人,怎么—上了年岁就变得这么疑神疑鬼的?”

  可以说,猜疑和偏执是老年人心理变化的某一现象。有些老年人在进入老龄阶段之后,会对周围的人越来越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不仅折磨着自己,也严重影响了家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像孙奶奶这样猜疑的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呢?

  原因一:生理衰退带来的心理不安

  生理衰退带来的心理不安

  探寻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脱离生理变化给老人心理所带来的影响。当老年人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出现衰退的时候,他们最先产生的是心理恐慌,担心身体每况愈下,担心生活在孤独之中,等等。所有的这些担心最终会表现在对周围人的依赖上,他们越来越依赖于家人对自己的关注与照顾,也会对家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十分敏感。孙奶奶之所以对老伴不放心,也正是因为她不能像孙爷爷一样开放、健康地生活。当老伴儿独自外出活动的时候,孙奶奶就会有一种被冷落的失落感。

  原因二:生活圈子缩小造成的思维单一

  老年人退休之后,生活圈子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生活的主题也会随之而产生偏移。如果能够很快适应退休生活,拓展新的生活内容,那么,退休之后的生活将是丰富多彩的。然而,有些老年人退休之后,无所事事,每天除了做家务几乎没有其它有兴趣做的事,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禁锢在家庭小环境中,于是,日常的思维、行动都仅仅是围绕着家庭展开。这种孤单状态造成老年人对外界事务的感受性降低,家庭之外的生活对他们是陌生的,所以!常常会有无法对外界作出有效判断的情况出现。一旦这种与外界之间连接的能力降低,老年人就需要提升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而过度的自我保护常常是猜疑心理的开始。

5老年人怎么补脑

  1、多吃一些补脑的食物

  银杏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防止脑部疾病的功效也非常强。鸡蛋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鸡蛋黄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卵黄素,对神经的发育有重要作用,有增强记忆力、健脑益智的功效。花生富含泛酸可提高记忆力。泛酸(维生素b5),搭配蛋黄、大豆所含的卵磷脂一同摄取,能提高记忆力。海带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卵磷脂等营养成分,有健脑的功效,海带等海藻类食物中的磺类物质,更是大脑中不可缺少的。

  2、平时可以颐神养脑

  脑藏神,精神愉快则脑不伤;如精神紧张,心境不宁,神乱神散,则脑受损。颐神养脑,须重道德修养;如豁达大度,恬淡寡欲,不患得患失,不追名逐利,悠然自得,助人为乐,就利于养脑;如胸襟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七情易动,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故健脑养生,尤当注意及此四、服食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