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动脉硬化类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遗传因素、高盐饮食、缺乏锻炼、脑力活动紧张、生活不规律、年龄、性别等。那么老年性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人到了中老年,大多很重视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是否正常,但对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往往不了解。事实上,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其病变过程历经了数年甚至十多年时间。而正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最终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各种急性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等大中型动脉的病变,其特征为动脉内膜有黄色粥样外观的脂质积聚、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等多种病变并存以及动脉中层钙化等,引起血管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堵塞,使受阻动脉远端缺血而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有关器官受累的症状,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缺血产生头晕头痛,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间竭性跛行等。可以说,动脉粥样硬化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并且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既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各种急性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的罪魁祸首,也是人体机能退化衰老的重要原因。硬化莫小觑
但是,约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表现,并且约60%的有症状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因此,动脉粥样硬化容易长期存在和演变,逐步导致全身性缺血缺氧,引起人体机能的逐步全面退化,并可致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组织坏死以致极危重后果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实际上也是多因素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因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必须整体考虑,既要重视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更要全面改善全身缺血缺氧的情况,并且重在早防早治。
2老年性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一、生活方式干预
1. 合理膳食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初级、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全过程。
提倡清淡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尽量食用植物油。宜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盐、酒及糖食物的摄入,严禁暴饮暴食。控制热量的摄入,以维持正常体重,保持体重指数(BMI)在18-24之间。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2. 运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已经引起生命科学界的重视,有望成为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之外的第三大干预措施。
适当运动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减轻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和降低血压,也能提高心脏最大输出量和增加从血液摄取氧的量。此外,在体重中度超重并习惯久坐的人中,运动还能提高饮食治疗调整血脂的效果。
运动要坚持三个原则: 有恒、有序、有度,即长期规律地、循序渐进地、因人而异适度地运动,过度运动反可造成心血管意外或猝死。
3. 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虽然红葡萄酒(干红)少量饮用有抗氧化的作用,但长期多量饮用会引起其他问题,因此不提倡。
4.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二、药物治疗
1. 降脂药物
代表药物: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降脂的首选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是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石,能够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其疗效已超越所有其他类调脂药物。防治动粥疾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积极坚持他汀治疗。
鼓励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等动粥疾病患者坚持长期、充分他汀类药物治疗。
2. 抗血小板药物
代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血小板的黏附、活化和聚集与血栓事件形成直接相关,而血栓事件形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3. 扩张血管药物
代表药物:①肼苯哒嗪(主要作用于动脉);②硝酸甘油和消心痛(主要作用于静脉);③硝普钠(作用于动脉及静脉)。
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中脂类物质堆积,堵塞血管,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身体无法得到充足的养分,因此需要扩张血管,促进血液的正常流动。
4. 溶栓药物
代表药物:①尿激酶和链激酶;②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③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④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药物可以改善血栓的阻塞情况,进而起到一定的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5. 抗凝药物
代表药物:①肝素;②依诺肝素等等。
其作用机制和原理与溶血栓药物类似,主要降低血液粘滞度,防止血栓的形成。
三、手术治疗
对狭窄或闭塞动脉进行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也可行血管腔内放置支架等介入治疗。
主要有以下患者应进行支架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或大动脉炎引起血管狭窄,应符合以下标准之一:无症状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大于80%;有症状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大于50%或虽然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小于50%,但有溃疡性斑块形成。
3动脉粥样硬化的合理膳食
(1)膳食总热量勿过高,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40岁以上者尤应预防发胖。正常体重的简单计算法为:身高(cm数)减110=体重(kg数)。
(2)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低胆固醇膳食,并限制蔗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
(3)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不增高,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肥肉、猪油、骨髓、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避免多食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肝、脑、肾、肺等内脏,鱿鱼,牡蛎,墨鱼,鱼子,虾子,蟹黄,蛋黄等。若血脂持续增高,应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各种瘦肉,鸡、鸭、鱼肉,蛋白,豆制品等。
(4)已确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和含钠食物。
(5)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在可能条件下,尽量以豆油、菜油、麻油、玉米油、茶油、米糠油等为食用油。
4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危害
1、影响全身血流调节
当主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粥样硬化,可导致血管壁弹性降低,可影响全身血流调剂,导致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宽,心脏负担增加。
2、影响器官及组织功能
当内脏及四肢动脉管腔因粥样硬化而发生狭窄或者闭塞,可导致供应器官与组织的血液减少,引起相应的器官与组织的缺血和坏死。
3、血管壁功能降低
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动脉壁的弹力与肌层被破坏使血管壁变得薄弱,如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极易因此而出现血管破裂而出血。
4、对各个组织器官的危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肌缺血、缺氧,而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
5如何预防动脉硬化
1、戒烟
要知道烟这种物质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因为烟草之中的尼古丁等毒素很容易吸附在动脉壁上,导致动脉壁变厚并且让动脉壁的弹性小时,从而出现动脉硬化的情况。
2、预防三高
预防三高同样是很重要的事情,在生活中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都很容易导致很多并发症出现在身体上,而动脉硬化这种疾病便是其中之一,因此在生活中想要预防动脉硬化最好要积极预防三高这样便可以很好的保护身体健康了。
3、减肥
肥胖是百病之源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在生活中肥胖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学脂肪不正常,使得动脉硬化的风险大大增加,此外,肥胖还很容易导致心脏病出现,而心脏病同样也容易造成动脉硬化这种情况,所以在生活中想要预防动脉硬化一定要积极减肥才可以。
4、积极运动
积极健康的运动能够帮助人们促进血液循环,人同时还可以就爱那个人体多余的胆固醇排出体外,要知道胆固醇是会沉积在血管壁的,而这便很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出现,因此在生活中想要通过运动排出多余的胆固醇能够轻松预防动脉硬化这种危险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