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肝胆疾病 >胆结石

胆结石的食疗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人都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久坐久站,饮食不规律等等,导致胆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专家指出,人体肝脏功能受损,大量食物堆积,对健康的影响很大。

目录 胆结石的食疗 胆结石饮食“六要五忌” 爱吃荤活动少 儿童易患胆结石 莫把胆结石当胃病 胆囊结石患者饮用牛奶的禁忌

1胆结石的食疗

  胆结石饮食疗法注意哪些:

  1.多喝水。水占人体的70%,多喝水可以有效的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有利于将体内的结石物质排出体外,缓解病情的发展,是胆结石食疗方法中最简单实用的。

  2.柠檬汁、苹果汁。现在的胆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而苹果汁、柠檬汁中含有的丰富果酸可以达到溶解胆固醇的作用。

  3.橄榄油。研究发现,胆结石的形成与人们长年食用动物油也有关,因此胆结石患者要应尽量避免食用动物油,多食用植物油、橄榄油。其中,橄榄油有利于胆管收缩,倡导润滑,有助于结石的排出。

  4.少食糖类、肉类。过度食用糖类,可增加人体尿酸度,产生草酸钙、尿酸钙并形成沉淀,促使结石的发生;肉类中含有大量胆固醇,及代谢后产生的尿酸,都是形成结石的主要成分。

  专家指出,胆结石饮食疗法对疾病具有一定的抑制和缓解胆绞痛的作用,属于辅助治疗胆结石的范畴。而真正治愈胆结石还需药物治疗,通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彻底解决胆结石。如果单纯的使用胆结石饮食疗法,反而会耽误胆结石的治疗时机,是对生命健康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在使用胆结石饮食疗法的同时,要正确的使用药物治疗。

  中医内病外治疗法与相应穴位相结合,作为最新治疗胆结石药物“胆清强磁贴”,穴位治疗输送药物更快捷,对胆囊病灶内的结石、炎症、疼痛等有着显著作用,特有的药材精华也可有效的补充胆囊所需的微量元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疏肝利胆、消炎杀菌、活血化瘀的功效。

2胆结石饮食“六要五忌”

  患了胆结石,除了药物的治疗之外,科学安排饮食亦是十分重要的,应当做到“六要”“五忌”。

  “六要”:

  1.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生吃瓜果要清洗干净,然后用开水或凉开水冲一冲,以防吃入蛔虫卵及残留农药。养成不吃生水喝开水的良好习惯。

  2.要多吃些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白菜等,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

  3.要用植物油炒菜,所吃的菜以炖、烩、蒸为主。

  4.要多吃些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胆作用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玉米须(泡茶慢慢饮)。

  5.要常吃些瘦肉、鸡、鱼、核桃、黑木耳、海带、紫菜等。

  6.要吃早餐,不可让空腹的时间太长。此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经常运动,防止便秘,二是肥胖者要计划减肥,因为肥胖会促使胆固醇大量分泌,加重病情。

  “五忌”:

  1、忌吃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心、脑、肝、肠以及蛋黄、松花蛋、鱼子及巧克力等。

  2、忌吃高脂肪食物,如肥肉、猪油、煎炸的食品,油多的糕点尽量少吃,因为过多的脂肪会引起胆囊收缩,导致疼痛。

  3.忌借节日呀亲友聚会时大吃大喝。因为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而胆囊强烈的收缩又会引起胆囊发炎、局部绞痛等。

  4.忌食辛辣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辣椒、辣椒油、五香粉、胡椒粉、麻辣豆腐等。

  5.忌烟、酒、咖啡等,这些带有刺激性的食品能使胃酸过多,胆囊剧烈收缩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而诱发胆绞痛。

3爱吃荤活动少 儿童易患胆结石

  大多数人想到胆结石,会觉得这是中年人的“专属”,临床发现,胆结石的患病年龄越发低龄化,专家见过8岁、11岁等小朋友被胆结石病困扰,严重影响小朋友童年的健康快乐。

  专家说:儿童患胆结石增多,主要是城市儿童进食荤食、精制食品过多,而学习紧张、活动时间相对又比较少,以致血液中胆固醇浓度也相应增高,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也随之升高,容易促发胆结石形成。还有些儿童和父母在一起,也养成了节日期间暴饮暴食的坏习惯,平时吃大鱼大肉频率增高、饮食肥腻也成为结石病的主要诱因。

  胆石症最显著的临床症状就是胆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呈阵发性发作。疼痛多因饱餐引起的,患病儿童可能有腹胀、厌食和烧心等消化道症状。而当结石堵塞胆道时,小患者可能出现黄疸;当合并感染时,又可能出现高热,严重者还会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由于儿童不会或者很少能够正确地向家长诉说症状而受到忽视,以为是小孩子闹别扭,或是其他消化道疾病;其次,儿童胆结石多数属于隐匿性的,只有在做腹部检查时,偶然才能发现。B超检查是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方法。

  儿童胆结石症重在预防,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家长要教育孩子饭前便前便后都要先洗手,不吃生冷和不干净的食物,以防寄生虫感染。如果发现有肠道蛔虫症患者,要及时彻底地进行驱虫治疗。同时,倡导孩子多活动,少静坐,不过量进食动物性的脂肪和糖类,少吃精制类食品。平时鼓励孩子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和粗粮,注意饮食结构、均衡营养。

4莫把胆结石当胃病

  专家指出,胆结石的典型症状为右上腹疼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等,部分人会出现背部或右肩部放射性疼痛。但有些胆结石患者症状并不典型或没有任何症状,很多人当做胃病来治疗。其实只要到医院做一下B超检查,多可明确诊断。目前胆结石治疗的方法有多种,大多效果良好。

  没有症状的胆结石也需要治疗

  没有症状的胆结石是否需要治疗?专家表示,需要及早治疗,因为胆结石的发生,说明胆汁代谢已经出现问题,如果不加注意,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病变。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是药物溶石治疗和手术治疗。专家提醒,究竟采取何种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是无症状、结石的直径小于1cm的胆固醇结石患者,可考虑进行药物溶石治疗。药物溶石治疗的原理为增加身体内的胆汁酸,将胆囊和胆管内的结石予以溶解,然后让其随胆汁排到肠道,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如果是有症状的胆结石、胆囊炎患者;无症状胆结石,但胆囊壁或者胆汁钙化,或者胆囊造影显示胆囊无功能者;糖尿病患者或有心肺功能障碍者;曾患有胰腺炎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结石大于3cm者等,均需采取手术治疗。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有心肺功能障碍者,由于抵抗力较差,一旦胆囊炎发作或发生并发症而被迫手术时,危险性远较择期手术大。如果不及时切除胆囊就犹如在身体中埋下了‘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危险。”专家说。

5胆囊结石患者饮用牛奶的禁忌

  1、空腹喝牛奶

  空腹喝牛奶,其中大量的蛋白质往往会作为热能消耗掉,喝到胃中又会形成假饱现象,影响了进食量。可以在早餐后1至2个小时喝,牛奶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较少,不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最好吃一些淀粉类的食物,如馒头、面包等再喝牛奶。只有正确饮食才能摆脱胆囊结石。

  2、牛奶煮沸

  将买回来的牛奶煮沸再喝,可以消毒杀菌,这是很多人的普遍认识,市面上销售的正规牛奶都是已经过杀菌处理的产品,完全不必再次煮沸。如果实在不放心,将牛奶在70摄氏度时煮3分钟,50摄氏度时煮6分钟就可以达到消毒目的,长时间煮沸就会使牛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焦化现象,而焦糖可诱发胆囊结石及癌症等,其次煮沸后牛奶中的钙会出现磷酸深沉现象。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加热到适合饮用的温度即可。

  3、保存牛奶

  牛奶不宜受日光照射,经研究证实,鲜奶中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遇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很快消失而且对胆囊结石患者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这三大营养素在阳光下就会分解,造成牛奶营养成分的流失,所以牛奶尽量避光保存。用微波炉加热时容器最好有盖,时间不宜过长。

  4、牛奶冷冻

  牛奶遇冷结冰时由外向内发展,即在容器壁的周围先结冰,中心部分后结冰,这时牛奶中的脂肪、蛋白质分离,干酪素呈微粒状态分散于牛奶中,加热溶化的冰冻牛奶,味道明显淡薄,汁液呈水样,降低了营养价值。对于胆囊结石患者也有一定的影响。

  5、牛奶中加巧克力

  大多数人认为,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事实并非如此。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胆囊结石等疾病。

  6、牛奶与药物同服

  牛奶中含有许多钙、铁离子及微量元素,用牛奶送服药物如四环素类,二者相互作用,能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或难溶性的盐。这样不仅造成牛奶营养素的损失,而且会降低药物的效力,所以在服药前后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