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骨科 >脊髓脊柱外科 >腰椎病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不容忽视 保守治疗是首选

俗话说“小孩没有腰”,意思是说小孩子不会患腰痛病,只有到成年后随着结婚、生育的变化,出现“肾虚”时,才会腰痛。但现在临床上中学生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也不少,约占门诊量的5%左右,年龄在13—18岁之间,在青春期发育之后,以“豆芽菜”体型的和“肥胖”体型者多见。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不容忽视,保守治疗是首选,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预防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不容忽视保守治疗是首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1预防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1、注意饮食结构

  保持标准形体,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剧烈运动前,先要做好准备活动,且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和学会自我防护;

  2、注意保暖防寒

  寒冷湿气侵袭人体,可使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乳酸、肌酸等)并刺激肌肉组织形成恶性循环,使肌肉处于痉挛状态,久之可使肌肉纤维变性,发生慢性劳损;

  3、保持良好的姿势

  不良姿势是引起脊柱病的直接原因,腰背肌锻炼对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治疗椎间盘突出有较好的效果。

2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不容忽视保守治疗是首选

  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较大差异:症状较成人轻,腰痛及坐骨神经痛较轻,下肢肌萎缩及腱反射改变较少见,腰部变直甚至后凸,脊柱侧凸常见,腰部僵硬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常呈阳性。常见到腰部畸形明显而疼痛不明显的病人,这种症状与体征不相平行的现象,由于临床表现与成人不一样,部分病人一般检查不易确诊,容易造成漏诊,这也是此病临床少见的原因之一。

  随着人们对此年龄组椎间盘突出认识的逐步提高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特别是CT、MRI检查的应用,诊断并不困难,漏诊、误诊也会越来越少。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发现腰部损伤,出现腰部或伴有坐骨神经症状者,应尽早处理。

  对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也与成年人一样,首先应考虑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牵引、理疗、针灸按摩等。保守治疗无效时同样应及时实施手术。当然,对于青少年患者,手术应持更加慎重的态度,因为无论何种腰椎手术,都要破坏腰椎的生理结构,对腰椎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这在青少年患者中表现的更为突出,一旦必须手术时,手术后就必须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锻炼腰背肌及腹肌,这对青少年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更为重要。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1、后侧型

  突出纤维环的后方最弱的部位即在椎间盘中线两侧,同时缺乏后纵韧带的加强。因此为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部位,约占80%以上。 由于突出物偏向一侧,因而其压迫神经根引起的根性疼痛和感觉障碍发生在同一侧的腰及下肢部。 若髓核脱出游离于椎管中,不仅可压迫同节(内下方)脊神经根,亦可上移压迫上节神经根。此种类型者亦称为“外侧型”。此类较少,只占2%一5%。

  2、中央型

  突出髓核穿过纤维环后部中间突出,到达后纵韧带下,甚至穿过破裂的后纵韧带进入椎管。由于突出物居于椎管中央,不仅可以压迫神经根引起双侧根性症状,而且当突出物较大时,还可以压迫平面以下的马尾神经。

  3、椎间孔型

  突出突出的椎间盘可向后经后方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突人椎间孔内,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相应的症状。

4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

  病因一:坐姿不正确

  在平时生活或工作中,如果坐姿不正确,或坐的时间过长,运动过少,这既容易引起腰部肌肉劳损,又不利于钙质的吸收,影响骨骼的发育。

  病因二:发育过快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地提高,使的孩子的青春期提前,女孩子在十二岁,男孩子在十四岁,快速长高,软骨板骨化迅速,椎间盘发育不完全,髓核含水量较高,而胶原蛋白含量较少,椎间盘的柔韧性不足,腰部肌肉的力量也明显不足,在突然的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

  原因三:外伤

  生活中,如果不注意腰椎的保护,在剧烈运动时,由于外力作用于下腰部,当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发生椎间盘突出。

  原因四:婴儿时期爬行少

  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如果在婴儿时期爬行少,对孩子的正常生理曲度的形成非常不利,到十几岁时负重增加了,就容易引起腰间盘突出症。

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1、纠正不良体位、姿势

  (1) 睡眠姿势:人的一生中约 1 / 3 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长期睡眠姿势不良也可导致腰腿痛的发生。一般而言,睡姿应使头颈保持自然仰伸位最为理想,最好平卧于木板床 ( 或以木板床为底,上方垫以席梦思床垫亦可 ) ,使膝、髋略屈曲。如此体位可使全身肌肉、韧带及关节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与休息。对不习惯仰卧者,采取侧卧位亦可,但头颈部及双下肢仍以此种姿势为佳。俯卧位无论从生物力学或从保持呼吸道通畅来看都是欠科学的,应加以改正。此外,”枕头不能太高或太低,要根据各人情况,一般 7 ~ 9cm 较为适当;而且枕头宽度也要适当,、颈部不能悬空。仰卧位起床时,最好先采取侧卧位,然后在双上肢的支撑下,使躯干离开床面,这样比从仰卧位起床要省力得多。

  (2) 站立体位:长时间站立工作者,应适当使双臂上伸和做蹲体动作,这样可使腰部骨关节及肌肉得到调节,消除疲劳,延长腰肌耐力。应尽量避免在一个固定的体位下持续工作。经常需要长期站立的工作者 ( 如术科医生、护士、交警等 ) 应学会“站立平腰保护法”,即:轻轻收缩臀肌,双膝微弯,此时骨盆即转向前方,腹肌内收\",腰椎生理前凸变平,这样,就可以调节脊柱负重线,达到消除疼痛和疲劳的目的。

  (3) 坐位:长时间坐位工作者除要注意坐姿和经常活动腿外,自坐位起立时,应先将上身前倾,两足向后,使上身力量分布在两足,然后起立。

  (4) 弯腰体位:对弯腰工作多、负重大的搬动工,应尽量避免两膝伸直弯腰位拾抬重物,并尽量采取屈膝、髋关节的方法达到上述目的。日常还有许多工作均应在不弯腰或少弯腰的姿势下完成,如洗衣服时,可将洗衣盆架高;扫地时,‘可将扫帚柄加长等。对抬、推、拉重物、滑雪、骑马、高处跳下等动作,应注意采取保护性屈伸体位,因为伸直性体位 ( 即非保护性力学体位 ) 容易使腰部变成曲折应力集中点,引起外伤;如推动重物时,若两膝微屈,躯干前倾 ( 即保护性屈曲体位 ) ,·就可以使体重也参与了向前推动的力;反之,则使抗重力的作用点几乎都落在腰上,容易导致损伤。

  (5) 挑、抬重物时,要直腰挺胸,注意重力平衡,起身要稳,步子要协调。

  (6) 集体抬重物时,大家要步调一致,同时抬起,同时放下,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2、劳逸结合人们在劳动及工作中,要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动作灵活而协调,效率才高。工作及劳动后,则需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疲劳。否则,一方面大脑和肌肉得不到休息、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就容易在劳动中发生损伤;另一方面,由于肌肉疲劳;韧带受到过牵拉,容易发生劳损。因此,注意劳逸结合在预防腰腿痛疾病中也是一个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