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骨科 >足踝外科

扁平足怎么办

足弓是人类脚的重要结构。有了足弓,使足富有弹性。即可吸收地面对脚的冲击力量,又可锁定中足关节,使脚变得坚硬,更好地推动人体活动。扁平足(平足)指的是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称为足弓塌陷。值得注意的是,平足不等于平足症,也不是所有的平足都需要治疗。如果平足者合并有疼痛等症状时,就被称为平足症,才可能需要治疗。扁平足怎么办,下面进行介绍下

目录 扁平足脚痛该怎么办好 扁平足的矫正方法 牢记5大原则 扁平足怎么判断 扁平足不可怕 正确护理就可预防 宝宝光脚会变扁平足 看看科学研究怎么说

1扁平足脚痛该怎么办好

  妈妈给宝宝买鞋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鞋帮、鞋面越软越好 由于儿童骨骼、关节、韧带正处于发育时期,平衡稳定能力不强,鞋后帮如果太柔软,脚在鞋中得不到相应的支撑,会使脚左右摇摆,容易引起踝关节及韧带的损伤,还可能养成不良的走路姿势。因此,童鞋的后帮应硬挺、包脚,以减少脚在鞋内的活动空间。

  童鞋的鞋面(尤其是头部)如果太软,会难以抵抗硬物对脚趾的冲撞,加上宝宝走路有用脚踢东西玩的习惯,过软的鞋面既不结实,又不安全。不过,脚背处的鞋面还是要柔软些,以利于脚部的弯折。

  误区二:鞋底的弯曲度越大越好 童鞋鞋底要有适当的厚度和软硬度,但过软的鞋底不能支撑脚掌,易使宝宝产生疲劳感。其实,鞋的舒适感除了来自合适的软硬度外,还取决于的鞋底的弯折部位,很多童鞋的弯折部位在鞋的中部,即脚的腰窝处,这样容易伤害宝宝比较娇弱的足弓。科学的弯折部位应位于脚前掌的跖趾关节处,这样才与行走时脚的弯折部位相符。

  误区三:厚底鞋舒适防震 在行走时,鞋随着脚部的运动需不断地弯曲,鞋底越厚,弯曲就越费力,尤其对于爱跑爱跳的宝宝来说,厚底鞋更容易引起脚的疲劳,并进而影响到膝关节及腰部的健康。

  另外,厚底鞋为了表现曲线美,往往加大后跟的高度,这会令整个脚部前冲,破坏脚的受力平衡,长期如此会影响宝宝脚部的关节结构,甚至导致脊椎生理曲线变形,严重者将使大脑、心脏、腹腔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因此,儿童鞋适宜的鞋底厚度应为5毫米至10毫米,鞋跟高度应在6毫米至15毫米之间。

  误区四:有弓型鞋垫的鞋保健舒适 许多童鞋在鞋垫的脚心部位装有一块凸起的软垫,妈妈们一般认为它能托起足弓,令宝宝感觉舒适,并具有保健作用。其实,这种鞋比较适合成人穿着,对于儿童来说,它却缩小了足弓的伸展空间,使正处于发育期的足弓肌肉得不到必要的锻炼,长此以往可能会令宝宝变成扁平足。

2扁平足的矫正方法 牢记5大原则

  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扁平足?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地上撒上一层面粉,让宝宝踩上去,再看踩过面粉的脚底,一般来说,正常的脚足内缘不应触地,所以不会沾上面粉,而扁平足刚好相反,大部分足底或全部足底会被面粉覆盖。

  扁平足的危害有哪些?

  和扁平足相关的病则叫“平足症”,表现为脚内侧缘痛或后跟痛、走远路乏力等。病因可能源于肌肉痉挛,亦可能是骨头的结构异常。它的危害不止疼痛那么简单,既会导致运动受限,还会引起足部其他关节甚至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关节的连锁反应,如发生炎症、变形等。

  扁平足的矫正方法的五大原则

  1、合适的运动可减少扁平足

  孩子的足部要健康发育,运动十分重要。近年来儿童扁平足问题比20世纪80年代上升约20%,比较明显,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缺乏锻炼。儿童应该多做一些运动,如足尖运动、脚趾抓玻璃球运动以及跳绳、打篮球等弹跳性运动,以改善足部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促进足弓的发育。此外,家长也要多留心儿童平时的姿势,特别是合并有“内八字”脚或X形腿的儿童,喜欢跪坐及W形坐的儿童,父母应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姿势,从而有效地减少儿童因足部功能性问题而引发的后遗症。

  2、正确选鞋可防扁平足后遗症

  儿童足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应有不同的护理方法。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义肢矫形课程教学顾问和兼职教授吴昆英先生建议,家长应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健康鞋,这对其足部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儿童穿着合适的鞋及鞋垫,可以减少足部后遗症和韧带损伤机会。他补充说,健康鞋应具备以下元素:

  1)、有不同幅度足弓垫承托,以舒缓足弓疲劳,预防扁平足后遗症;

  2)、有坚硬的后跟杯,以稳定后跟骨,控制后足外翻的幅度;

  3)、前足有不同围度的选择,防止前掌过松或过紧,增加足部舒适度;

  4)、定型中底设计,帮助稳定脚形,加强鞋垫的承托力。

  3、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保暖性好的鞋袜

  如棉鞋、毛巾袜,既暖和又舒适,很适合小儿穿用。而球鞋、胶鞋、皮鞋保暖性能差,散热快,容易冻脚,故不宜穿。鞋袜的尺寸要稍大一些,脚与鞋之间应稍有间隙,以利空气隔热,增加保暖性。

  4、常换洗和晾晒鞋袜

  小孩好动,脚易出汗,鞋内最好放置鞋垫,以吸潮汗减少热的散发,并常换常晒,以保证鞋的干燥、暖和。雨雪天鞋袜弄湿后,要及时给子调换。

  5、每晚用热水给孩子泡脚

3扁平足怎么判断

  1、姿势性平足症:为初发期,足弓外观无异常,但行走和劳累后感足疲劳和疼痛,小腿外侧踝部时感疼痛,足底中心和脚背可有肿胀,舟骨结节处肿胀及压痛明显,局部皮肤可发红,足活动内翻轻度受限。站立时,足扁平,足外翻。经休息后,症状、体征可消失,这是扁平足的症状之一。

  2、痉挛性平足症:好发于青壮年,部分由姿势性平足处理不当发展而来。主要为站立或行走时疼痛严重,可呈八字脚步态。腓骨长肌呈强直性痉挛,足内、外翻和外展活动受限。足跟变宽,足底外翻,跟腱向外偏斜,前足外展,舟骨结节完全塌陷,向内突出。严重者,足部僵硬。固定于外翻、外展和背伸位,活动明显受限。即使经较长时间休息,症状也难改善。部分病人可继发腰背痛及髋、膝关节疼痛,这是扁平足的症状之一。

  二、扁平足的发病原因

  1、足部骨骼异常:舟状骨位置、形态异常,副舟骨,跖骨以及跟骨的异常;

  2、足部肌肉异常:胫前肌、腓骨肌止点异常,足内、外侧肌软柔,负重时足部肌肉、韧带受力不平衡;推荐阅读:扁平足应该做哪些检查?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扁平足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一般为多基因遗传。

4扁平足不可怕 正确护理就可预防

  扁平足的危害

  根据科学数据表明现在大约有7%的人是扁平足的患者,孩童期其实没有什么多大影响。大部分到青中年以后或比较肥胖才会有症状。表现为脚内侧缘痛或后跟痛、走远路乏力等。病因可能源于肌肉痉挛,亦可能是骨头的结构异常。它的危害不止疼痛那么简单,既会导致运动受限,还会引起足部其他关节甚至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关节的连锁反应,如发生炎症、变形等。

  如何判断小宝宝有没有扁平足

  最容易的方法是在地上撒上一层白沙,让宝宝踩上去看看,然后再看踩过白沙的脚底,一般来说,正常的脚足内缘不应触地,所以不会沾上白沙,而扁平足刚好相反,大部分足底或全部足底会被白沙覆盖。

  如何尽量不要扁平足的危害

  1、按时饮食,按时补钙;

  2、爸爸妈妈们可以训练小宝宝用大脚趾和食指夹东西,或做踮脚练习,以促进足弓发育;

  3、若是跟腱有挛缩,那么就应该每天做跟腱按摩;

  4、尽量不要给小宝宝穿硬底鞋、高跟鞋。鞋底以中硬度为佳,最好买得宽松一点。但对于很明显的扁平足,建议先到医院测量足弓,再根据具体情况订做适合脚型的鞋或鞋垫;

  5、爸爸妈妈们不要急于让宝宝尝试学会走路,假设宝宝没有自己想走的趋势,不要硬扶着他们学走路,以免骨头脆弱不堪负重,导致足弓变形。

  总结:扁平足导致运动受限,还会引起足部其他关节甚至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关节的连锁反应,如发生炎症、变形等。爸爸妈妈们可以训练小宝宝用大脚趾和食指夹东西,或做踮脚练习,以促进足弓发育。

5宝宝光脚会变扁平足 看看科学研究怎么说

  宝宝早期会出现扁平足是很正常的

  到底为什么我们总会感觉到宝宝有扁平足呢?这是因为宝宝的脚被厚厚的脂肪所包裹着。由于宝宝小脚的足弓尚未成型,骨头和韧带仍然很有弹性,而丰富的脂肪堆积在宝宝的脚底,因此宝宝的脚底看起来就是平平的,站立时也会出现类似扁平足的情况。足弓一般会在宝宝4-6岁时形成,所以宝宝早期会出现扁平足是很正常的。

  遗传因素会有一定影响

  那到底光脚会不会造成扁平足呢?恩妹从俯趴、爬行、扶站直到会走后都一直喜欢光脚,奶奶一直在念叨说:“你看,你总让她光着脚,到时候她的脚肯定又大又平。” 确实,遗传因素是宝宝出现扁平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是扁平足,恩妹多少会有被遗传的因素在。但宝宝早期的光脚却不一定会造成宝宝扁平足。

  选择合适的鞋子

  其实宝宝在没有完全走稳前是不需要穿鞋子的,但在宝宝完全走稳后则需要为宝宝选择一双合脚的、有足弓承托鞋垫的鞋子,以确保宝宝在行走时足部有足够的承托与保护,否则不利于宝宝足部的保护和足弓的形成。

  怎样才能促进足弓的发育?

  宝宝的足弓发展,我们要从小开始关注,其实些小方法做起来一点都不难。

  1、合适的运动

  运动有助于宝宝足部的健康发育。婴儿的正确爬行——匍匐爬行和手膝爬行、宝宝走稳后的主动踮脚运动、攀爬木梯(较细木杆)、跳绳等运动都能促进宝宝足弓的形成。

  2、及早发现并纠正宝宝的不良坐姿

  很多宝宝在刚开始爬行时,很容易出现W坐姿。W坐姿在早期是允许的,但宝宝开始学走路后就不建议采用这种坐姿了。当宝宝长期使用W坐姿时,会容易导致大腿骨内转,并连带引起膝关节内转,最终导致双脚内撇和足弓反转,宝宝走起路来就很容易“内八字”。W坐姿还会造成脚趾内倾,也就是说两只小脚板朝内倾斜,并且容易导致扁平足和筋腱紧张,让宝宝走路不稳,很容易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