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吧,主要是因为这种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少见的,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应该要对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多一些了解。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的发病症状时眼肌麻痹或者双手笨拙等,所以对于这些症状的发生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目录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 脊髓性共济失调怎么治疗 脊髓性共济失调做哪些检查 脊髓性共济失调的治疗用药 脊髓性共济失调饮食禁忌有哪些

1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

  1、SCA共同症状体征是,30-40岁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也有儿童期及70岁起病者;下肢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表现走路摇晃、突然跌倒和讲话含糊不清,以及双手笨拙、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痴呆和远端肌萎缩等;检查可见肌张力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征、痉挛步态、音叉振动觉及本体觉丧失。通常起病后10-20年不能行走。

  2、除共同临床表现外,各亚型有各自的特点,如SCA1眼肌麻痹,上视不能较明显;SCA2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眼球慢扫视运动较明显;SCA3肌萎缩、面肌及舌肌纤颤、眼睑退缩形成凸眼;SCA8常有发音困难;SCA5病情进展非常缓慢,症状较轻;SCA6早期大腿肌肉痉挛、下视震颤、复视和位置性眩晕;SCA10纯小脑征和癫痫发作;SCA7视力减退或丧失,视网膜色素变性,心脏损害也较突出。

  本病的生化改变尚不明。有的病人有丙酮酸氧化的缺陷。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其共同特征是中青年发病。血管病、占位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共济失调,经CT扫描证实排除其他累及小脑及脑干的变化。

2脊髓性共济失调怎么治疗

  尽管脊髓性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各异,但在病变中均累及脊髓和小脑,引起共济失调等表型,且绝大多数类型致病机制未明,因此目前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可帮助病人建立自信,改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程进展。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治疗迄今尚无特殊治疗,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左旋多巴科缓解强直及其他帕金森症状,氯苯胺丁酸可减轻痉挛,金刚烷胺改善共济失调,毒扁豆碱或胞二磷胆碱可减轻走路摇晃、眼睑震颤等,共济失调伴肌阵挛首选氯硝安定,可试用神经营养药。手术治疗可行事丘毁损术。理疗、康复及功能锻炼可有裨益。

  请注意脊髓性共济失调的前期表现和检查结果,平时注意精神放松,饮食合理,荤素搭配,锻炼身体,坚持康复训练,可以尝试大步走和慢跑运动,注意身边有人配合和帮助,积极主动坚持采用医生的指导意见,有条件的话坚持专业的康复训练。向上的乐观的心态决定好的体魄。

3脊髓性共济失调做哪些检查

  (一)病史采集要点

  1.起病情况

  SCA可早至儿童期或迟至老年期起病,但最常见在青年~中年期起病,平均起病年龄约为30岁。不同的起病年龄,是诊断不同类型SCA的重要依据之一,如SCAl、2、3.21型等多在青年期发病,SCA2、7、13、25、27、DRPLA等在儿童期发病,而SCA6为老年发病。大多数的SCA起病潜隐,难以确定确切的起病时间,起病后的症状进展缓慢。

  2.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

  一般无既往的特殊病史,对婴幼儿发病的患者,若其母亲怀孕期或生产过程出现异常,要注意后天因素引起的共济失调,详细的家族病史对诊断有重要帮助。SCA常在同一家系中有两代以上的成员发病。有逐代发病年龄提前和逐代病情加重的现象,称为遗传早现(antieipation),SCAl、2、3、6、7、8、10、12、17、22和DRPLA均表现遗传早现现象,其中SCA7和DRPLA的遗传早现最为明显。

  (二)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情况

  体格发育一般无异常,重要脏器如心、肺、肝、肾等无特殊改变。

  2.神经系统检查

  (1)其济失调

  步态异常,呈阔基底步态,步态不稳;构音障碍、语言不流利,呈暴发性语言或吟诗状语言;可有姿位性和动作性震颤,辨距不良,指鼻不准,轮替笨拙。

  (2)眼部体征

  快速扫视障碍见于SCA2、7(早期出现且明显),SCAl、3、28(晚期),SCA6(罕见);下视性眼震见于SCA6;黄斑病变和视网膜色素变性仅见于SCA7,尚有辨色力下降,视力下降;其他眼部体征可有眼肌麻痹、上视不能、突眼等。

  (3)锥体外系体征

  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肢体强直,舞蹈样动作等。

  (4)周厨神经病

  可表现为感觉或感觉运动神经病,多为轴索损害。四肢远端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其中感觉神经病见于SCA1、2、3、4、8、25、27(为轴索性感觉神经病);SCAl2可出现亚临床的周围神经病;SCAl4表现为振动觉减弱或缺失;SCAl8表现为运动-感觉神经病;SCA2、4、19、21、22可表现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

  (5)锥体束症状

  大部分SCA有锥体束损害症状,包括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

  (三)门诊资料分析

  一般血液常规和生化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

  (四)进一步检查项目

  1.一般辅助检查

  心肺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

  2.影像学检查

  头颅MR显示有小脑和桥脑萎缩的共同特点,部分伴有大脑萎缩。第四脑室扩大可见于SCA3。

  3.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发现脑下病损,运动诱发电位可发现周围和中枢的传导时间延长;伴有多发性神经病时在电生理检查上可见感觉或运动波幅降低及传导速度减慢;视网膜电图无光诱发的电反应;眼震电图可发现眼扫视困难。

4脊髓性共济失调的治疗用药

  (一)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减轻由于共济失调和震颤所造成的不便。

  2.保持适当的运动,防止肢体的挛缩和肌肉萎缩。

  3.保证进食管道和呼吸道的通畅。

  4.提供助行以及辅助日常生活的设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心理辅导和相应的药物治疗。

  (二)治疗计划

  1.共济失调的治疗

  过去常用毒扁豆碱、胞二磷胆碱等,但疗效不显著。近年有临床报告丁螺环酮(buspirone,一种5-HTlA受体激动剂)对共济失调症状有一定疗效,用法为初始5 mg,qd,1周后5 mg,bid,以后每周增加10mg,可加量至10 mg,tid~qid,最高剂量为60 mg/d,一般3个月左右为1个疗程,老年人一般不超过15 mg/d。另外,5-羟色胺酸(5-hydroxytryptophan)是5一羟色胺(serotonin)的前体,可以缓解小脑性其济失调的症状,其左旋形式也有类似的功能。

  2.震颤的治疗

  少最氯硝西泮可减轻症状,用量从0.5~1 mg,bid开始,视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逐渐加量。也可选用普萘洛尔,但作用不显著。

  3.肌张力增高的治疗

  可给少量美多巴、思吉宁、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安坦等。

  4.情绪障碍的治疗

  给予心理上的帮助和适当的抗抑郁药物。

  5.适当的功能锻炼

  在康复医生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以延缓肢体的挛缩、增强肌肉力量以减轻肌肉的萎缩,推迟坐轮椅的时间;对构音不清者可行讲话训练,加强声音的清晰和声量,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对行走困难的患者可辅以助行器帮助以防跌倒。

  6.吞咽困难的治疗

  可用糊状物或浓汤样的食物喂食或肠内营养,必要时可行胃造瘘手术以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和预防吸入性肺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主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上述相应的治疗方法。

  【病程观察及处理】

  (一)病情观察要点

  1.姿势的维持

  是否能独立维持立位和坐位姿势。2.行走能力

  独立行走的距离和速度,是否需要扶行或助行。

  3.双手的协调动作

  检查患者的指鼻试验、指对指试验和双手轮替动作的完成情况。

  4.语言和吞咽功能

  语言的速度和清晰程度。是否有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二)疗效判断与处理

  该组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可以根据上述病情观察要点判断疗效,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5脊髓性共济失调饮食禁忌有哪些

  1、供给充足的必需脂肪酸,身体必需脂肪酸是大脑维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如核桃、鱼油、红花油,月见草油的必需脂肪酸含量较多。

  2、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在日常饮食中注意补充海产品、食用菌、豆类及其制品、鱼类、乳类、芝麻酱、各种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便可以使机体获得足量的矿物质。

  3、膳食中应注意补充含维生素,如E、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丰富的食品、如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物质,能够延缓衰老。

  4、鱼类。鱼肉脂肪中含有ω-3脂肪酸,有助于健脑。吃鱼还有助于加强神经细胞的活动,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5、全麦制品和糙米。糙米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对于患者的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6、鸡蛋。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是天然食物中最优良的蛋白质之一,而蛋黄除富含卵磷脂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D、B等,对脑瘫患者的大脑发育有益。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