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平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饮食的话,胆囊就容易出现毛病,胆囊炎就是一种常见胆囊疾病。得了胆囊炎以后就要去医院接受治疗,患者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治疗才有效果,那么胆囊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胆囊炎患者的饮食营养要注意什么?哪些人容易患上胆囊炎?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胆囊炎的症状及治疗
胆囊炎的常见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
一、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忌油腻食物,严重者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
。 2、解痉、镇痛药物治疗:阿托品0.5mg或654-25mg肌注;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维生素K38-16mg,肌注;度冷丁或等美散痛等镇痛,不宜用吗啡。
3、抗菌治疗: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甲硝唑;还可选用氨基糖甙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4、利胆:舒胆通、消炎利胆片或清肝利胆口服液口服,发作缓解后方可应用。
5、外科治疗:发生坏死、化脓、穿孔、嵌顿结石者,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行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
二、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应行胆囊切除术。手术一般择期在胆囊炎发作2个月后进行,这样可减少胆囊周围的粘连与胆囊水肿。
2、综合治疗:低脂饮食,口服利胆药,如硫酸镁、消炎利胆片、清肝利胆口服液、保胆健素等;应用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消石素等溶石;有寄生虫感染者应当驱虫治疗。
3、中医疗法:中医认为,慢性胆囊炎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
2胆囊炎患者的饮食营养
胆囊炎虽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大家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可能没有时间了解相关知识,对胆囊炎的常见症状也不是十分熟悉,这样的话很容易在疾病来临时出现误诊、漏诊,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 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 粘稠度 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 量 粘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 脂肪 和胆固醇的含量: 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有关。吃得过多,特别是食物中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就会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高,会促使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近年,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人们的饮食由以前的“温饱”型逐渐向吃好、吃精转变,鱼、肉、禽、蛋等 食品 的消耗量正在逐年增加。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些因吃得过好、过多而引起的“富贵病”,如 肥胖症 、冠心病和胆结石。要预防这些“富贵病”,就要注意营养适度,特别要注意不食用过多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所谓适度的营养,就是要对人们的饮食的质和量都加以一定的限制,要求饮食的质量全面地提供各种比例合适的营养物质,而食物的量则以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为度。 根据适度营养的原则,并参照我国人民目前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水平,我国的营养学家提出了以下的每人每月较为合理的食物组成:谷类14kg,薯类3kg, 豆类 1kg,肉1.5kg,鱼0.5kg和水果1kg。当然,以上标准只是适用于从事一般活动的普通成年人。此外,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对防止营养过度也有一定的帮助。
3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据研究,蛋白质摄入量的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因此,保证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就会有助于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发生。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膳食 中蛋白质量已有明显增高,因此我国患胆色素结石的人数已有减少的倾向。但在我国有些地区,特别是农村,胆色素结石仍很常见。
4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净,搞好环境卫生等,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对预防胆色素结石也很有帮助。
5积极治疗肠蛔虫症和胆道蛔虫症: 发现肠蛔虫症后,应及时服用驱虫药,以免蛔虫钻入胆道,万一得了胆道蛔虫症,更应积极治疗,以防日久发生胆色素结石。
6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防止胆汁长期淤滞: 对长期禁食使用静脉内营养的病人,应定期使用胆囊收缩药物,如胆囊收缩素等。
3哪些人容易患上胆囊炎
1、肥胖:如果平时摄入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太多的话,就会引起肥胖,导致血液中和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使得胆固醇处于一个饱和状态下,这时候胆固醇容易析出、沉淀,最后就会形成结石。
2、女性: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女性患上胆囊炎的概率要比女性高3-4倍,加上很多女性不喜欢出去运动,活动量小,经常有静坐的习惯,这样就会使得胆囊收缩能力下降,胆道的开口处的括约肌功能失调,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淤滞,这样细菌更容易繁殖。加上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作用,中年以后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胖,血液以及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增高。
3、多次生育:女性在妊娠以后,身体内的代谢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为怀孕、分娩和哺乳做好准备,母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脂肪合成速度变快,分解也相应减少。这给胎儿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也相应地造成了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最后因为胆固醇过高引起胆结石。
4胆囊炎和脂肪肝有关系吗
1 胆囊炎和脂肪肝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尤其是在发病因素上两者的诱因基本是一致的,比如两种疾病常见的诱因是经常的食用油腻的食物,不洁的饮食习惯,以及经常的大鱼大肉等等。
2 如果病人得了胆囊炎以后,不尽快的积极的治疗的话,慢慢拿的是会累积到肝脏的,因为胆囊和肝脏都是人体的重要的消化器官,如果得了疾病不积极治疗的话,是会发生器质性的病变的。
3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防止肝脏疾病和胆囊疾病发生进一步的恶化,建议患者的日常的饮食习惯要改一改的,比如多吃一些豆类的食物,对肝脏和胆囊都是很好的,尤其是可以减轻两者的消化负担。
5胆囊炎与其他腹症有什么区别
(1)急性胰腺炎:该病可继发于急性胆囊炎和胆管炎,腹痛较急性胆囊炎剧烈,呈持续性,范围较广并偏向腹部左侧,压痛范围也较为广泛,血与尿淀粉酶一般均升高。
(2)急性阑尾炎:高位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胆囊炎的不同点主要在于详细分析病史和体征。
(3)胆道蛔虫病:发病突然,腹痛在剑突下呈阵发性绞痛,呕吐频繁,常有吐蛔虫史,腹痛可自行缓解。早期上腹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肌紧张。
(4)溃疡病穿孔:病人多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史,腹痛发作突然,呈持续性,较急性胆囊炎剧烈,并很快波及整个腹部,腹肌强直,但很少有呕吐现象。因较小的十二指肠穿孔,或穿孔后很快形成一个局限的炎性病灶时,容易与急性胆囊炎混淆。
(5)肝脓肿:位于肝右叶前下方的脓肿,触诊时易把肿大的肝脏误认为胆囊炎性包块。
温馨提示: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