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缺什么

小儿多动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难于集中,情绪不稳,有的还有一些感知障碍(如动作笨拙,发音存在缺陷、口吃、吐字不清等)。多动症的病因有遗传、神经心理(如与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有关)、轻微脑损伤、生物化学(如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缺陷有关)、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等等。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朋友把小儿的好动和小儿多动症划了等号,这就把小儿多动症的外延人为地扩大了。

目录 小儿多动症缺什么 如何鉴别是不是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临床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偏方 小儿多动症的推拿疗法

1小儿多动症缺什么

  多动症的原因 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住处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 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而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服药后,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儿动作减少,因此,多动症患儿必须服药治疗。

  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

  (1)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

  (2)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钳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

  (3)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遗传因素 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亲属,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上述几点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其他因素 近年,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

  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 此外,国内资料表明,在多动症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的“严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者占7.05%。国外亦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

2如何鉴别是不是小儿多动症

  淘气与小儿多动症的区别

  实际上,淘气和医学上所说的小儿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淘气是指正常小儿的顽皮现象,后者则属异常的行为障碍。从医学角度看,儿童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和心理发育都很迅速,但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幼稚、天真、活泼、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对外界的一切事物他们都感到新鲜,总想亲自摸一摸,动一动,“实践”一番。

  又因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以皮质下中枢活动占优势,大脑的抑制能力不如成人,所以他们表现活跃、不听话,也不像成人那样坐得住,因此孩子贪玩、喜动、淘气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正常现象。如果比较小的孩子整天孤僻、少动,像个“小大人”,反而可能是不太正常的现象了。

  而有的孩子从小格外调皮、不听话,一天到晚手脚不停、坐立不安、六神不定,爱吵闹,兴趣广泛而不持久,性情急躁,容易激动,自制能力极差,常常无事生非,还有一定的破坏欲,在学校里不守纪律,上课坐不住,精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扰乱课堂秩序,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极不稳定。这些便是得了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患小儿多动症的孩子智力正常,只是由于大脑功能发生轻微障碍,而出现行为异常。这种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自愈的倾向。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与人难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教育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部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国外资料报告小儿多动症患病率为5%—10%,国内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3小儿多动症临床表现

  1.注意缺陷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注意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是本症的核心症状。患者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注意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者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2.活动过多表现为患者经常显得不安宁,手足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一天忙个不停。

  3.行为冲动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快速地做出行为反应。表现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是ADHD的核心症状,具有诊断价值。

  4.学习困难因为注意障碍和多动影响了患者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致使学业成绩差,常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绩。

  5.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者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便,左右分辨困难。少数患者伴有语言发育延迟、语言表达能力差、智力偏低等问题。

  6.品行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共病率高达30%~58%。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辱骂、打伤同学、破坏物品、虐待他人和动物、性攻击、抢劫等,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纵火、偷盗等。

  7.成人ADHD对儿童ADHD不管治疗与否,其中60%~70%到了成人仍然遗留有症状,部分可达到成人ADHD的诊断标准。成人ADHD的临床表现与儿童ADHD有差别,以“注意缺陷”为主要表现,“活动过多”会减少。由于患者冲动,行事鲁莽草率,易于与同事发生冲突,容易因冲动而经常变换工作,开车容易冲动、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对成人ADHD患者的症状评估一般要求助于配偶、父母、同事或上司等与患者关系密切者。

4小儿多动症的偏方

  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孩子小的时候活泼可爱总是喜欢来回玩闹.这样的现象在父母的心中是再正常不过了.毕竟孩子活泼一些肯定是好的.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活泼好动未必就是正常的.父母应该多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是正常的活泼好动,还是孩子有多动症的病症,很多时候由于父母的疏忽,往往会忽略已经患上多动症的孩子,那么小儿多动症都有什么治疗的偏方?

  小儿多动症的偏方

  儿童多动症当属中医"脏躁"、"健忘"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产时或产后损伤,或后天护养不当,病后失养,忧思惊恐过度而成.以下三型辨治常能获得较好疗效.

  肝肾阴虚,相火妄动

  症见神思涣散,烦躁多动,冲动任性,难以自控,睡眠不安,遇事善忘,五心烦热,口干唇红,形体消瘦,颧红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脉弦细数.

  治宜滋养肝肾,降火潜阳,安神定志.方用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菊花、牡丹皮、白蒺藜、女贞子、旱莲草、青龙齿、远志、龟板、龙胆草、山栀子、柏子仁、益智仁、龙骨、牡蛎等.

  心脾两虚,神失所养

  症见神思涣散,多动不安,动作笨拙,情绪不稳,头晕健忘,思维缓慢,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多梦少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宜培补心脾,益气养血,宁神定志.方用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出入:药用炙甘草、党参、白术、黄芪、当归、大枣、龙眼肉、淮小麦、茯神、酸枣仁、远志、益智仁、龙骨、五味子、夜交藤、菖蒲等.

  痰火上犯,扰乱心神

  症见神思涣散,多语哭闹,任性多动,易于激动,胸闷脘痞,喉间痰多,夜寐不安,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泻火,化痰开窍,安神定志.方用黄连温胆汤合菖蒲郁金汤化裁:药用半夏、陈皮、枳实、茯苓、胆南星、天竺黄、竹茹、黄连、牡丹皮、连翘、石菖蒲、郁金、珍珠母、红花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小儿多动症的偏方.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多加以陪伴,多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因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他自己无法表达清楚意思.只有靠父母的细心观察才能够判断孩子是否在健康的成长.

5小儿多动症的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段进行治疗。无需特殊设备,在家即可施实。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儿多动症的推拿疗法。

  一、治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取小指末节、食指末节罗纹面分别由指根向指尖直推小指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直推食指罗纹面。

  二、心气阴两虚,取拇指及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拇指桡侧向掌根直推,顺时方向旋推无名指罗纹面100-500次。

  三、痰浊内阻,按摩中脘法5min,揉脐法5min,按揉足三里穴20次,以健运脾胃之气。按揉天突穴15次,直推膻中穴50次,以化痰顺气;配以开天门法(即推攒竹)20次,以宁心安神。隔日1次,15次1疗程。

  四、痰火扰心,取手掌面,以掌心为圆,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用拇指作顺时针弧形或环形推动,配以清心经,可清心泻火,健脾利温。

  小儿多动症的推拿疗法,能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效果,是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

疾病百科 | 小儿多动症

挂号科室:儿科、精神心理科

温馨提示:
在出现小儿多动症时要很快确诊,并且要有正确的护理措施,使孩子的自控能力得以增强。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婴幼儿 常见症状:注意力缺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起伏大、儿童抽动症、舞蹈样手足徐动、新生儿手足徐动、食欲异常、不断眨眼[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利它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匹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