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疾病当发生在身上之后,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很有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这样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危害,所以说了解甲减的并发症及时的做好准备,这样对患者的病情也有一定的帮助,那甲减的发生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呢?
目录
1甲减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1.甲减疾病长期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就会出现粘液水肿性昏迷,这种情况可是会危及生命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起来,不要让甲减疾病恶化成这些样。
2.甲减疾病带来的并发症还有一点,就是容易发生感染,疾病感染可不是小事,本来疾病就比较危险了,再发生感染,那后果就会更加严重,因此,大家必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有异常情况就立即就医处理。
3.甲减疾病积极治疗没有错,可是治疗不当也会带来伤害的,甚至危害比原先的疾病还要大,比方说对甲减进行替代治疗过度,这种治疗后果就是导致肾上腺危象,这种伤害就极其危险 。
4.长期过量的替代治疗除了会引起危象意外,还能够导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这种伤害对正常生活影响极大,这种并发症不可忽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关于甲减的并发症的介绍就到这里,由此可以说明甲减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以上的介绍并不是很全面,所以当患者发现有甲减的症状之后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去接受治疗,这样才能早期的减少其对我们身体的困扰。
2甲减与血脂的关系
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血清胆固醇的产生和降解,它一方面促进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从胆汁中排泄出来。当人体内甲状腺激素不足时,虽然胆固醇合成降低,但其排出的速度更低,故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就会增加。因此,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脂质的合成、动用和降解均可降低,而这些因素最终会使血脂浓度增高,常常令胆固醇浓度高于300mg/dL(毫克/分升)。与此同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也会增高,但显着增高较少见。
此外,血清脂蛋白水平也会出现变化,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A(HDL)降低。有研究者认为此病为患者体内LDL受体环节缺陷所致,LDL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呈较明显负相关,而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呈正相关,故LDL可以作为测试甲状腺功能的指标。
血脂增高常出现在甲减发生之前。甲减患者常常容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症,其可能与高脂血症有关。研究发现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患者.若血清TSH水平小于10"u/L,非常容易出现血脂代谢及左心室功能异常,存在较高的心血管病风险。
因此,甲减患者应密切注意血脂的异常,若高血脂久治不愈,需要警惕存在甲减的可能。
3甲减产妇能否母乳喂养
甲减产妇分娩后完全可以正常母乳喂养,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
甲减患者补充的甲状腺激素和我们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是完全相同的,其实我们补充的甲状腺激素是一种营养品,除非剂量补充不合适,只要补充的剂量合适,对我们机体完全没有副作用。
有的患者对终身补充甲状腺激素有些反感,认为终身服甲状腺激素是"吃药过多了",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服用的任何药物,在机体内都会经过代谢排出体外,所以需要每天不断补充。这就像我们每天需要吃饭,但是不会认为每天吃饭是"吃饭太多了"。
胎儿在母体内3个月就会摄取碘,自己合成甲状腺激素,出生后,新生儿依靠母亲乳汁中的碘,自己合成甲状腺激素,而不是依赖乳汁中的甲状腺激素来维持机体的代谢功能。所以只要母亲饮食中碘摄人量是充分的,即使母亲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也不会发生新生儿甲减,所以甲减母亲完全可以放心母乳喂养。
4甲减患者最好不要吃什么食物
甲减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简称,是女性患者的多发病,甲减严重会影响患者的生育,即使甲减患者怀孕,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引起患者流产或是早产,又由于甲减是有一定的遗传性的,所以专家一般是不建议甲减患者怀孕的,饮食对甲减患者是很重要的,甲减患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呢?请看以下专家的介绍。
1·甲减患者不能大量的食用含碘多的食物及药物:如海带、紫菜、海鲜等海产品及黄药子、昆布、海藻等药物。
2·甲减患者不能食用刺激性大的食物:如酒类、辣椒、花椒、大蒜
3·甲减患者不能食用能使炎症肥应增强的食品:如公鸡、公鸭、牛肉、羊肉、狗肉、虾、蟹、鲤鱼、胖头鱼(雄鱼)、鲢鱼等。
4·甲减患者不食用可能会使甲状腺肿大的食物:包心菜、香菜、花生、豆子、马铃薯。
5中医如何针灸治疗甲减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系甲状腺激素合成 甲状腺与分泌不足,或甲状腺激素生理效应不好而致的全身性疾病。若功能减退始于胎儿或新生儿期,称为克汀病;始于性发育前儿童称幼年型甲减;始于成人称成年型甲减。 女性甲减较男性多见,且随年龄增加,其患病率见上升。新生儿甲减发生率约为1/7000,青春期甲减发病率见降低,成年期后则见上升,甲减的病因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为多。
以下是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有效疗法:
(1)针灸
①体针
取穴:人迎。
操作:选用迎随补泻和《神应经》中论述的“三飞土进”为补的方法:进针至人迎穴部位静候5分钟,用指甲轻弹针柄3次,以喉头为中心,往喉头方向向上向内搓针3下(名为飞法),再把针推进0.5~1cm,将针向喉头方向拨一下(此为一进)。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4例,基本恢复6例,显效1例,有效6例,疗效不明1例。
②艾灸
取穴:肾俞、脾俞、命门。
操作:用二味温补肾阳中药研粉,铺在穴位上,厚度为lcm,然后将直径为5cm的空心胶木圈放在药粉上,以大艾炷(直径4cm)在药粉上施灸,每穴3~5壮,每周3次,4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7例,基本恢复3例,好转2例,无效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