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甲状腺疾病

中医怎么治疗甲减

甲减的这类疾病的多发在生活中是很多见的,只有完全的去了解到甲减的症状表现,才可以及时的去治愈好甲减的疾病。下面,我们就一起从下面的文章中了解下吧。

目录 中医怎么治疗甲减 中医治疗甲减的食疗偏方 中医调理甲减的几大妙方 中医饮食调节治疗甲减 中医治疗甲减疗效好

1中医怎么治疗甲减

  中医治疗甲减首先甲减属于中医学“虚劳”、“水肿”、“五迟”等病的范畴。患者呈阳虚气耗之象,多有非性水肿之症,主要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无力,表情淡漠、形寒肢冷、毛发、浮肿、头晕、嗜睡、纳差、腹胀等,部分患者有贫血、女性则月经紊乱,严重者出现危证占液性水肿昏迷。

  其次本病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以致脾肾阳虚;或因手术、药物损伤,机体阳气受损,致脾肾阳气亏虚而发病。

  最后本病的病机关键为脾肾阳虚。中医治疗甲减那么只要准确的辩证治疗就可以达到目的。采取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众多的中西医治疗措施中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低、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总的趋势,是采用西药替代疗法补充甲状腺素,结合中医辩证施治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不仅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且被众多病例证实,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不仅大大减少了甲状腺素药物的用量,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的发生,同时,中药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可根治甲低、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为患者找到了希望。而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危象患者,更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抢救治疗,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以往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多为终生替代疗法;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症状改善甚至消失,对西药逐渐减量直到停用西药,继以中药巩固疗效,复查甲功在正常范围之内,则可将中药减量停药。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减是目前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彻底根治甲低、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希望所在。

  中医治疗甲减目前甲低、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多用甲状腺片剂替代治疗,如优甲乐、加衡、甲状腺素片等,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甲状腺激素治疗虽然能替代性地纠正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对免疫异常无作用,不能降低患者血清中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

  专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甲低、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中药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清心泻火、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温补脾肾、益气养血的方法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低、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西药甲状腺素片剂,加用中药后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功能,使甲状腺肿大缩小,并能降低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减少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剂量,从而避免了长期、大量服用甲状腺素片剂带来的副作用,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在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斟选有效方药研制出治疗甲减、甲低、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多中药方剂,不但提高了临床疗效,并方便了患者。


2中医治疗甲减的食疗偏方

  中医作为传统医学和国粹,在疾病的治疗上不仅有着较好的疗效,还避免了西医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对于甲减等甲状腺疾病,中医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中医怎么看待甲减这个病?

  中医认为甲减主要病机是肾阳气亏虚,脏腑功能衰弱。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不足,则化源匮乏,五脏之精华失却充养。肾失所藏,肾虚阳衰,脾失温煦,脾阳更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形成脾肾阳虚之证。肾虚水泛,水气凌心,出现心阳虚衰证。阳气不足,水谷精微不能禀阳气而化生气血,终至气血双亏阴阳两虚。

  中医治疗甲减主要是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温补肾阳,活血通经,温补命门,调节全身免疫系统,使甲状腺功能逐渐的活跃,达到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目的。

  中医治疗甲减的食疗偏方:

  六味地黄粥:六味地黄丸100克,红枣10颗,红糖20克,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熬粥作饮。早、晚餐服,1剂/日,2周/疗程。 功能补肾益气,滋阴填精,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双补。主治阴阳两虚型甲减。

  虫草红枣泥鳅汤:冬虫夏草5~10克,红枣50克,活泥鳅200~250克,共煮汤食。 功能健脾补肾行水。主治甲减。

  二仙苁蓉汤:仙茅、仙灵脾、肉苁蓉按2:2:3比例配方,水煎取药液浓缩,和莲子肉100克同煎。服300毫升/日,15日/疗程。 功能温肾益气,健脾助运。主治脾肾阳虚型甲减。

  生脉桂圆粥:龙眼(桂圆)肉50克,人参、五味子各6克,麦冬10克,粳米100克,共加水适量熬粥。服200毫升/日,1个月/疗程。 功能温补心肾,强心复脉。主治心肾阳虚型甲减。

  小豆煮鸡汤:雄鸡五只去毛、内脏,洗净后入锅,加水、赤小豆100克同煮,炖烂食,并饮汁。 主治甲减;症见面浮肢肿,神疲乏力等。

  甘草人参汤:生甘草10克、人参8克加水适量煎汤。服300毫升/日,15日/疗程。 功能温肾益气,健脾助运。主治脾肾阳虚型甲减。

  山里红鸡汤:红花锦鸡儿、山里红适量煎汤服。功能平补阴阳。主治阴阳两虚型甲减;症见头晕目花,皮肤粗糙,干燥少汗,动作迟缓,神情呆板,面白无华,头发干枯、稀疏、色黄,声音低嘎,大便秘结,舌淡苔少,脉迟细。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0克、生姜250克。羊肉500克加水适量,慢火热汤。常饮。 功能补肾益气,滋阴填精,阴阳双补。主治阴阳两虚型甲减。


3中医调理甲减的几大妙方

  甲减的这类疾病的多发在生活中是很多见的,只有完全的去了解到甲减的症状表现,才可以及时的去治愈好甲减的疾病。下面,我们就一起从下面的文章中了解下吧。

  1、正常人在颈前部可看见突起的甲状软骼环状软骨,用手触之为坚硬的骨性感觉,可随吞咽动作上下活动,这就是早期甲减的症状之一。

  2、然而甲状腺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如在颈前部摸钊或看见除甲状软骨利环状软骨以外的肿物,应考虑患甲状腺疾病甲减的可能。

  3、甲减的症状往往是感到疲乏无力,出汗减少,怕冷。平时如果发现自己需要比别人多着衣服和多盖被,在室内较别人需要更高一点的温度。

  4、有时甲减患者还会感到精力下降,活动迟钝,需要更多的睡眠,记忆力明显下降,反应较为迟钝,说话变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这时你应想到是甲减的症状的可能性。

  中医治疗甲减的几大妙方:

  一、治法益气养血。这主要之针对于气血两虚:神疲乏力,少气懒盲,反应迟钝,面色萎黄,纳呆便09,手足不沮,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苔薄,脉细弱。

  二、滋肾益肝。这主要是针对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怕热,视物不清,口干舌燥,月经量少,舌偏红少津液、苔薄黄,脉细数。

  三、温肾助阳,益气健脾。这主要是针对于脾肾阳虚的患者来说的:精神淡漠,神疲嗜睡,畏寒肢冷,面色斌自,皮肤粗糙,肿胀,腹胀,纳呆,腰脊酸痛,面部臃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而缓。


4中医饮食调节治疗甲减

  中医将甲减分为三类,分别是心肾阳虚、洋气衰竭、脾肾阳虚。治疗甲减需对症下药。

  1、心肾阳虚

  患者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憋痛,神倦嗜卧,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沉迟或结代,可见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治法] 温通心阳,补肾益气。

  [方药] 桂枝甘草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制附片12克(先煎),肉桂4克,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25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胸痛加川芎12克,薤白12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神倦乏力加炙黄芪35克。

  2、阳气衰竭

  此型常见于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患者,表现为神昏肢厥,皮温下降,声低息微,肌肉弛张无力,舌淡体胖,脉微欲绝。

  [治法] 振奋阳气、救逆固脱。

  [方药] 四逆汤:制附片12克(先煎),干姜12克,人参12克,炙甘草12克。

  3、脾肾阳虚

  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嗜睡倦怠,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易落,便秘,全身浮肿,舌苔白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 健脾温肾。

  [方药] 四君子汤合右归丸:附子12克(先煎),肉桂7克,杜仲16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35克,熟地2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2克,党参16克,白术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7克。

  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内分泌疾病,若果甲状腺激素缺乏则会导致甲减。日常生活的饮食对于治疗甲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起了解一下饮食对于甲减病症的作用。

  1.补碘:除了从碘盐中摄取,还可从碘酱油和加碘面包以及含碘丰富的海带、紫菜中摄取。

  2.避免进食生甲状腺肿物质的食物不要吃卷心菜、白菜、甘蓝、油菜、木薯、核桃等食物,以免引起甲状腺肿大。

  3.防治成人甲减的常见偏方还包括补充营养素可依照医嘱补充酪胺酸、维生素、海带片等。

  4.营养丰富: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并限制脂肪、胆固醇摄入应进食高热量、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蛋类、乳类、肉类、鱼肉、香芹,杏果、枣椰果、干梅等。

  5.红枣泥、党参、红糖各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可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牡蛎海带汤(辅助治疗甲减):牡蛎肉2两,海带1两,加水和调料共煮。每天分2次服食。牡蛎补虚壮阳,海带补碘,共同辅助治疗甲减。

  以上介绍了饮食对于治疗甲减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希望甲减患者能够重视饮食调节,以便于自己可及早的康复。


5中医治疗甲减疗效好

  中医将甲减分为三类,分别是心肾阳虚、洋气衰竭、脾肾阳虚。治疗甲减需对症下药。

  1、心肾阳虚

  患者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憋痛,神倦嗜卧,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沉迟或结代,可见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治法] 温通心阳,补肾益气。

  [方药] 桂枝甘草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制附片12克(先煎),肉桂4克,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25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胸痛加川芎12克,薤白12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神倦乏力加炙黄芪35克。

  2、阳气衰竭

  此型常见于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患者,表现为神昏肢厥,皮温下降,声低息微,肌肉弛张无力,舌淡体胖,脉微欲绝。

  [治法] 振奋阳气、救逆固脱。

  [方药] 四逆汤:制附片12克(先煎),干姜12克,人参12克,炙甘草12克。

  3、脾肾阳虚

  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嗜睡倦怠,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易落,便秘,全身浮肿,舌苔白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 健脾温肾。

  [方药] 四君子汤合右归丸:附子12克(先煎),肉桂7克,杜仲16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35克,熟地2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2克,党参16克,白术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7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