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多发性硬化病诊断标准

多发性硬化病是从脱髓鞘疾病中来的,多发性硬化是由于受到损伤的神经长时间的供不上血液而引起来的。而且这种疾病还会诱发其他的疾病,比如使得尿功能障碍,就很容易患上尿道炎症。那么,多发性硬化病诊断标准是什么?多发性硬化病治疗方法有哪些?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目录 多发性硬化病诊断标准 多发性硬化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多发性硬化病食疗注意什么 多发性硬化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多发性硬化病危害年轻人

1多发性硬化病诊断标准

  目前,确诊多发性硬化并没有特异的方法。国内外都提出了不少诊断标准,内容大同小异,值得参考。临床上最简单、最基本的诊断标准是,患者至少有两次发作,病变至少多于一个部位。但是如果临床表现(复发缓解)提示多发性硬化,第二个病灶未必表现于临床,有实验室检查资料支持也可以诊断。 为了帮助诊断多发性硬化,患者有必要配合医生做以下四方面的调查;

  1. 完成影像学检查,明确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多部位病灶;

  2. 通过脑脊液检查,明确中枢神经系统是否有免疫炎性活动;

  3. 通过电生理检查,明确是否存在临床和临床下脱髓鞘病变的电生理学异常;

  4. 排除其他相似疾病的检查项目。

  一般说来,综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是对反复发作的脑干和脊髓内的孤立病灶,应追踪观察。

2多发性硬化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近年来的治疗实验大多基于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临床对照研究证明,只有促皮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泼尼松(强的松),环磷酰胺和干扰素(β-干扰素)对改善临床和MRI病损作用良好,在抗炎因子的干预下,患者从每次发作中恢复的速度加快,但在急性恶性型MS,大部分患者抗炎治疗是无效的;少数患者疗效仅能维持1个月余,尚不能证明类固醇激素能缩短整个病程,或者能够预防复发,所以对其长期的疗效难以定论。

  一般治疗措施包括保证适当的卧床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减少感染,争取从首发或病情恶化中最大程度的恢复,利用可能的康复措施(如拉带,轮椅,滑道,电梯等)尽量拖后疾病的卧床时间,精心护理,利用变换压力床垫,硅胶垫和其他特殊设备预防卧床期褥疮的发生,疲劳是MS患者常见的主诉,特别在急性发作期,金刚烷胺(100mg早,晚各一次)或匹莫林(pemoline)(晨一次口服20~75mg)可缓解疲劳症状。

3多发性硬化病食疗注意什么

  1、做到平衡膳食对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很重要。既往,国外曾有学者认为,不适当的饮食可能是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原因之一,如摄入较多的动物脂肪,肉制品和牛乳等。因此,也曾有多种膳食食谱推荐给患者,以帮助其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实践证明是无效的。患者应该保证平衡饮食,不挑拣,多种类。

  2、注意节约体能。患者每天要有计划表,恰当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或工作,包括先后顺序,以便节约体能。有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的应先做,能缓做的可以推迟到明天或后天再做。有的事情并不是每天必须做,一天完不成延长时间分开做,什么时候和怎样去做应从不引起疲劳和节能考虑。一个人不能完成或勉强能完成的事情,最好有他人帮助完成,避免体能过度消耗。

  3、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应该注意控制食量。以避免诱发肥胖,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胃酸分泌增加,对消化道黏膜具有不良作用,所以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过于辛辣的食物。

  多发性硬化症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并且症状不明显,很多人都错过了该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不仅要尽早,还要选择有效的医疗措施,同时要选择一些辅助的治疗方法,这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4多发性硬化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两者同属于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急性期两者不易区别。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前多有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MS则无。起病常较.MS更急,迅速达高峰,病情亦较严重,常伴发热、头痛剧烈或神经根放散痛、脑膜刺激征、抽搐、意识障碍,欣快、球后视神经炎等少见。病程比MS短,经治疗后1个月即恢复,治愈后不再复发。ADEM是急性脊髓横断性损害,呈对称性炎性脱髓鞘样改变,全身炎症反应明显,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均增高。

  2.球后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多为双眼同时发病,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并伴有眼球疼痛,无中枢神经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查有视乳头水肿,经治愈后一般不复发。MS在病程中常侵犯视神经,导致视力障碍,早期易与单纯球后视神经炎混淆,大多数学者认为25%~35%的视神经炎可发展为MS。但视神经炎多损害单眼,常伴有中心暗点加周边视野缺损,且病程中无缓解复发的特点。MS常先后两眼均受累,少有中心暗点,有明显缓解与复发。

  3.横贯性脊髓病与早期脊髓型MS有时不易鉴别。本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急性起病,发热,开始时双下肢感觉异常,常伴有背痛及腿痛,病情在24~48小时内达高峰,双下肢瘫痪,尿潴留或失禁。开始时常为软瘫,偶为痉挛性瘫痪,以后很快变为痉挛性瘫痪。有传导束型感觉障碍,脑脊液淋巴细胞为50~100×10的6次方/L,蛋白l~1.2g/L,病程中无缓解复发,常留有较重的后遗症。而MS起病相对缓慢,病灶较弥散,两侧不对称,缓解复发多见,脑脊液白细胞多正常或轻度增高。

  4. 多发性硬化由于在磁共振检查上的表现与脑部肿瘤相似,容易混淆,故易被误 诊为脑肿瘤。因此,除磁共振检查外,还应结合肌电图、脑脊液检查及临床表现, 对MS进行确诊。

5多发性硬化病危害年轻人

  与“渐冻人”、“瓷娃娃”等日益进入人们视野的罕见病相比,多发性硬化症这种“常见”的罕见病却一直不为人们所熟悉。如果遇到易疲劳、视力模糊或下降、肢体麻木等情况,不少年轻人以为是工作劳累所致,多休息便好;直到病情进一步加重,到医院确诊才恍然:原来病痛早已埋下隐患。

  患病群体多为年轻人

  七成患者病情反复

  神经内科专家赵俊辉主任介绍,多发性硬化(简称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疾病。青、中年为主要患病群体,临床特点是病灶播散广泛,病程中常有缓解复发的脑、脊髓和视神经损害。

  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比如肢体麻木、视神经炎导致视力下降,复视甚至失明、行走困难甚至瘫痪、极度的疲劳都可能与多发性硬化相关;与其它神经科疾病区别在于临床症状表现为“复发—缓解”。临床发现七成患者病情反复。如果未及时规范诊治,病情大多逐步加重,最终导致残废、失明、甚至死亡。

  年轻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八成患者易误诊

  据了解,多发性硬化症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具有遗传易感性,亲属中有该病患者的人群,发生多发性硬化症的几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平均发病年龄30岁,具有两个发病高峰:21-25岁以及41-45岁。21-25岁发病者更为常见。女性多发性硬化患者大约是男性患者的1.5-2倍。

  赵主任指出,世界上大约有250万多发性硬化患者,近年来,多发性硬化发病率不断增高,我国已确诊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大约在2万-3万左右。但事实上大多数患者、亲属甚至部分医生对多发性硬化及其治疗缺乏足够的认识,例如很多人会因视力模糊而到眼科就诊,因肢体麻木去骨科就诊,却都没查出有什么问题。

  这是因为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特征不明显,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目前大约有50%至80%的患者被误诊。赵主任提醒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如果发现有四肢麻木、僵硬、抽搐,打嗝、呕吐,伴有三叉神经痛、视力模糊重影和尿失禁等症状,应当高度重视多发性硬化的可能性,应该尽快去正规医院的神经科进行检查,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身体受到进一步损害。

  生物转化修复疗法

  破解治疗密码

  目前“生物转化修复疗法”通过介入、腰穿等方式将活体生物因子输入患者体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营养神经、扩张微循环使受损残余神经得到充分的修复,预防病情继续发展。再生修复神经,恢复近于完整的神经功能,控制病情复发并修复再生变性的脑脊髓等,达到预期治疗的目的。

  生物转化修复疗法对传统难以治疗的疾病,如脑瘫、脑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帕金森、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共济失调、偏瘫后遗症、截瘫、脑中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萎缩、脊髓空洞症、强直性脊柱炎、肌肉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