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那么心肌缺血需要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目录
1心肌缺血需要怎么办
如果患者患有心肌缺血这种疾病在饮食上是需要注意的,平时要注意要少食多餐,不要吃的太饱,一定不要暴饮暴食,特别是晚上的时候,不要吃的太饱了,也不要吃太多含有水分的食物,更加的不要喝太多的水,这样对治疗心肌缺血是很有帮助的。
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平时不要喝酒,因为酒精能促使人的心率加快,能够加重心肌缺血这种病情,对这种疾病是有害的,所以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平时不要喝酒。
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苹果,葡萄,梨,核桃,白菜,芹菜,菠菜,黄瓜,冬瓜等。这些食物对治疗心肌缺血是很有帮助的。
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平时不要因为工作的关系导致压力过大,平时一定不要太过的劳累,不要做太过于激烈的运动,这些可以有效的帮助病情的治疗。
如果患者不小心患上了心肌缺血这种疾病,一定不要着急,平时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蔬菜和水果,要做到营养均衡,平时不要因为工作的关系导致压力过大,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是很重要的。
查看详情>>2心肌缺血怎么造成的
生理性的心肌缺血往往是因为患者最近太过劳累,营养跟不上导致的,比如有些人在平时工作压力大,同时休息不够、睡眠不足,心情不佳等一些不利的因素,这些都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如果患者自身的症状不是特别严重,建议在治疗上排除原因,然后先观察下为主。
病理性的心肌缺血这个病在临床当中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患者出现了冠状动脉狭窄。而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问题出现的的主要原因追根据地还是因为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注意的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冠心病。所以说起来,当人体出现了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
其它的病理性的心肌缺血的原因还有患者自身的血容量不足,导致了全身缺血,这时候就能引起心肌缺血。还有一些患者是因为向心肌供血的血管血流上不畅通,导致出现的问题就是心肌的供血障碍性缺血。临床当中还有一些患者自身的血红细胞聚集过重、同时患者的血粘度过大、杂质过多导致了心肌血液循不良性缺血。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原因,否则任其发展就会引发其它的严重疾病。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当人体出现了高胆固醇症,这时候就会让患者的血管内壁形成班块,造成挟窄的现象,这就会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在平时患者您应当注意保持控制自身的理想体重,减少热量、糖类食物的摄入,同时还需要注意提供多的维生素就可以改善症状帮助恢复健康。
查看详情>>3心肌缺血的饮食原则
1.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许多研究证明,长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动物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还证明脂肪的质对血脂的影响更大,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血胆固醇,一般认为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之比(p∶s∶m)以1∶1∶1为宜。膳食胆固醇含量对体内脂质代谢会产生一定影响,应适当加以控制。
3.控制食糖摄入。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在我国人民膳食结构中就是主食量过多),可造成热量入超,在体内同样可转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升高。经研究证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于蔗糖,蔗糖高于淀粉。美国、加拿大等国,人们的食糖量可占一日热能的15~20%,其冠心病发病率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因此,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摄入量,一般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0%为宜。
4.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故能降低血胆固醇。故在防治心肌缺血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5.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还能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尼克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
6.保证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供给。碘能抑制胆固醇被肠道吸收,降低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着,故能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常食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膳食中钙、镁、钾、钠、铜、铬等也同心肌缺血发病有关。
4心肌缺血与心肌劳损的区别是什么
心肌缺血与心肌劳损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从分类上讲,心肌劳损属原发病,心肌缺血是继发病,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心肌缺血
应当独立并入冠状动脉不足心电图的诊断范畴,当然心肌缺血的的心电图也可以是继发其他病因之后的,如左室肥大,脑血管意外也可导致心肌缺血。
心肌劳损
往往与左室肥大放在一起使用,一般是指左室肥大之后继发的类缺血样心电图改变,这种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多数为ST-T异常,而这种ST-T异常又多数为ST段下移合并T波的倒置或低平,这种改变不一定就是冠状动脉某支病变的心电图表现,多数情况下是继发于左室肥大之后的。临床中最常见的病例,如高血压患者在心电图中出现了左室面高电压合并了类缺血样ST-T改变(实质可为高血压后的靶器官损害,也可以是左室肥大后ST-T向量发生了变化)。在上述情况下,ST-T的异常可以是继发改变,也可以是独立的合并症。
5心肌缺血患者如何安全洗澡
洗澡时身体表面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增加,而内脏血流减少,这对心肌缺血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想安全洗澡,心肌缺血患者应掌握一些洗澡小常识。
1、饭后马上洗澡可能会造成心脏缺血,最好在饭后一两个小时以后。
2、饮酒后洗澡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出现头晕、眼发黑和呕吐等症状,洗澡前最好不要饮酒。
3、不要出现在吃的太饱或者太饥饿以及精神太疲劳的情况下洗澡。
4、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洗澡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5分钟以内。
5、体质虚的患者可以选择中午阳气最旺的时候洗澡。
6、洗澡时水温要适中,最好与体温相当。
7、最好不要浸泡在热水中,浸泡在热水中会使全身的毛细血管扩张,身体中的循环血液量减少,血压降低,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
8、浴室的空气尽量流通并且湿度不能太高。
9、洗澡后要及时擦干,尤其特别注意保护头部的温度。
10、洗澡后不宜外出,更不要湿着头发就睡觉。
11、出现意外及时进行急救,并打急救电话。
温馨提示:
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即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心肌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现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