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结石是指发生于肝胆系统内任何部位的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复合部位结石等,按结石的化学成分,肝胆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进行性上升趋势。
目录
1肝胆结石不知道严重吗
手术治疗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方法则可根据当时情况和结石所在部位进行选择,可采用切开胆管取石、胆管与肠道吻合引流、以及部分肝切除手术。 经口服的溶石或排石药物对结石的治疗作用有限,特别是在结石已发生梗阻胆管石,继续使用溶石药和排石药可能会延误病情。至于在手术中向胆管内注入各种结石溶剂的方法在临床中由于可能会导致各种并发症而较少采用。 有时在手术后仍保留了胆管的情况下,发现胆管内仍有结石或是手术中发现结石位于肝脏内较深的部位,也可通过胆道镜在直视下用取石钳取石网篮等方法,清除胆石。
肝内胆管结石常有患侧肝区和胸背部的持续性胀痛、发热和黄疽。如果胆管内发生化脓性炎症,变会出现发热、寒颤、败血症、休克。如果胆管内结石引起的梗阻不能及时解除,便会导致细菌及如肝脏,导致肝内脓肿。晚期还会因胆汁淤积在肝脏内,而发生肝硬化。 体检时常发现右上腹明显触痛和叩击痛。
2肝胆结石的原因
1.胆汁成分发生变化:胆结石分为胆色素性结石、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及胆固醇混合性结石三种,正常胆汁有很多成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某些成分发生变化,就会导致胆汁中的平衡紊乱,从而出现相关的结石。
2.部分患者曾经有过胆道蛔虫的病史,导致胆道内蛔虫残体的遗留,以蛔虫残体为核心可以产生结石。
3.胆管结石在西北地区的发病率较南方明显高,这与西北地区的水质、因素习惯不能说是没有关系的,但是,这并不是哪个人能够预防或者改变的。
4.临床中经常看到左肝管结石的发病率较右肝管结石的发病率高,主要原因在于左肝管汇入肝总管所形成的角度较小(即弯曲度较大),导致胆汁的流出没有右肝管那么顺畅,从而处于胆汁相对滞留状态,进一步促进结石的形成。右后叶胆管结石的发病率较右前叶胆管结石的发病率高也是这个因素。
5.为什么有一部分人出现胆管结石,这与个人的体质很有关系,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理解出现胆管结石的这部分患者存在长结石的体质,即使手术做得很好,之后结石再复发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3肝胆结石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一、保持精神愉快、科学安排作息、劳逸结合与动静结合,避免长时间伏案静坐。
二、调整饮食,避免高热能、高糖、高胆固醇饮食,充分供应必需脂肪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食物,限制脂肪,合理安排餐次,防止热能入超和中年发胖。饮食方面主要注意一下几点:
1、烹调食品以蒸、煮、炖、烩为佳,切忌大量食用炒、炸、烧、烤、熏、腌制食品。
2、增加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优质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品食用量,以保证热量供应,从而促进肝糖元的形成,保护肝脏。
3、多吃西红柿、玉米、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保持胆囊上皮细胞的健全,防止上皮细胞脱落构成结石核心,从而诱发结石,或使结石增大、增多。
4、若条件许可,平时可多饮新鲜蔬菜或瓜果汁,如西瓜汁、橘子汁、胡萝卜汁等,并增加饮水、吃饭的次数和数量,以增加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减轻炎症反应和胆汁淤积。
三、积极防治胆囊炎、糖尿病、肾炎等疾病和寄生虫感染。合理使用激素和降脂药物。尽量避免诱发因素。
肝内胆管结石的出现给人们的打击很多,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如果不及时治愈的话,会导致患者的病情会恶化。因此,要早发现早治愈好肝内胆管结石,是有很多的好处的。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也是很重要的。
4肝胆结石不能吃什么
胆结石应多吃姜少吃糖;姜类有促进胆固醇代谢的作用,胆结石患者可以常吃。对于肥胖的患者,还要适量限制糖类和含糖量高的食物摄入,以利于减少脂肪的合成。
胆结石不能或尽量少吃激素类食物和药物,尤其是女性胆结石患者。结石在女性更年期相对高发。由于雌激素水平过高会降低胆囊的收缩功能,不利于胆汁的排泄,所以少吃激素类食物和药物,还不要盲目使用雌激素类产品。
胆结石不能吃的食物主要是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以及蛋黄、松花蛋、鱼子及巧克力等。高脂肪食物胆结石患者也不能吃,如肥肉、猪油、油炸食品,油多的糕点也不宜多吃,因为过多的脂肪引起胆囊收缩,导致疼痛。
胆结石患者禁忌暴饮暴食大吃大喝,因为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而胆囊强烈的收缩又会引起胆囊发炎、局部绞痛等。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等胆结石患者不能吃。烟、酒、咖啡也需要禁忌,因为这些带有刺激性的食品会使胃酸过多,胆囊剧烈收缴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易诱发胆绞痛。
注意,由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有关,所以对动物内脏、鱼子、蛋、肥肉等应严加控制和约束。其它胆结石患者不能吃的或尽量少吃的食物,还有胆结石患者饮食禁忌腊肉,食用腊肉过多容易形成胆结石。
5肝胆结石需要做哪些检查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除了在临床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外,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的检查发现。主要应用的影像学技术有B超、CT和X线胆道造影。
1、B超诊断。B超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一般估计诊断准确率为50%-70%。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图象变化较多,一般要求在结石远端的胆管有扩张才能作出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因肝内管道系统的钙化也具有结石样的影像表现。
2、CT诊断。因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的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CT的诊断符合率为50%-60%。CT还能显示出肝门的位置、胆管扩张及肝脏肥大、萎缩的变化,系统地观察个层面CT照片,可以了解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的情况。
3、X线胆道造影。X线胆道造影(包括PTC、ERCP、TCG)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经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PTC、ERCP、TCG的诊断符合率为80%-90%、70%-80%、60%-70%。X线胆道造影应满足诊断和手术的需要,一个良好的胆道造影片应能够全面了解肝内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和结石的分布范围。
胆道造影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有多方位X线摄片;
2、某一肝段或肝叶胆管不显影时,应注意鉴别,结石梗阻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应作其它检查进行鉴别;
3、不要满足某一处病变的诊断,因可能会造成漏诊;
4、在分析胆道造影片时,尽可能取得最近的造影片,因病情可能有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