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在胃的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5%这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之前茅。近年,胃癌的总体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令人担忧的是,青年人胃癌患者逐渐增多。下面,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目录
1晚期胃癌疼痛治疗
1.手术治疗
(1)根治性手术 原则为整块切除包括癌灶和可能受浸润胃壁在内的胃的部分或全部,按临床分期标准整块清除胃周围的淋巴结,重建消化道。
(2)姑息性手术 原发灶无法切除,为了减轻由于梗阻、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引起的症状而作的手术,如胃空肠吻合术、空肠造口、穿孔修补术等。
2.化疗
用于根治性手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延长生存期。晚期胃癌病人采用适量化疗,能减缓肿瘤的发展速度,改善症状,有一定的近期效果。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原则上不必辅助化疗,有下列情况者应行辅助化疗: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癌灶面积大于5厘米;多发癌灶;年龄低于40岁。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姑息手术后、根治术后复发者需要化疗。
常用的胃癌化疗给药途径有口服给药、静脉、腹膜腔给药、动脉插管区域灌注给药等。常用的口服化疗药有替加氟、优福定、氟铁龙等。常用的静脉化疗药有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阿霉、依托泊苷、甲酰四氢叶酸钙等。近年来紫杉醇、草酸铂、拓扑酶抑制剂、希罗达等新的化疗药物用于胃癌,
3.其他治疗
包括放疗、热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胃癌的免疫治疗包括非特异生物反应调节剂如卡介苗、香菇多糖等;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以及过继性免疫治疗如淋巴细胞激活后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等的临床应用。抗血管形成基因是研究较多的基因治疗方法,可能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2胃癌的症状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免延误诊治。
1. 早期表现 上腹不适是胃癌中最常见的初发症状,约80%患者有此表现,与消化不良相似,如发生腹痛,一般都较轻,且无规律性,进食后不能缓解。这些症状往往不被患者所重视,就医时也易被误认为胃炎或溃疡病。故中年患者如有下列情况,应给予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①既往无胃病史,但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疼痛,经治疗无效;②既往有胃溃疡病史,近期上腹痛的规律性改变,且程度日趋加重。如症状有所缓解,但短期内又有发作者,也应考虑胃癌的可能性,及时作进一步检查。
将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显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的症状,部分患者是因进食过多会引起腹胀或腹痛而自行限制进食的。原因不明的厌食和消瘦,很可能就是早期胃癌的初步症状,需要引起重视。早期胃癌患者一般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大多数患者除全身情况较弱外,仅在上腹部出现深压痛。
2.晚期表现 当胃癌发展扩大,尤其在浸润穿透浆膜而侵犯胰腺时,可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癌肿毒素的吸收,可使患者日益消瘦、乏力、贫血,最后表现为恶病质。癌肿长大后,可出现梗阻症状,贲门或胃底癌可引起下咽困难,胃窦癌引起幽门梗阻症状,腹部还可扪及肿块。癌肿表面形成溃疡时,则出现呕血和黑便。至于转移灶如直肠前触及肿块、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和腹水的出现,更是晚期胃癌的证据。
3胃癌吃什么好
(1)宜多吃能增强免疫力、抗胃癌作用的食物,如山药、扁豆、薏米、菱、金针菜、香菇、蘑菇、葵花籽、猕猴桃、无花果、苹果、沙丁鱼、蜂蜜、鸽蛋、牛奶、猪肝、沙虫、猴头菌、鲍鱼、针鱼、海参、牡蛎、乌贼、鲨鱼、老虎鱼、黄鱼鳔、海马、甲鱼。
(2)宜多吃高营养食物,防治恶病质,如乌骨鸡、鸽子、鹌鹑、牛肉、猪肉、兔肉、蛋、鸭、豆豉、豆腐、鲢鱼、鲩鱼、刀鱼、塘虱鱼、青鱼、黄鱼、乌贼、鲫鱼、鳗、鲮鱼、鲳鱼、泥鳅、虾、淡菜、猪肝、鲟鱼。
(3)恶心、呕吐宜吃莼菜、柚子、橘子、枇杷、粟米、核桃、玫瑰、杨桃、无花果、姜、藕、梨、冬菜、芒果、乌梅、莲子。
(4)贫血宜吃淡菜、龟、鲨、鱼翅、马兰头、金针菜、猴头菌、蜂蜜、荠菜、香蕉、橄榄、乌梅、木耳、羊血、蚕豆衣、芝麻、柿饼、豆腐渣、螺等。
(5)腹泻宜吃鲨鱼、扁豆、梨、杨梅、芋艿、栗子、石榴、莲子、芡实、青鱼、白槿花。
(6)腹痛宜吃金橘、卷心菜、比目鱼、鲎鱼、蛤蟆鱼、沙虫、海参、乌贼、黄芽菜、芋头花。
(7)防治化疗副作用的食物:猕猴桃、芦笋、桂圆、核桃、鲫鱼、虾、蟹、山羊血、鹅血、海蜇、鲩鱼、塘虱、香菇、黑木耳、鹌鹑、薏米、泥螺、绿豆、金针菜、苹果、丝瓜、核桃、龟、甲鱼、乌梅、杏饼、无花果。
通过以上介绍,对胃癌吃什么好呢,也是有着一些了解,所以对他们选择的时候,也是可以放心进行,这样对自身健康,也是没有任何损害,是一个放心之选,但是对胃癌患者饮食数量上,也是要适量进行,使得身体不会受到太多负担。
4胃癌早期有什么征兆
关键在于“早”字,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那么,胃癌究竟能不能早期察觉,防患于未然呢?回答是肯定的。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科学家通过对胃癌病人的长期观察与研究发现,从胃组织某一部位的细胞开始发生癌变,到临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体征,是个缓慢的过程,即正常细胞在不同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转变成癌细胞,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医学上称为“癌前期”。而该时期,也是治疗效果最优的阶段。
顾名思义,癌前期是胃癌细胞演变过程的预备阶段,它包括癌前期状态和癌前期损害。前者指临床上易发生恶变的一些全身或局部的状态或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等;后者系组织病理上的改变,包括增生性改变和肠上皮化生,特别是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伴肠上皮化生。“癌前期”这个概念,并不意味着将来不可避免地一定发展成癌,而是癌变的潜在趋势和危险性显著增加的一种标志。大部分癌前病变会“悬崖勒马”,长期潜伏,甚至 “回头是岸”,消退复原。只有相当小的一部分继续“执迷不悟”,最终变成癌。
尽管对胃癌的癌前病变毋需忧心忡忡,只要采用妥善治疗,总的说来是“吉多凶少”。然而,对下述的胃镜及其病理或X线的检查结果尚需引起足够重视:(1)中度或重度的不典型增生;(2)40岁以上的大肠型上皮化生或伴重度不典型增生;(3)病灶直径大于2公分的胃溃疡,特别是位于胃小弯部病程较长的溃疡;(4)腺瘤性、无蒂性或直径超过2公分、体积较大的胃息肉;(5)伴有肠上皮化生,尤其是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对于上述改变,需严密观察,定期进行复查,一俟有病变可疑时,宜及时施行手术。
胃癌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威胁,还在于其早期往往无明显或特殊症状,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当癌肿发展到影响胃的功能并形成溃疡,甚或发生胃壁蠕动和胃容积改变时,才出现明显的症状。此时,诊断亦已延误,病情已届晚期。如何从自身的感受与症状变化来识别胃癌的早期报警信号,可归纳为以下内容:(1)腹痛失去原有溃疡病发作的规律性,明显不同于往常;(2)胃痛发作时,进食或服药后无济于事,反而加重;(3)以往胃病发作时,食欲、体重和体力无多大影响,现在却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和明显体重减轻;(4)持续便血甚至呕血;(5)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乏力、消瘦;(6)经毕氏Ⅱ式胃手术后5年以上,有消化不良、消瘦、贫血和胃出血等症状。凡此种种,均不可掉以轻心,切莫以“老毛病”为由而随意服点胃药,置若罔闻。
5胃炎和胃癌怎么区分
胃炎和胃癌区别还是很大的,但是症状上一般容易混淆,需要借助于胃镜或者钡餐等相关检查加以区分,早期胃癌70%以上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非特异性的、类同于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泛酸、嗳气、恶心,偶有呕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黑便等。 进展期胃癌(即中晚期胃癌)症状见胃区疼痛,常为咬啮性,与进食无明显关系,也有类似消化性溃疡疼痛,进食后可以缓解。上腹部饱胀感、沉重感、厌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消瘦、贫血、水肿、发热等。贲门癌主要表现为剑突下不适,疼痛或胸骨后疼痛,伴进食梗阻感或吞咽困难;胃底及贲门下区癌常无明显症状,直至肿瘤巨大而发生坏死溃破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时才引起注意,或因肿瘤浸润延伸到贲门口引起吞咽困难后始予重视;胃体部癌以膨胀型较多见,疼痛不适出现较晚;胃窦小弯侧以溃疡型癌最多见,故上腹部疼痛的症状出现较早,当肿瘤延及幽门口时,则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幽门梗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