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

心肌梗死是什么引起的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那么心肌梗死是什么引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目录 心肌梗死是什么引起的 心肌梗死的症状有哪些 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 心肌梗死的饮食 心肌梗死的危害一般有哪些

1心肌梗死是什么引起的

  近几十年来,虽然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不断的上升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是有很多人即使是患上了心肌梗死都还不知道病因是什么,所以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解释一下。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目前已明确下列因素是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一、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主要是指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大量人群的调查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性增高有密切关系。西方国家人群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中国人群,这是西方人群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生率要高于中国人群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动物脂肪含量增加而致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这与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较大的关系。而给予积极调脂治疗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资料显示,总胆固醇每下降1%,冠心病的危险可下降2%~3%。

  二、高血压:国内外的人群研究均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比正常血压者要高3~4倍。大量研究已证实,血压从115/75mmHg(收缩压/舒张压)开始,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的危险性将成倍的增加。

  三、吸烟:研究者们观察到吸烟的人群比不吸烟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3倍,而且吸烟的数量和冠心病的危险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甚至被动吸烟也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而戒烟可使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40%。

  四、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与无糖尿病者相比,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率分别增加2~4倍。糖尿病前期如空腹或餐后血糖升高还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时,也会使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明显上升。最近在我国52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的“中国心脏调查”发现,住院的3513例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占52.9%,糖代谢异常的总患病率为76.9%。

  五、腹型肥胖:研究发现,肥胖的人尤其是以腹部脂肪过多(如“脾酒肚”)的人常常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而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六、其他危险因素:有不少证据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如工作、家庭和经济的压力过大所引起的紧张、焦虑和抑郁等,可使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大幅度增加。饮食结构不合理,如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如猪油、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奶油等),而水果和蔬菜摄取入不足,与心肌梗死的发病增加关系密切。此外,缺乏体力活动,也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增高有关。

查看详情>>

2心肌梗死的症状有哪些

  心肌梗死是关于心脏方面的一种疾病,是因为一些原因血流中断,然后心脏缺血而死的一种疾病,所以还是挺严重的一种疾病,我们一定要注意了,所以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心肌梗死的症状都是怎样的。

  ① 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可伴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衰。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被误诊;

  ②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发热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持续约一周;

  ③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等胃肠道,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有呃逆;

  ④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室颤是心梗早期,特别是入院前的主要死亡原因。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多;

  ⑤ 低血压和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主要为心源性;

查看详情>>

3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

  1、患者饮食很关键

  对于心肌梗塞患者而言,饮食的总热量不要过高,防止发胖。少吃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要提倡清淡饮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植物蛋白、植物油,要注意每餐不要过饱。

  2、生活中适当运动

  并非得了心肌梗塞就不能运动,而是要做适当的运动,这对恢复体力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有很大的好处,而且有利于心肌梗塞部位侧枝循环的建立。可练散步、保健体操、太极拳等,也可做四肢或躯干部位按摩。

  3、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在生活上要注意规律,情绪要乐观,防止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紧张的脑力劳动。防止大便干燥,切勿用力大便。有吸烟饮酒习惯者,一定要戒烟酒。

  4、预防并及时治疗感染

  避免受凉,如果出现感冒、发烧、腹泻等病症,应立即治疗,否则会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律不齐。

  对于心肌梗塞病人,要掌握防治心肌梗塞的方法,以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工作能力。心肌梗塞恢复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或调整用药。如又再现心绞痛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防止再梗。

4心肌梗死的饮食

  心肌梗死的饮食和一般人的饮食相比较起来,自然是有区别的。而且心肌梗死的饮食一般都是为了使得心肌梗死这种疾病能够尽快好转而特意安排的,所以心肌梗死的饮食有时候看起来是非常复杂的。那么,下面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有关心肌梗死的饮食。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合理的饮食,对心肌梗塞治疗有重要意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要严格卧床,营养不宜过多,进食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尤其是发病初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为主,并避免过冷或过热的膳食。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热能。允许进食适量的瘦肉、鱼类、水果等。经常保持胃肠道通畅,以防大便时因过分用力加重病情。

  (2)饮食应平衡、清淡且富有营养,以改善机体,包括心肌细胞的营养供给,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应避免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避免进食大量脂肪,因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导致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以防止或减轻并发症,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建议低盐饮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钠丧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钠盐。膳食中钠、钾、镁的摄入,应据病情随时调整。

5心肌梗死的危害一般有哪些

  害一般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专家的介绍吧。

  1、心脏破裂: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 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室壁瘤: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3、附壁血栓形成: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及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较小的血栓可发生机化,但多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4、急性心包炎: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5、心律失常: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较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6、心源性休克: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着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疾病百科 | 心肌梗死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温馨提示:
病人进食不宜过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限制钠的摄入量,要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或者和老年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心梗。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制定的标准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 常见症状:胸痛伴胸闷、心悸、心慌、气短[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