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肿瘤科 >腹部肿瘤

怎么饮食预防胰腺癌方法

胰腺癌是一种什么病症呢?简单来讲它是胰腺部位引发的恶性肿瘤从而引起的其他不良身体反应。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预防胰腺癌的发生呢?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又有哪些呢?请到下文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胰腺癌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怎么饮食预防胰腺癌方法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防胰腺癌少喝糖饮料 胰腺癌的诊断

1胰腺癌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1、胰腺癌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应该适当的进行饮食调整,补充充足的营养,以免诱发并发症出现。提倡以清淡、营养的食物为主要摄入,伴有明显黄疸的患者应该予以维生素K1的摄入,以便保持凝血功能的正常状态,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类的食物。在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可以适当给予鼻饲饮食以及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

  2、患者在术后应该严密的监测生命体征,严格记录血压、心率以及体温的变化,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向医生汇报,避免出现休克、窒息的现象,保证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

  3、做胰腺各部位手术的时候,都会有相对应的吻合口,并且都附带引流管,因此,保证引流管的正常引流是非常必要的,避免出现折压、脱落的现象。严密观察吻合口的情况,有无渗血渗液的发生,以及其量、颜色以及性状等,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严格保证手术部位的清洁卫生,并要保持其周围皮肤的干燥,避免出现异常渗出的现象,必要时可以选择氧化锌糊剂进行护理,并要保证将引流管持续负压的吸引。观察手术部位的情况,进行严格记录,出现不适及时向医生汇报,避免感染的发生。

  5、鼓励患者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树立起信心与疾病进行抗争,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及时的满足,让其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关心。找一些患者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精神上的转移,避免过于疼痛带来精神上的紧张。


2怎么饮食预防胰腺癌方法

  一、就餐要有规律性,一日3餐至5餐,不吃零食,这样会引起胰腺不停地分泌胰液,加重胰腺功能的负担。

  二、膳食要合理搭配,注意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脂肪和蛋白质的量要适宜,要食用宜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如瘦肉、鸡蛋和鱼。

  三、中晚期胰腺癌时,症状明显,左上腹部疼痛加重,并有明显的消瘦,病人通常经口饮食已不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这就要通过静脉营养,才能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

  四、采取合理的烹调方法,以煮、炖、熬、蒸、溜、氽等方法,不要用油煎、炸、爆炒等方法,防止因食物油脂过多而使胰腺过度的分泌胰腺。

  要从调整膳食结构着手。如不吃烧焦和烤糊的食品,尽量少吃高脂、高油、多盐的食物,这就可以减少2/3以上胰腺癌的发生。

  日常饮食还需注意保持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作为膳食的主体,每天新鲜蔬菜和水果必不可少,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的矿物质。

  饮食应以清淡且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多吃些蔬菜、水果,如萝卜、蘑菇、酸梅、黄豆等中含有很多的抗癌物质,对肿瘤的预防和恢复有着很大的帮助。

  五、生活要有规律。有些人平时工作忙,一日三餐较随便,到了节假日就暴饮暴食。其后果是,轻者引起消化不良、腹胀不适,重者引起急性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也为胰腺癌种下隐患。

3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1.腹痛

  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不管癌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疼痛。除中腹或左上腹、右上腹部疼痛外,少数病例主诉为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甚至有睾丸痛,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当癌累及内脏包膜、腹膜或腹膜后组织时,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

  2.黄疸

  黄疸是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黄疸属于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黄及陶土样大便,是由于胆总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压所致。黄疸为进行性,虽可以有轻微波动,但不可能完全消退。黄疸的暂时减轻,在早期与壶腹周围的炎症消退有关,晚期则由于侵入胆总管下端的肿瘤溃烂腐脱,壶腹肿瘤所产生的黄疸比较容易出现波动。胰体尾癌在波及胰头时才出现黄疸。有些胰腺癌病人晚期出现黄疸是由于肝转移所致。约1/4的病人合并顽固性的皮肤瘙痒,往往为进行性。

  3.消化道症状

  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食欲不振和胆总管下端及胰腺导管被肿瘤阻塞,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有关。胰腺的梗阻性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也必然会影响食欲。少数病人出现梗阻性呕吐。约10%病人有严重便秘。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而致腹泻:脂肪泻为晚期的表现,但较罕见。胰腺癌也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脾静脉或门静脉因肿瘤侵犯而栓塞,继发门静脉高压症,也偶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4.消瘦、乏力

  胰腺癌和其他癌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

4防胰腺癌少喝糖饮料

  吸烟让胰腺癌成倍增长

  过去,大家都以为胰腺癌是“老外”的事,因为从资料上看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地域差异,北美、新西兰、欧洲、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胰腺癌发病率较高。总体上,高发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是低发地区的5~7倍。

  然而,随着我国生活条件改善、饮食结构变化,以及进入老龄化时代,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日渐增多,而吸烟、慢性胰腺炎、肥胖、糖尿病等都对胰腺癌有着诱发的作用。近20年来,胰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已增长了4倍。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平均生存时间仅4~6个月。

  发病与死亡接近1∶1

  中国胰腺癌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中上海发病率已与欧美国家持平。令人不寒而栗的事实是人们不断听说蜚声中外的名人、高官因胰腺癌离开人世。那些总统、总理、部长不差钱,不愁请不到最好的专家,然而他们的生存时间也不比寻常百姓长。胰腺癌是惟一一种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接近1∶1的疾病。

  胰腺癌很难得到早期诊断,不仅仅因它深藏不露,更主要的是在发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当病人感到生病时已进入了中晚期。即使在疾病早期去看医生,也很少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因为早期诊断对医生的技术和设备要求都很高。

  胰腺癌伪装成颈椎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郭怡菁医生曾接诊了一位奇怪的胰腺癌患者,他既没有黄疸也没有腹部不适,而是出现了类似颈椎病的颈椎痛症状,经多次按摩、理疗等都没有缓解,最后才查出病根在胰腺上。

  郭怡菁医生分析说,胰腺癌越来越会“伪装”,除了大家熟悉的腹部不适、黄疸等消化道症状外,因肿瘤位置生长变化,有的患者会表现为身体疼痛,特别是以颈胸椎疼痛为主。

  防胰腺癌少喝含糖饮料

  胰腺癌的病因虽不太明确,但其发病与生活方式有关,大量研究和临床证实,过多摄入甜食和加糖饮料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与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次含糖饮料的人,患胰腺癌风险高达90%,特别是无明显诱因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患胰腺癌的可能。另外,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会刺激胃肠道释放激素,增加胰腺对致癌物的敏感性。因此,应酬多的中年人最好少吃肉、少喝含糖饮料。在烹饪过程中,油温过高则可使肉类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分解出诱发胰腺癌的杂环芳香族胺类。

  为此,天津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主任郝继辉提醒说,胰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消瘦、疼痛、黄疸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因此,日常生活中除少糖、少油饮食外,还要留意有无不明原因的腹痛、反复出现的脂肪泻、腹胀等,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5胰腺癌的诊断

  基于胰腺癌患者的发病特点,目前认为:40岁以上、无诱因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或无家族遗传史的突发糖尿病,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就诊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对临床出现下列表现者应引起重视:

  1.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或腹痛,位置较深,性质也较模糊,与饮食关系不一。

  2.进行性消瘦和乏力。

  3.不能解释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胰腺癌应与胃部疾病、黄疸型肝炎、胆石症、胆囊炎、原发性肝癌、急性胰腺炎、壶腹癌、胆囊癌等病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