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

怎么饮食改善心律失常方法

心律失常是很多心脏不好的患者常见的症状,所以我们最好在药物治疗之后还要采取饮食治疗的方法,但是其实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饮食治疗方法。那么,怎么饮食改善心律失常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目录 心律失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怎么饮食改善心律失常方法 心律失常要怎么进行治疗 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律失常的预防

1心律失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心律失常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种常见症状,除了生理性的正常心律失常外,有不少疾病也是会引起心律失常的,比如心肌病.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都要引起重视.因为心脏健康对人类正常生活尤为重要,往往心律失常的发作和病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患者除了正常的检查治疗外,生活中还要多加注意,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律失常者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

  1尽量避免情绪的波动,严重的情绪波动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发作,

  2适量运动。千万不能活动过量,否则很容易出现意外.中老年人宜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

  3注意保暖,避免忽然受到冷或热的刺激,这样会导致心律突然失常的.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过低。

  4饮食宜平淡,控制热量胆固醇脂肪以及盐的摄入.这些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5定期检查,很多心律失常病人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没有心慌、胸闷症状后就不再进行检查了,其实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会伤害心脏,在严重疲乏状态下还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查看详情>>

2怎么饮食改善心律失常方法

  气阴两虚型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自汗、神倦乏力、纳呆,舌质红,苔薄白,脉细略数。

  [食疗药膳]

  1.酸枣仁粥:酸枣仁20克(炒黄研末),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空腹食之。

  2.圆肉糯米粥:圆肉20克,糯米60克,白糖适量加水煮粥,空腹食之。

  3.莲子百合煨猪肉:莲子50克,鲜百合60克,瘦猪肉150克,同放入锅内加水,再加入葱、姜、盐、米酒、味精适量作调料。先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煨炖1小时即可,食莲子、百合、猪肉并饮汤。每日1——2次。

  阴虚火旺型

  [临床表现] 心悸、心烦少眠、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促。

  [食疗药膳]

  1.黄芪黄鳝猪肉汤:黄芪30克,黄鳝2条,瘦猪肉60克。黄鳝去内脏,切段,同瘦猪肉、黄芪加水共煮熟去黄芪后食用。

  2.鳖肉枸杞汤:鳖1只(约500克),枸杞30克,女贞子25克,莲子15克。将鳖宰杀,去内脏、头,加上述中药共煮熟,去药渣吃鳖肉饮汤。

  3.猪脑炖枸杞:猪脑1具,淮山30克,枸杞20克。将淮山、枸杞用纱布包扎好,与猪脑加水共炖,将熟时下少许盐或调料食之。

  心脾两虚型

  [临床表现] 心悸、面色苍白、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

  [食疗药膳]

  1.白鸽参芪汤:白鸽1只,北芪30克,党参30克。将白鸽去毛及内脏,洗净,同北芪、党参一起放锅内煮汤,吃鸽肉饮汤。

  2.大枣炖猪心:猪心100克,大枣25克,同置碗内加水,文火炖2小时后调味食用。

  3.羊肉枸杞汤:羊肉60克,枸杞30克,黑豆30克,淮山药20克,红糖25克,水煎熟,喝汤吃羊肉。每日1次。

  上面我们给大家介绍的都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对于心律失常的饮食治疗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的。

3心律失常要怎么进行治疗

  我今年36岁,自己好像感觉身体一直挺好的,没有进过医院。前段时间感觉自己心脏有时候跳的好快。老公说我脾气变的越来越差,一不小心就会惹的我怒火中烧的样子。后来医院的朋友说这种状况最好到医院检查,去了医院才知道自己是心律失常。听了老公的话马上治疗,目前经过治疗已经好转,老公说脾气也好很多了。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

  1电刺激法:是一种经食管或心腔内快速刺激而终止心律失常的方法。 起搏治疗: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亦用于治疗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通过程序控制的单个或连续快速电刺激中止折返形成。

  2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3枣仁粳米粥   组成:酸枣仁15克,粳米100克。   用法:酸枣仁炒黄研成细末。将粳米煮粥,临熟下酸枣面,空腹食用。每日1~2次,1周为1个疗程,可连服数个疗程。   功效:养心安神,滋阴敛汗。

查看详情>>

4心律失常的症状

  冠心病、心肌炎、肺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急性感染、内出血、药物中毒等全身性疾病,甲亢、甲减等代谢疾病以及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如高血钾、低血钙等都可以引起心律失常。多见于心脏病患者。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一般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心搏加强、心脏突然停跳的感觉、心前区不适、憋闷、眩晕、胸痛、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有少部分心律失常患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有心电图改变。

  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心律失常的发作往往不能被医生见到,尤其心律失常呈间歇性发生时,因此,向患者或知情者(包括目击者)详细问诊是非常必要的。问诊不仅要了解发作的诱因、次数、频度、历时。缓解方式或进程外,更重要的要问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时的感觉、血压、心律(率)及有无心悸、头晕J黑、晕厥、抽搐、气短、呼吸困难等情况。此外还应注意了解心血管系统以外的症状,尤其注意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感染、水电解质平衡情况以及服药情况。

  医生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主要通过心脏听诊完成心律失常的频度与特征。虽然多数心律失常须靠心电图检查来确定性质,但一些简单的心律失常如早搏、心房颤动等通过听诊基本可确立诊断。心脏扩大、器质性心脏杂音、心功能不全等可以作为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还应注意患者有无甲状腺肿大、肺动脉高压、贫血、感染等体征的出现。

5心律失常的预防

  心律失常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纤维的老化、变性,窦房结冲动功能低下等,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更多。有了心律失常不一定都是心脏病,一些正常人也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要完全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

  1、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

  很多生活因素可以诱发心律失常或使病情加重,如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剧烈运动、过度疲劳、寒冷刺激甚至体味改变等。因此生活中应按时作息,保证睡眠,避免过劳;运动适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饮食清淡、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按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不饮浓茶不吸烟酗酒;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着凉,预防感冒。节制性生活。

  2、保持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实行自我监测及时采取措施

  有些心律失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生心律失常。

  4、合理用药,定期检查身体

  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5、预防诱发因素

  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有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