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肿瘤科 >腹部肿瘤

防治胰腺癌并非天方夜谭

胰腺癌在现代社会呈现上升的趋势,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胰腺癌的死亡率非常高。主要是由于现代人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不规律很是诱发胰腺癌的重要因素,它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尤其以头部位多见。那么为什么胰腺癌早期难以发现?胰腺癌应该做哪些检查?让我们一起看下文。

目录 为什么胰腺癌早期难以发现 防治胰腺癌并非天方夜谭 胰腺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胰腺癌术后能活多久 胰腺癌晚期的护理方法

1为什么胰腺癌早期难以发现

  1、胰腺癌发病率低,万分之一左右,临床医生对此认识不足,尤其是内科医生,总是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首要考虑,这也是诊疗过程中常规程序。

  2、胰腺解剖位置特点决定了其临床症状隐匿,由于胰腺是人体腹膜后位器官,位置深在,被胃和横截层所遮盖。通常的B超检查较难探查到早期直径较小的胰腺肿瘤,假使直径偏大,要想及时、准确地扑捉到胰腺癌早期的“蛛丝马迹”也并非易事,因为B超检查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超医师的临床经验和主观判断。虽说PET-CT是发现早期胰腺癌最为有效的诊断设备,但是由于其高昂的费用,在平日的体检工作中也很难成为普通市民的检查项目。  胰腺癌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上腹部隐痛不适、消化不良,腰背部疼痛等,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这样就延误了最佳诊断与治疗的时间。

  3、胰腺癌本身进展迅速,确诊后自然病程为3-6个月,由于其发展很快,外科干预措施可应用的时间窗比较窄。

  4、目前为止,针对胰腺癌早期诊断肿瘤指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不高,也是胰腺癌难以早期发现的原因之一。在胰腺癌的检查诊断中,CT与PET-CT检查无疑是最有效的两种检查手段。CT检查可显示胰腺癌的位置、大小、有无胰管或胆管扩张、血管受侵及淋巴结转移等征象。目前,螺旋CT增强扫描时诊断胰腺肿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2防治胰腺癌并非天方夜谭

  胰腺癌早期通过根治切除术的可能获得治愈,而由于胰腺癌发展迅速,早期时症状隐匿,多数胰腺癌初次就诊时即为中晚期,此时手术切除率低,效果不理想。整体来说,胰腺癌的治疗预后不太乐观,但胰腺癌能治好吗,则是完全有可能的,一切在于争取早期。

  胰腺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也就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细胞。这两种细胞都会发生癌变,来源自内分泌细胞的癌,叫神经内分泌癌,就是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得的那种癌,比较少见,多数情况下恶性程度比较低,病程比较长,治疗方式与常见的胰腺癌也有所不同。来自外分泌细胞的癌,就是我们常说的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比较高的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有年轻化的倾向。

  早期的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癌的最有效手段,B超和CT检查出的小于二厘米的胰腺癌,内镜超声探查出小于一厘米的微小胰癌,手术切除率为90%左右,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80%。行根治术后进一步做巩固治疗,以防止术后复发。而胰腺癌晚期能否治愈就难以下结论了,胰腺癌晚期几乎无治愈的可能,治疗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帮助患者实现长期带瘤生存。胰腺癌晚期治疗以全身性治疗为主,如化疗、中医治疗、靶向治疗等。

  在医生保证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的同时,患者必须改善身体机能内环境,增强免疫功能,以更好的抵抗癌肿发展,耐受各项治疗,胰腺癌才可能被治好。

3胰腺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1.B超检查 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及在普查中的筛选方法。检查时应注意胰头的大小。如超声测量胰头部厚度大于30mm(绝大多数男性胰头超声值小于30mm,女性小于28mm),胰体厚度大于25mm者(正常男性小于22mm,女性小于20mm),应进一步追踪检查。可见低回声实性占位。胰体外形不规则,能发现2cm以上的肿瘤,还能发现胰管扩张、胆管(肝内或/和肝外)扩张、胆囊肿大以及肝内转移灶等。对3cm左右的胰癌阳性率可达80%。

  2.纤维胃镜的超声检查 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壁对胰腺作全面检查不受气体干扰,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诊断率,可清晰地显示胰腺结构,发现早期病变。

  3.CT检查 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若能增强扫描,或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得更加清楚,在增强的胰实质内可见到低密度的不规则的病灶,借此检查可以进行分期,以利判断手术方式和预后。目前CT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可达98%。

  4.磁共振成像(MRI) 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的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

  5.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除显示主胰管狭窄,充盈缺损和闭塞外,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胰管狭窄的形态改变。可检查出肿瘤小于2cm的胰管病变,是诊断小胰癌的有效方法。

  6.选择性血管造影(SAG) SAG是一种损伤检查,但在肿瘤1cm时即可做出诊断。能显示胰腺周围动脉的形态,对判断肿瘤有无血管侵犯重要意义。如动脉不规则狭窄、闭塞,并可根据异常的血管区域推测肿瘤的大小。还可根据SAG所见判断肿瘤手术的可能性和选择手术方式。判断手术能否切除很重要的就是有封锁动脉浸润。在平常影像学结果不能明确诊断时选用,准确率高于90%。

  7.子母胰管镜检查 是最近研制和开展的一种新方法,其子镜(胰管镜)直径仅为1mm,不必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是由母镜(纤维十二指肠镜)插入胰管内,直接观察管内情况。胰腺癌时粘膜隆超、发红、狭窄、闭塞等。但该镜目前尚存在管径太细易折损,前端不能改变方向,不能取活检。但经过若干年后有可能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手段。

4胰腺癌术后能活多久

  胰腺癌外科手术切除率中,胰头癌为15%左右,胰体尾癌仅5%左右。而且,胰腺癌即使是早期发现症状,预后效果仍不理想,晚期胰腺癌5年生存率不超过5%。

  胰腺癌患者胰腺切除后平均生存期是17个月。同时,肿瘤dna倍性和细胞增殖指数与肿瘤的大小和阳性淋巴结数量一样,同样可以预示胰腺癌生存情况。

  由于胰腺癌诊断后多属中晚期,切除率较低,且容易局部复发转移,所以较其他癌症死亡率高。虽然临床研究认为胰腺癌术后行辅助治疗,可能会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胰腺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放化疗是很多肿瘤专家公认的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同时胰腺癌预后极差,转移性胰腺癌的中位生存期仅6个月,局部晚期者为9个月。同时胰腺癌患者手术后仍有很高的复返率,因此术后巩固治疗是必要的。

5胰腺癌晚期的护理方法

  1.家属最好要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如果能与营养师制定一个适合病人的营养食谱就更好啦!

  2.最好每天记录病人的进食量与进食后消化状况,方便医生的随时查看和观察。

  3.对于那些有摄入障碍的胰腺癌病人,按医嘱合理布置补液,补充营养物质,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

  4.按医嘱输注白蛋白、氨基酸、新鲜血、血小板等,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凝血机制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