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胰腺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因此早期很难明确诊断,因此85%的患者在确诊时癌肿已侵及周围大血管或脏器而无法切除。因此应高度重视胰腺癌的高危人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现胰腺癌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目录
1胰腺癌是怎么引起的
第一、大量吸烟。大量研究发现,胰腺癌与吸烟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首先,吸烟可促使致癌物质烟草特异性N-亚硝酸盐分泌到胆管,随后反流入胰管。其次,烟草特异性N-亚硝酸盐对器官的特异性作用,可随血流入胰腺。最后,吸烟增加血脂水平,可促发胰腺癌。
第二、饮食不当。动物试验证明,用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饲养的动物,可使动物胰腺导管细胞更新加速且对致癌物质敏感性增强。国内学者明确提出:饮食结构与胰腺癌发生关系密切,食肉食多者易发生胰腺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合理规划饮食结果,荤素合理搭配。
第三、糖尿病者。研究表明,胰岛素在体外或体内能促使胰腺癌细胞生长,高浓度胰岛素能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活化,产生包括细胞周期进程改变的生长促进效应。近年来的研究也指出,糖尿病者发生胰腺癌的几率是无糖尿病者的1倍,且有增加的趋势。
第四、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常和胰腺癌同时存在,由于胰腺癌可使胰管梗阻,从而导致胰腺炎的发生,所以两者孰为因果很难确定。有人认为,伴有陈旧性钙化的慢性胰腺炎,其钙化灶有致癌作用。
2如何发现胰腺癌
出现顽固性上腹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夜间明显,仰卧时加重,而蜷曲或前倾坐位可使疼痛减轻等,则高度提示胰腺癌,需进一步做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B超、CT、MRI、ERCP、PTCD、血管造影、腹腔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测定、癌基因分析等,对胰腺癌确定诊断和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有相当大的帮助。一般情况下B超、CA19-9、CEA可作为筛选性检查,一旦怀疑胰腺癌,CT检查是必要的。
病人有黄疸而且比较严重,经CT检查后不能确定诊断时,可选择ERCP和PTCD检查。如置管引流成功,对严重黄疸患者可延迟手术 1~2周。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不优于CT。对已确诊为胰腺癌但又无法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时,选择血管造影和(或)腹腔镜检查是有临床意义的。
对不能手术切除,也没有姑息手术指征的胰腺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拟行化疗和放疗时,行细针穿刺获取细胞学检查是必要的。对有手术切除可能的患者一般不行此检查。因为细针穿刺有可能导致癌细胞在腹腔内的播散。
3得了胰腺癌会出现怎样的症状
腹痛:这是患者在早期的时候常见的症状表现,常常发生在胰体及胰尾癌,患者在卧位或者是晚间的时候患者的疼痛是会加重的,当患者走动的时候或者是前倾的时候疼痛是会减轻的。
发热:该病大部分的患者在早期的时候会有不同程度上的发热,或者是间歇性的发热现象,通常是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的,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血栓性静脉炎:该症状是患者在早期的时候一种比较特殊的症状表现,通常有15%~25%患者会出现这种现象,因此有的时候还会导致下肢性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乏力与食欲不振:该种症状在胰腺癌患者中是非常常见的,有的时候患者还会有恶心或者是腹胀的现象发生,有的还会有糖尿和高血糖的现象。该类患者对于脂肪性的菜肴是没有食欲的,同时脂肪类的食物也是不易患者吸收的,因此会有这种现象发生。
黄疸:患者也会有黄疸的现象发生,通常是无痛性的,这种现象占30%左右,因此我们发生这种现象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到医院治疗。患病后患者的大便颜色会逐渐的变淡,而小便的颜色则是越来越浓了,常呈酱油色。
消瘦:就成以上的患者发生该病后都会有体重明显减轻的现象发生,人们发生该病的时候会有恶质的现象,这在晚期是比较常见的,有的时候人们的笑话和吸收系统会发生障碍等,因此我们对于此种现象应该警惕。
4哪些患者应高度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1.年龄大于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饱胀不适、腹痛、伴有体重下降者。
2.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3.突发糖尿病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成为胰岛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4.慢性胰腺炎患者,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患者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5.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肿瘤亦属于癌前病变。
6.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
7.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5胰腺癌患者怎样才能达到长期生存的可能
胰腺癌以其发现晚、发展快、预后差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医学的顽固堡垒。85%的患者就诊时癌肿已经浸润周围大血管及重要脏器而无法切除,平均生存时间不足6个月,5年生存时间不到5%。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显示,胰腺癌术后生存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切缘是否阴性以及术后能否良好化疗。
对于胰腺癌患者,医生根据术中手术切缘切除的情况,分为R0、R1和R2切除。RO为显微镜下无瘤细胞者;R1为肉眼没有肿瘤残留,镜下发现切缘有肿瘤细胞残留者;R2为肉眼可见肿瘤组织残留者。R2切除的患者和未手术、只接受放化疗患者的预后没有显著性的区别。而R0切除再结合术后化疗,5年生存率在20%左右。因此,对于胰腺癌患者,达到手术切缘阴性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
对于胰头的胰腺癌,常规做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手术有4个切缘:胆管断端、胰颈断端、胃断端和腹膜后切缘。腹膜后切缘是指肠系膜上动脉右侧近端3~4cm的结缔组织。通常情况下,前3个切缘可以术中送冰冻病理,根据冰冻病理结果再进行切除,直到达到手术切缘阴性为止。但是对于腹膜后切缘,只能凭借术后病理结果来判断。
因此,术前对于手术可切除性评估,判断手术切除可能性非常重要。通常术前用胰腺薄扫加增强CT,以及血管三维重建的方法来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目前采用Loyer分型和LU评分的方法来判断血管与肿瘤的关系。Loyer分型为A、B者为可切除者,C和D为可能切除者,E和F为不可切除者。尤其对于钩突部的胰腺癌,为了达到腹膜后切缘阴性,术中门静脉、肠系膜血管的解剖非常重要。对于术前CT Loyer分型C和D者,通常要术前解剖出肠系膜上动脉,沿着肠系膜上动脉右侧缘切除胰腺钩突,甚至需要联合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血管切除。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腹膜后切缘阴性。
另外,术后联合化疗是达到5年生存率的重要保证。前瞻性的研究显示,术后联合化疗与单纯手术的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显著的差别。为了达到长期的无瘤生存时间,通常需要术后的联合化疗。
术前CT Loyer 分型:
A型:肿瘤与血管或胰腺正常组织之间有脂肪间隔。
B型:低密度肿瘤与血管之间有正常胰腺组织间隔。
C型:低密度肿瘤与血管之间间隔消失,肿瘤呈凸面与血管接触。
D型:低密度肿瘤与血管之间间隔消失,肿瘤呈凹面与血管接触,或部分包绕。
E型:低密度肿瘤包绕相邻血管,肿瘤与血管之间间隔消失。
F型:肿瘤侵犯引起血管梗阻。
A~B型为可切除型,E~F型为不可切除型,C~D型为有可能切除,需视术中血管切除、静脉移植及补片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