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偏方秘方 >内科偏方

小儿胃炎中医偏方

胃炎是指由于物理、化学、生物性有害因子作用于人体,引起胃黏膜发生炎症性改变的一种疾病,根据病程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胃炎:多为应激性急性胃黏膜炎症,常继发于严重感染性疾病、休克、呼吸衰竭、颅脑损伤、创伤、严重烧伤等疾病,误服有毒性和被细菌污染变质的食物、食物过敏及食物刺激,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性药物、腐蚀剂,胃内异物滞留时间较长、胃内结石,严重的精神刺激、精神紧张、变态反应等均可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症。慢性胃炎:是有害因子长期反复作用于胃黏膜引起损伤的结果。小儿慢性胃炎中以浅表性胃炎最常见,占80%~90%,慢性萎缩性胃炎少见。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仅是疾病发生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萎缩是炎症的结果。小儿胃炎中医有什么偏方吗赶快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目录 小儿慢性胃炎的症状与病因 儿童慢性胃炎有哪些症状 小儿胃炎的治疗方法介绍 小儿急性肠胃炎如何治疗 中医治疗胃炎偏方

1小儿慢性胃炎的症状与病因

  在孩子的慢性胃炎中,以胃窦炎最多见,萎缩性胃炎很少,胃窦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胃窦部。

  1.饮食因素 孩子慢性胃炎的形成与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贪食冷饮、饮食无节律、挑食、爱吃油煎食品等。由于现在“时髦食品”的诱惑逐渐增多,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长期无节制进食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使胃黏膜水肿和糜烂。或者过量的冷饮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和黏膜层变薄,再加上孩子的内脏器官很娇嫩,就更容易使胃受到伤害,进而发展成慢性胃炎。

  2.疾病因素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以及一些精神神经因素,如持续用神紧张、压力过大或者受慢性病影响,如慢性肾炎、尿毒症、重症糖尿病、肝胆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可能引起慢性胃炎。

  小儿慢性胃炎的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反复腹痛。由于小儿对疼痛部位的表达常含糊不清,会泛指脐周或脐上。做父母的往往认为孩子患了肠虫症或肠痉挛,会给孩子服用驱虫药或缓解肠痉挛的药物,但是,这些孩子即使吃了药或打了针后腹痛仍不消失。

  小儿慢性胃炎的腹痛多为持续隐痛或阵发性痉挛腹痛,有的可发生在餐前或餐后,有的可发生在夜间,有的则毫无规律性。此外,病人还可有呕吐、消瘦、上腹痛、贫血,甚至消化道出血的症状。由于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因此,年轻的家长若发现孩子有原因不明的腹痛,应想到慢性胃炎的可能,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确诊。

2儿童慢性胃炎有哪些症状

  提起慢性胃炎,人们总以为这是成年人的常见病,其实不然,慢性胃炎亦可见于儿童,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小儿慢性胃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由于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如成人典型,常被误诊为肠虫症、胃肠痉挛和消化不良等疾病而延误了诊断和治疗。因此,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育,家长乃至社会应对小儿慢性胃炎引起重视。

  目前认为,小儿慢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1、饮食不当:据国内资料的报道,60例小儿慢性胃炎中49例与饮食不当有关,如过量食用生冷食品和零食、进食无规律、饥饱不匀等。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长期无节制进食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过量冷饮、冷食使胃粘膜下血管收缩和粘膜层变薄,从而使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卫能力下降,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力增加,导致粘膜水肿和糜烂,形成慢性胃炎。2、与幽门螺旋菌感染有关。据最近国内的报道,小儿慢性胃炎检出幽门螺旋菌的高达81.6%,说明幽门螺旋菌感染是导致胃粘膜慢性炎症的重要原因。

  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反复腹痛。有人统计了184例小儿慢性胃炎,其中176例以腹痛去医院看病,由于小儿对疼痛部位的表达常含糊不清,泛指脐周或脐上,做父母的往往认为孩子患了肠虫症或肠痉挛,而给孩子服用驱虫药或缓解肠痉挛的药物,但是,这些孩子即使吃了药或打了针后腹痛仍不消失。小儿慢性胃炎的腹痛多为持续隐痛或阵发性痉挛腹痛,有的可发生在餐前或餐后,有的也可发生在夜间或毫无规律性。此外,病人还可有纳差、呕吐、消瘦、上腹痛、嗳酸、贫血,甚至发生消化道出血。由于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因此,年轻的家长若发现孩子有原因不明的腹痛,同时有纳差、消瘦和上腹部压痛者,应想到慢性胃炎的可能,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必要时做胃镜检查就可得到确诊。

  小儿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采取:

  1、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小儿从小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排食、偏食,不要过饥或过饱;不吃过多的冷饮;不要零食或糖果等不离口。否则,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和胃粘膜的抵抗力下降而患慢性胃炎。

  2、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幽门螺旋菌,可采用得乐冲剂。疗程6周,大部分病人在服药后2~15天腹痛消失,一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也可口服氨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3周为一个疗程,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小儿胃炎的治疗方法介绍

          小儿胃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小儿胃炎临床表现缺乏明显规律性,常表现为一组症状:如腹痛、呕吐等。腹痛常出现在进餐中或餐后,且影响食欲使进食减少,继而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体重下降,多数患儿的疼痛较轻,表现为隐痛或钝痛,少数为剧痛。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有的表现为脐周痛,部分患儿的腹痛范围不定。呕吐多出现于餐后。有些患儿仅表现为烦躁不安和进食减少。较少见的症状还有腹胀、嗳气、腹泻、烧心、无力、胸痛、呕血和便血等。可无明显体征,常见有上腹或脐周轻压痛,少数患儿可有消瘦。

    小儿慢性胃炎的治疗有哪些?

    1)改变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食用刺激性食品和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

    2)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摄入一切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药物治疗:

    (1)抗酸及抑酸药物:常用抗酸药物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用于中和胃酸,减轻疼痛。抑酸剂为H2受体拮抗剂,常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用于腹痛明显及有上消化道出血者,疗程2周,但不作为常规用药。

    (2)胃黏膜保护剂:胶体枸橼酸铋、硫糖铝、复方谷氨酰胺等。

    (3)胃动力药:用于餐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者,有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

    (4)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进行规范的抗菌治疗,目前采用联合用药以达根治目的。常用几种方案:①铋剂4~6周+H2受体拮抗剂4~8周+1种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4周,甲硝唑2周,替硝唑2周,呋喃唑酮2周或克拉霉素2周);②铋剂4~6周十上述抗生素中的两种;③质子泵抑制剂十两种抗生素2周;④H2受体拮抗剂十两种抗生素2~4周。

4小儿急性肠胃炎如何治疗

  中医偏方1、糖炒山楂:取山楂30g,红糖15g。将去核的山楂与红糖炒5分钟,用开水泡后饮用。山楂有消食作用,适用于1岁以上因肉食过多引起的腹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2、神曲莱菔麦芽汤:取神曲20g,炒莱菔仔10g,炒麦芽10g。将以上3味加水煮20分钟饮用。适用于1岁以上因吃面食过多引起的腹胀、腹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3、槟榔莱菔饮:取槟榔10g,莱菔仔10g,鲜橘皮10g,白糖12g。将槟榔打碎。莱菔仔在小锅中炒香,然后捣碎。取1个新鲜橘皮,剪成细丝状,将以上3味药加水煮10分钟,去渣留汁,加白糖后服用。有利气、消食、除胀作用,适用于1岁以上消化不良性腹胀、口臭、腹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4、莱菔仔(萝卜仔)粥:取萝卜仔10g,粳米50g。先将莱菔仔炒至香熟,然后研成细末。将粳米加水煮粥,再加莱菔仔末调和食用。莱菔仔有理气和助消化的作用,适用于8个月以上宝宝伤食性腹泻。

  中医偏方5、豆蔻粥:取豆蔻5g,生姜2片,粳米50g。将豆蔻捣碎研末将粳米加水煮沸后加生姜及豆蔻末煮成粥食用。有温胃、消食作用,适用于1岁以上有腹冷、呕吐、虚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6、香姜脱脂奶:取丁香2粒,姜汁5ml,脱脂奶250m;。将姜汁、脱脂奶及丁香同放锅内煮沸,去丁香加少许糖饮用。可温胃有止吐泻的作用。适用于3个月以上有消化不良腹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7、橘饼茶:取橘饼2个。将橘饼切成薄片,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约15分钟可饮用。适用于6个月以上小儿伤食引起的腹泻。

  总之,以上就是我们给大家讲解的关于小儿急性肠胃炎的中医治疗偏方,又由于此病是肠胃疾病,所以必须知道一些饮食的禁忌,如:忌吃易导致腹胀、含有长纤维、多糖、高蛋白、高脂的食物。

5中医治疗胃炎偏方

  潞党参白术治胃炎

  【功能主治】健脾化湿,清热活血。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并症。

  【偏方组成】潞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白茯苓10克,甘草10克,制半夏10克,陈皮6克,砂仁6克,木香6克,旋覆花10克,川楝子10克,蒲公英15克,徐长卿10克,神曲10克,莪术10克,乳香6克,佛手15克,冬瓜皮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连服3周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施某,女,45 岁,农民。上腹部隐痛、闷胀、嗳气时轻时重5年,经反复治疗效不显,近1周来,疼痛加重而就诊。经诊:脉涩,苔薄芪,舌淡红,边有齿印及瘀点,上腹隐隐作痛,食后尤甚,并伴饱胀、嗳气,胃脘有压痛。胃镜示弥漫性胃粘膜表面呈红白相间和部分斑状改变,线胃片示胃下缘在髂嵴间线下1.5cm,B超查胆壁稍粗欠光。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并症。先后服此方21剂,诸症消除,并以积实每日20克泡茶频服1个月以善后。1年后经胃镜及x线复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胃疼未发。

  龙胆草蒲公英治胃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敛阴生津。主治幽门弯曲菌相关性胃炎。

  【偏方组成】龙胆草3克,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10~15克,乌梅、甘草各6~10克,全当归、杭白芍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31例,治疗3月后,治愈(胃镜复查有改善,活检标本示幽门弯曲菌阴性,临床症状基本缓解)2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6%。

  柴胡枳实治胃炎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行气消积。主治萎缩性胃炎。

  【偏方组成】柴胡、枳实、炙甘草、厚朴各10克,白芍、乌梅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治疗1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其3年中西药治疗不能缓解。后服此方5剂,诸症减轻。前方加丹参、红花各15克,服药后症状悉减。前方继服3个月巩固疗效。半年后复查胃镜为轻度浅表性胃炎。

  马齿苋蒲公英治胃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胃肠炎。

  【偏方组成】马齿苋30克,黄岑15克,蒲公英20克,藿香、川连各10克,木香、生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加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87例,均获治愈。其中,服药2~3剂痊愈者32例;4~5剂痊愈者28例;6~7剂痊愈者20例;8~10剂痊愈者7例。

  五味子治胃炎

  【功能主治】主治萎缩性胃炎。

  【偏方组成】五味子适量。

  【用法用量】研末冲服,每次3克,每日3次。20天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王某,女,35岁。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经服吗叮林、胃复安,仍感胃脘胀满不适。遂给予五味子3克研末冲服,每日3次。服药10余天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20余天,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再服用1个疗程。胃镜检查,病变显著减轻。

  车前子治胃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

  【偏方组成】炒车前子适量。

  【用法用量】研末装瓶,每顿饭前服4.5克。

  【宜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病例验证】用上药治疗急性胃炎患者35例,其中痊愈21例,显效2例,有效2例;慢性胃炎患者45例,其中痊愈14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溃疡病患者33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

  百合潞党参治胃炎

  【功能主治】理气和血,益胃滋萎。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偏方组成】潞党参30克,炒白术10克,白云苓10克,百合30克,怀山药30克,肉苁蓉10克,陈皮6克,砂仁6克,佛手10克,石斛10克,生地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蒲公英10克,川楝子6克,丹参10克,莪术10克,神曲10克,焙鸡内金6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痛甚者,加五灵脂10克;脘腹胀甚,加莱菔子15克;嗳气频频者,加旋覆花10克;腹泻者,暂减肉苁蓉。

  【病例验证】王某,男,69 岁,农民。上腹疼痛伴食后脘腹阻胀,反复发作10余年,经中西药久治无效。半年前经胃镜及活组织螵理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淋巴组织增生。服快胃片、温胃舒、养胃舒、三九胃泰及胃必治等,脘痛及食后胀满、暖气始终不减。诊脉细涩,苔少而微剥,舌质黯红、消瘦、乏力,大便时溏时结。从萎缩性胃炎以益胃滋萎汤治之。先后共服本方82剂,复查胃镜,粘膜组织改变减轻,病变范围缩小,苔舌已接近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再以原方制丸连服3个月以巩固疗效。随访2 年,病例复发。

  竹茹芦根治胃炎

  【功能主治】轻清凉润,理气止痛。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偏热者。其特征是:胃脘轻痛,咽干口苦,舌红,苔黄,胃无大热,服清胃散太过者。

  【偏方组成】竹茹12克,芦根30克,公英15克,枳壳10克,石斛10克,麦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水煎300毫升,早晚分2次饭前温服。每周服5剂。

  【加减】胃脘痛甚者,重用芍药(30~60克)、甘草,加元胡15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加儿茶10克、瓦楞子粉15克,去石斛;口渴者,加生石膏15克,渴止即去之;便干者,加全瓜蒌20~30克;呕吐者,加生姜10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69例,随访1年,其中痊愈43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2%。

  佩兰延胡索治胃炎

  【功能主治】芳香解郁,行气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胃痛、胃神经官能症。

  【偏方组成】佩兰10克,普洱茶5克,延胡索10克,素馨花12克,厚朴5克,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先将水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后煮煎。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20分钟,合得药液300毫升左右为宜。每天服1剂,分2次空腹温服。7~10天为1疗程。

  【加减】如痛甚者,可加白芍15克、广木香6克;并胁肋胀痛者,加炒麦芽15克、郁金12克;吐酸嗳气者,加淡鱼骨15克、佛手花10克;纳食不馨者,加炒谷芽巧克、鸡内金10克。

  【病例验证】张某,女,41 岁,工人。两年多来每逢饭后均感胃痛,上腹中部有灼热感,食欲不振,嗳气,吐酸或食后饱胀难耐。每因情绪波动程病情加剧。两个月前曾住院治疗,经B型超声波和纤维胃镜等检查,肝、胆、脾、胃等脏器均未发现异常器质性病变,遂诊断为胃神经官能症。经服中西药治疗1个多月,症状无明显改善程出院转门诊治疗。来诊时,胃脘胀痛,嗳气频频,胸闷太息,时有干呕,胃纳呆滞,口干不欲多饮,睡眠欠佳,大便量少,舌质偏红,苔白厚腻微黄,脉弦细。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湿阻中焦。用此方连服4个疗程程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