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或慢性炎症。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主要经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病毒可直接损伤心肌,也可通过免疫机制导致心肌炎症。病毒性心肌炎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好疾病的护理。那么,病毒性心肌炎护理该怎么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下。
目录
1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1、顾名思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因此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为常见。
2、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其病变的广泛程度和部位。病情较轻的患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严重的话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病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的症状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病情加重发展患者就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3、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值得说明的是,该病的预后较好,极少有患者因病毒性心肌炎而死亡,患者可不必担心。但是目前还没有根治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炎,如果是扩张型心肌炎,要采用扩张型心肌炎的治疗方案而非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措施。
查看详情>>2病毒性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几乎每一组病毒都可引起特异性的嗜心性病毒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委员长病毒感染最多见,但很多呈亚临床型,目前已证实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包括:
虫媒病毒(20%):
如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白蛉热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虫媒病毒为一群节肢动物媒介病毒,分别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和沙粒病毒科的某些成员病毒。 归类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主要虫媒病毒有东部马脑炎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和委内瑞拉脑炎病毒,主要分布在非洲和美洲。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西尼罗脑炎病毒等。
肝炎病毒(10%):
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δ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是指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人类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丁型病毒之分。甲型肝炎病毒呈球形,无包膜,核酸为单链RNA。乙型肝炎病毒呈球形,具有双层外壳结构,外层相当一般病毒的包膜,核酸为双链DNA。对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狂犬病病毒(10%):
为弹状病毒科 (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 (Lyssavirus) 中血清/基因1型病毒,而2~6型称“狂犬病相关病毒”,目前仅在非洲和欧洲发现。狂犬病病毒在野生动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养动物(狗、猫、牛等)与人之间构成狂犬病的传播环节。人主要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后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流感病毒(20%):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狗、马、猪及禽类等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在上述诸多病毒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1~5型(尤其3型最常见)和柯萨奇A组病毒中的1,4,9,16和23型病毒,柯萨奇病毒的B组为人体心肌炎的首位病原体,按其分型以2,4二组最多见,5,3,1型次之;A组的1,4,9,16,23各型易侵犯婴儿,偶尔侵入成人心肌,埃可病毒中的6,11,12,16,19,22和25型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腮腺炎及脊髓灰质炎病毒最常见。
3病毒性心肌炎有哪些表现
1、病毒感染史:50%~80%的患者有过发热,倦怠,全身肌肉酸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因症状轻微而忽略,此时虽无明显的前驱症状,但并不能据此而除外病毒感染,亦有在其他病毒感染(如肝炎,腮腺炎等)之后而发病,心脏受累症状常在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出现1~3周后逐渐出现。
2、症状:多数患者症状轻微而呈亚临床型或隐匿型,仅有心电图改变而疑及诊断,或因车祸死亡或死于其他疾病尸解时发现有心肌炎的病理改变,少数患者由于病变弥漫,出现大面积心肌坏死而呈暴发性发作,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猝死。
在临床就诊的患者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发症状,常诉有发热,腹泻或流感症状,心悸,乏力,胸闷,头晕等,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为心脏明显受损的表现,部分患者可有程度不一的胸痛,其原因可能有:
(1)伴发心包炎。
(2)心肌坏死广泛。
(3)心排血量下降引起相对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4)病毒感染引发闭塞性冠状动脉炎。
3、体征:
(1)心律失常:最常见,且常是引起患者注意的首发表现,各种心律失常都可出现,以期前收缩最常见,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
(2)心率改变:可见与体温不成比例的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若表现为心动过缓则应注意是否存在房室传导阻滞。
(3)心音改变:第一心音减低或分裂,呈胎心音,可闻及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严重时可出现奔马律,心包炎时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4)杂音: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与发热,贫血所致血流速度加快以及心腔扩大有关;亦可闻及舒张期杂音,为心腔扩大引起相对性二尖瓣狭窄所致,杂音强度多不超过3级,病情好转后多可消失。
(5)心脏扩大:轻症患者心脏不扩大或扩大不明显,重者心脏明显扩大。
(6)心力衰竭:重症患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
4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病情观察
1.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其体温与脉率增速不成正比。
2.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早发现有否心功能不全。
3.定时测量血压,观察记录尿量,以及早判断有无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4.密切观察心率与心律,及早发现有无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对症护理
1.心悸、胸闷保证患者休息,急性期卧床。按医嘱及时使用改善心肌营养与代谢的药物。
2.心律失常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引起皿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病变引起窦房阻滞、窦房停搏而致阿-斯综合征者,应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药物治疗或紧急作临时心脏起搏处理。
3.心力衰竭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1.休息急性期需完全卧床休息,症状好转方能逐步起床活动,病室内应保持新鲜空气,注意保暖。
2.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或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心力衰竭者给予低盐饮食。
3.心理护理见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1.注意劳逸结合,避兔过度劳累,进行适量体格锻炼,提高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加强饮食卫生,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和肠道感染。
3.有心律失常者应按医嘱服药,定期随访。
5病毒性心肌炎食疗
1,银翘二根汤:
[原料]金银花20 g,银翘10 g,板蓝根20 g。芦根20 g,玄参10 g,甘草6 g。
[制法]将上述药物去杂质,一起加水放入沙锅内浸泡片刻后,煎熬成汁,去药渣取汁,加入白糖适量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生津止渴。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风热证患者。
[服法]每日分2~3次服用。连服半个月。
2,灵芝山楂膏:
[原料]灵芝100 g,山楂200 g,麦冬100 g,蜂蜜适量。
[制法]将上述药物洗净、去杂质。加水浸泡,煎熬2次,去渣取汁,加热浓缩,对入适量蜂蜜,加热收膏,冷却收储。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证属气阴虚损、瘀血阻络者。
[服法]每次1~2羹匙即可,3~4次/d。
3,六汁饮:
[原料]梨、荸荠、藕、甘蔗、鲜芦根、鲜麦冬各约50 g。
[制法]将上述用品洗净,分别榨成汁,然后将其混匀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滋阴润燥,清心安神。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风湿热。
[服法]代饮料适量饮之,连服用半个月以上。
4,参芪归羊肉汤:
[原料]人参3 g,黄芪30 g,当归12 g,桂枝9 g,羊肉250 g。
[制法]先将前4味药洗净。一起装入纱布袋;再把羊肉焯水、洗净,切成条块状。加水适量,放入药袋,与羊肉一起炖至熟烂,放入调料、姜、葱即可。
[功效]益气温阳。活血养血,复脉固脱。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证属阳气虚弱、瘀血阻络者。
[服法]佐餐服食,适量食肉喝汤。
5,灵芝芪归甲鱼汤:
[原料]灵芝15 g,黄芪30 g,当归15 g,砂仁3 g,炙甘草6 g,甲鱼1只(约500 g)。
[制法]将上述药物分别洗净装入纱袋中;将甲鱼杀后,用沸水烫后揭开其壳,将肉切块,与其壳、药袋、大枣8枚及葱、姜等调料共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炖至甲鱼熟烂即可。
[功效]益气活血,温阳复脉。用于心肌炎。
[服法]佐餐适量食用甲鱼肉和枣,喝汤。每周服食2~3次。
6,银花山楂饮:
[原料]金银花30 g。山楂20 g。蜂蜜适量。
[制法]先将前2味去杂质后放入沙锅内。加水煎熬成汁,药渣再加水煎煮、滤汁,合并3次药液,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益气安神。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风热症。
[服法]可随便饮用或每日分2~3次饮用。
7,银菊桑竹饮:
[原料]金银花15 g,菊花5 g,桑叶6 g,竹叶6 g,薄荷3 g,白茅根15 g,蜂蜜适量。
[制法]将上述药物放入砂制容器中,以开水沏。盖好盖,15分钟后即可放入蜂蜜适量。
[功效]疏散风热,解毒利水,清心除烦,补脾益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湿热证。
[服法]代茶频频饮之。
8,参芪猪心:
[原料]人参3 g,黄芪15 g,麦冬15 g,甘松10 g,三七3 g,猪心1个。
[制法]将上述药洗净后一并放入布袋中;将猪心削开、洗净,与姜、葱等料共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炖至猪心熟烂即可。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活脉。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证属气虚血瘀,脉律不齐者。
[服法]佐餐服食。服食猪心、喝汤。每周2次。
9,金银花粥:
[原料]金银花30 g,粳米50 g。
[制法]将金银花去杂质、洗净,加水放入沙锅中浸泡片刻,煎熬2次,取汁;把粳米淘干净,放入药液,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风热症。
[服法]每日分2次服用,连食半个月。
10,葛根藿香粥:
[原料]葛根20 g,藿香10 g,粳米50 g。
[制法]先将葛根、藿香去杂质,洗净,放入沙锅中浸泡半小时后,煎熬成汤;把粳米淘洗干净,放入药液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清热解肌,芳香化浊。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湿热症。
[服法]每日分2次服食,早、晚各1次。连服半个月以上。
11,龙眼莲子粥:
[原料]龙眼肉15 g,莲子15 g,粳米50 g。
[制法]先将龙眼肉、莲子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放入粳米煮成稀粥即成。
[功效]益气健脾,养心安神。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慢性期及后遗症患者。
[服法]每日分2次服食,早、晚各1次。
12,山药银麦粥:
[原料]金银花20 g,麦冬15 g,鲜山药30 g,粳米50 g。
[制法]先将金银花、麦冬洗净,放入沙锅中加清水浸泡。煎熬2次,去渣取药液,加入鲜山药、粳米,再文火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用于病毒心肌炎迁延期邪热未清、气阴受损之证。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食1次,连服用半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