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遗尿

治疗小儿遗尿的4个误区

孩子的成长健康问题是都很关注的,父母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对于孩子遗尿问题也是都关注的,那么对于孩子的遗尿症的治疗有哪些误区时要注意的呢?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目录 小儿遗尿的原因是什么 治疗小儿遗尿的4个误区 小儿遗尿的辨证论治 中医巧治小儿遗尿6大偏方 按摩推拿操帮助宝宝与尿床说Byebye

1小儿遗尿的原因是什么

  (1)遗传因素:30%遗尿孩子的爸爸和20%遗尿孩子的妈妈,在小时候也曾犯遗尿病。反过来讲,爸妈均有遗尿史,他们儿子有40%会遗尿,他们的女儿有25%也患此病。另外,在双胞胎、单卵双胎兄弟同时遗尿的要比双卵双胎高出2倍,可见,遗尿有遗传倾向。

  (2)睡眠过深:这是一个较常见的因素。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 (3)膀胱功能成熟延迟: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易较正常孩子小,这些孩子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但尿量不多。这是由于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多少,它就收缩排尿了。

  (4)精神紧张:据临床统计,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失去双亲,惨遭虐待、升学考试前,孩子发生尿床的机会明显增多,但这种遗尿常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精神情绪会逐渐消失。

  (5)疾病的因素: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遗尿的情况并不多见。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可引起遗尿。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遗尿症与睡行症及夜惊一起,是发生于非眼快动睡眠第3~4期深睡阶段的三大睡眠障碍。遗尿症最常见,遗尿症患者可兼有睡行症或夜惊。近年来,科研人员对遗尿症患儿作全部睡眠期的脑电图和多导生理仪描记,发现遗尿都发生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当时正处于非眼动睡眠的第3~4期深睡之中。遗尿有一系列过程,其开始是躯体显得不安宁,肌张力增加,心搏加速,呼吸急促或暂停,皮肤电阻降低,这是一组觉醒征兆,与此相应,在脑电图上同时出现高波幅的δ波发放。过了几十秒钟或几分钟,该儿童便在深睡中尿床了。此时很难将遗尿的儿童唤醒,往往是大人把尿湿了床的儿童抱起来,换上干衣裤和被单,他仍然不醒,等到次晨醒来,对尿床经过全无记忆。 只要家长了解到了这一点以后,就完全可以根据孩子容易尿床的时间预先唤醒或把小家伙抱起来把尿,从而有效地预防尿床的发生。

2治疗小儿遗尿的4个误区

  小儿遗尿可自愈不需要治疗

  孩子3岁后的尿床医学上可以定义为遗尿症,而有些家长却拖到6、7岁,甚至到十几岁时才带孩子去治疗。统计表明12岁以上尿床发生率高0.5%—1.0%,说明很多的尿床患者没能自愈。临床证实,晚治疗不但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还会加大治疗难度,增加治疗费用。

  小儿遗尿病急乱用药

  受广告误导自行从药店购药,甚至乱用土方、秘方,白花钱倒是小事,重要的是不但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且乱用药物还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

  治疗中忽视孩子的心理活动

  尿床儿童表面上是满不在乎,其实心理压力还是蛮大的,如果晚上不尿床,早上那股轻松劲就能说明一切。即使在幼儿期,多次斥责也会使孩子已经非常内疚的心灵倍感压力,因此,不要给孩子灌输劣等感的想法,不要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过分刺激孩子敏感的神经,导致情绪不稳,反倒成为自然发育的障碍了。所以父母、家庭、学校、社会的理解非常重要,要尊重孩子的隐私,给孩子一些自尊。

  治疗小儿遗尿求急、求快

  导致孩子尿床的根本原因一是先天不足、脾胃不和、肾气不足、膀胱失约等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二是中枢神经发育迟缓导致排尿信号无法准确、及时地传递到大脑,或同时伴有夜间大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所致。因为系功能性治疗,所以彻底的治愈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很多家长治疗求急、求快,反而欲速则不达,导致反复发作。

3小儿遗尿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遗尿日久,小便清长,量多次频,兼见形寒肢冷、面白神疲、乏力自汗者是为虚寒;遗尿初起,尿黄短涩,量少灼热,形体壮实,睡眠不宁者属于实热。虚寒者多责之于肾虚不固、气虚不摄、膀胱虚冷;实热者多责之于肝经湿热。

  二、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虚证以温肾固涩,健脾补肺为主;实证以泻肝清热利湿为主,配合针灸、激光、外治等法治疗。

  三、分证论治

  1、肾气不固

  证候: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而长,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腿酸软,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肾气虚弱,膀胱虚冷,不能制约,故睡中经常遗尿,且尿量多而清长。肾虚真阳不足,命门火衰,故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为肾之府,骨为肾所主,肾虚故腰腿酸软。肾主髓,脑为髓之海,肾虚脑髓不足,故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寒之象。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方药:菟丝子散加减。常用药:菟丝子、肉苁蓉、附子温补肾阳,五味子、牡蛎益肾固涩缩小便,鸡内金消食助运以利发挥温肾固涩止遗之效。可合缩泉丸协同发挥其效。

  神疲乏力,纳差便溏,加党参、白术、茯苓、山楂益气健脾和中助运;智力较差者,加人参、菖蒲、远志补心气,开心窍。

  2、脾肺气虚

  证候:睡中遗尿,少气懒言,神倦乏力,面色少华,常自汗出,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少力。

  分析:脾肺气虚,三焦气化不利,膀胱失约,故睡中遗尿。脾肺气虚,输化无权,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少华;不能荣;养神濡养肢体,故神倦乏力。肺气虚则少气懒言,常自汗出;脾气虚则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少气,均为气虚之象。

  治法:益气健脾,培元固涩。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培土生金,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之气,当归配黄芪调补气血,陈皮理气调中,益智仁、山药、乌药温肾健脾固涩。

  常自汗出,加煅牡蛎、五味子潜阳敛阴止汗;食欲不振,便溏,加砂仁、焦神曲运脾开胃,消食止泻;痰盛身肥,加苍术、山楂、半夏燥湿化痰;困寐不醒,加石菖蒲、麻黄醒神开窍。

  3、肝经湿热

  证候:睡中遗尿,尿黄量少,尿味臊臭,性情急躁易怒,或夜间梦语磨牙,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分析:肝经湿热,蕴伏下焦,耗灼津液,迫注膀胱,故睡中遗尿,尿黄量少,尿味臊臭。肝经有热,肝火偏亢,故心情急躁易怒;肝火内扰心神,故梦语磨牙。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是肝经湿热之象。

  治法:泻肝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膀胱湿热。当归、生地养血滋阴,配柴胡疏调肝气以柔肝。甘草调和诸药。

  夜寐不宁加黄连、竹叶、连翘清心除烦;尿味臊臭重,舌苔黄腻,加黄柏、滑石清利湿热。

  若痰湿内蕴,困寐不醒者,加胆星、半夏、菖蒲、远志清化痰湿,开窍醒神。若久病不愈,身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虽有郁热但肾阴已伤者,可用知柏地黄丸,滋肾阴,清虚火。

4中医巧治小儿遗尿6大偏方

  下面我们再为你提供6个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妙方

  1、缩泉丸

  来源:宋·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

  歌诀:缩泉丸中益智仁,再配山药与乌药, 温肾固涩止遗尿,小儿成人均能医。

  组成:山药180克,乌药180克,益智仁18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冷开水泛丸。每服9克(儿童酌减),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各适量。

  功效:温肾止遗,缩尿固涩。

  方解:方用益智仁、山药温补脾肾,固涩小便;配以乌药气理散寒,以温振肾与膀胱气化之功。合而用之,共奏温肾止遗,缩尿固涩。

  主治:下元虚冷,小便自遗或小禁,伴神疲怯寒、腰膝酸软、舌淡苔薄、脉细无力者。可用于小儿或成人遗尿以及老人、妇人及病后因脏气虚衰引起的小便失禁等病症。

  加减:若肢冷畏寒明显者,加菟丝子、肉苁蓉、鹿茸、附子;面气短者,加党参、黄芪、五味子。

  附记:凡湿热下注,下焦瘀血引起的小便频数,滴沥不畅,时有遗尿等症忌用。

  2、遗尿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时毓民方)

  歌诀:遗尿汤中桑螵蛸,黄芪党参补骨脂。 蚕茧菟丝金樱子,再加覆盆炙甘草。

  组成:党参12克,菟丝子12克,蚕茧10只,补骨脂9克,金樱子9克,覆盆子9克,炙甘草45克,桑螵蛸15克,黄芪15克。

  用法:上药水煎浓缩,加白糖适量,制成每剂4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20毫升。

  功效:益气补肾,固涩止遗。

  方解:方中以党参、黄芪益气;菟丝子、补骨脂补肾壮阳;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固精缩尿;蚕茧有止渴,治小便过多之功。合而用之,共奏益气补肾,固涩止遗之功。

  主治:小儿遗尿症。

  加减:若睡眠过深,不易唤醒,加生麻黄9克,或石菖蒲9克,炙远志45克;兼有阴虚者,加当归9克,五味子45克;舌质淡有阳虚者,加肉桂3~4.5克。

  附记:生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每剂用生麻黄9克,未发现心悸、多汗、失眠等副作用。

  3、加味桂枝龙牡汤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歌诀:加味桂枝龙牡汤,白芍甘草桑螵蛸,益智姜枣肾气丸,因梦遗尿疗效好。

  组成:桂枝9克,炒白芍12克,甘草9克,煅龙牡各30克,桑螵蛸30克,益智仁9克,生姜9克,大枣5枚。另加桂附八味丸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同时每晚临睡前服桂附八味丸10克。上为成人量,小儿酌减。

  功效:安神养肾。

  方解:因梦遗尿,是指睡梦中,自认为如厕,但醒后却是尿炕。这种遗尿,是由梦引起的,与神不内守有关。故方中以桂枝汤温养气血,调和阴阳表里;龙骨、牡蛎镇心而去梦境;桑螵蛸、益智仁缩小便。加桂附八味丸,补肾气以助膀胱固摄小便。

  主治:因梦遗尿、形寒肢冷、心悸头昏、舌淡苔白脉细,症属心肾气虚者,均可用之。

  附记:印氏云:经过反复使用,现本方已作为本人“抓主症”的常用方在临床运用。凡因梦遗尿者,率先用此,疗效甚好。

  4、固脬丸

  来源:宋·《全生指迷方》

  歌诀:固脬丸中茴香附,菟丝戎盐桑螵蛸, 研末酒糊为丸服,补肾固脬此方施。

  组成:制菟丝子60克,茴香30克,炮附子15克,桑螵蛸(炙焦)15克,戎盐0.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酒煮面糊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空腹米汤送下。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补肾固脬。

  方解:方用菟丝子、附子温肾固摄,配以茴香理气散寒,桑螵蛸收敛缩尿。合而用之,共达补肾固脬之功。

  主治:肾虚遗尿、小便不禁、或尿后余沥难尽,伴面色白、少气懒言、舌淡、脉虚细无力者。可用于遗尿、小便失禁等病症。

  加减:若伴见腰酸膝软、头昏无力者,加川断、狗脊、桑寄生、沙菀蒺藜;老年人小便不禁而兼体倦乏力、不耐劳累等气虚证者,加党参、黄芪、制黄精。

  5、温肾固摄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温肾固摄肉桂地,萸山泽丹附片苓,菟丝益智覆盆子,桑螵骨脂龙牡粉。

  组成:肉桂细末1.5克,捣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怀山药15克,建泽泻10克,粉丹皮10克,白茯苓10克,熟附片10克,菟丝子10克,益智仁10克,覆盆子15克,补骨脂10克,煅龙牡粉各15克,桑螵蛸10克。

  用法:上药用滚水泡半小时,慢火煨两小时,儿童两日1剂,分6次服完。成人一日1剂,分3次服完。亦可5剂研末蜜丸。每次服10克,每日空腹服2次,淡盐汤送下。

  功效:温肾固摄。

  方解:睡中遗尿,乃命门真火不足,肝肾俱虚所致。本方是由金匮肾气丸加味而成,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也。故方中以熟地滋阴补肾而生精血;山萸肉助阳补肝而秘精气;山药清肺脾虚热;泽泻泻膀胱火邪;丹皮泻火;茯苓泻脾肺湿热;肉桂入肝肾血分而补命火之不足;附子通行十二经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益智仁、补骨脂均有暖丹田、壮元阳、缩小便而补命门真火之功用;覆盆子、菟丝子均有补肝肾、缩小便、助筋脉而强阳益精之效能;龙骨、牡蛎入肝肾固精止脱,收敛浮越之气;桑螵蛸入肝肾命门益精气而缩小便。故屡用效佳。

  主治:遗尿。本病多发生于儿童,成人亦偶尔有之。或有因梦到厕所而遗尿,亦有无梦而遗尿者。

  6、遗尿方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遗尿方中用小麦,草枣花粉瞿麦随,又有一方鹿角霜,脾虚方一肾虚二。

  组成:①小麦60克,甘草12克,大枣12克,花粉12克,瞿麦18克。②鹿角霜适量。

  用法:方①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方②研为细末。10岁以下儿童每晚3克,白开水冲服(亦可用白糖少许调味);10岁以上者每服6克,白开水或淡盐开水冲服,连服15克左右。服药期间忌食萝卜。

  功效:①补中益气,健脾除湿。②温补肾阳。

  方解:方①系仲景甘麦大枣汤加味而成。仲景之甘麦大枣汤,本为治脏躁之证而设。以甘草为主药,养五脏,和中缓急;辅小麦养心益肾,清热止渴,利小便;佐大枣甘平质润,补益中气,生津除烦,通九窍;更加花粉降虚火,生津润燥止渴;瞿麦清热利湿,逐膀胱之邪逆,通利小便。合而用之,共奏安神、健脾、除湿、生津、止渴、利尿之功。服后日间烦渴可解,小便通利,夜间尿次减少,安卧入眠,遗尿可止。

  方②鹿角霜乃鹿角熬后所遗之残渣。其性味咸温,咸能入肾,温能补虚助阳。《医学入门》曰:“治五劳七伤羸瘦,补肾益气,固精壮阳,强骨髓。”《本草逢原》云:“治脾胃虚寒,食少便溏。”《本草便读》说:“鹿角胶,鹿角霜,性味功用与鹿茸相近,但老壮衰老不同,然总不外乎血肉有情之品,能温补督脉,添精养血,如精血不足,而受腻补,则可用胶;若仅阳虚而不受滋腻者,则用霜可也。”从上可知,鹿角霜实为补肾阳,治肾虚遗尿之佳品。

  主治:脾虚遗尿(用方①),肾虚遗尿(用方②)。

  加减:方①加减法:湿气甚者,去大枣,可酌加海螵蛸12克,苡米15克,芡实10克;水气甚者,加茯苓、远志。

  附记:遗尿贴脐方,效果亦佳。药用覆盆子、金樱子、菟丝子、五味子、仙茅、山萸肉、补骨脂、桑螵蛸各60克,丁香、肉桂各30克。上药共研细末,瓶装密封。外用:每取药粉1克,填满脐孔,压紧,滴入一、二滴酒精或高粱酒后,再贴上暖脐膏(药店有售)。暖脐膏烘后贴时不可太热,防止烫伤皮肤;或用薄层棉花或纱布一层,外加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每3日换药1次。症重者还可加服本散,每日早晚各服1次。3~10岁每次服3~5克,10岁以上者每次服5~6克。剂量可酌情增减。也可加些白糖拌服。

5按摩推拿操帮助宝宝与尿床说Byebye

  宝宝已经3周岁以上,尿床次数持续达到一周两次以上,可怀疑宝宝可能患了遗尿症。一般宝宝至4岁时仅20%有遗尿症状,10岁时5%有遗尿症状,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宝宝偶尔的尿床,爸爸妈妈用不着过多担心。

  宝宝遗尿的症状因人而异,轻重不一。轻者连续性的一周一次,或一月一次;重者每日一次,或一夜几次尿床。白天的时候,宝宝也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尿床后宝宝由于受湿受冻,因此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活动比较容易疲劳,学习没精神,有时还会受到家人的责备、朋友的嘲笑。久而久之,内心受到严重伤害,也许会使原本活泼爱动爱说话的宝宝变得性格内向,做事缩手缩脚,不愿与他人交流。时间长了,将影响宝宝的睡眠、学习生活,以及大脑智力发展等不良后果。

  帮助宝宝与尿床说Byebye

  爸爸妈妈中有一人有遗尿史,宝宝发生遗传性遗尿的几率约44%;若爸爸妈妈皆有遗尿史,则遗传几率约75%。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宝宝中。

  因此,爸爸妈妈不要责难和打骂宝宝,应给予鼓励,使宝宝有治好遗尿的决心。

  建议调整宝宝的饮食,在每天下午4点以后应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液质,宜吃得偏咸或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少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间膀胱的贮尿量。

  同时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避免宝宝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坚持让宝宝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上床前要让宝宝把小便排干净。白天的时候可督促宝宝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每次的尿量增多。鼓励宝宝在排尿过程中,中断排尿,从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胶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温馨小提示

  从开始治疗起,要求爸爸妈妈每天在宝宝夜晚经常发生尿床的时间前半小时,将宝宝及时唤醒,起床排尽。当宝宝的遗尿现象有所好转时,千万不可中断训练。否则,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以致前功尽弃。因此在遗尿症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巩固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爸爸妈妈务必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