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多动症

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原因有哪些

专家分析:由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儿童多动症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不少家长朋友把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划了等号,这就把儿童多动症的外延人为地扩大了。接下来专家就来为您详细介绍一下造成儿童多动症的原因都有什么?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目录 如何预防小孩多动症的出现 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原因有哪些 小儿治疗多动症的办法有什么 多动症患者的儿童时期症状 多动症患者的日常保健方法

1如何预防小孩多动症的出现

  一般认为,如下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多动症的发生:

  1、要倡婚前检查,避免近亲结婚;选择配偶时要注意对方是否有癫痫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

  2、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优生优育。

  3、为了避免产伤、减少脑损伤的机会,应自然顺产,因为临床中发现多动症患儿中剖腹产者所占比例较高。

  4、孕妇应注意陶冶性情,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宁,谨避寒暑,预防疾病,慎用药物,禁用烟酒,避免中毒、外伤及物理因素的影响。

  5、创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度过童年,要因材施教,切勿盲目望子成龙。

  6、注意合理营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7、尽量避免孩子玩含铅的漆制玩具,尤其不能将这类玩具含在口中。

2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原因有哪些

  1、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经大量研究证实,多动症儿童中枢单胺类受体(一种神经介质,起传递大脑信息的作用,是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更新较慢;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缺乏或某些食物添加剂或色素所致的代谢紊乱与儿童多动行为有关。

  2、金属元素中毒。铅中毒是比较流行的理论,但并非同一种情况的孩子都多动,所以这一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阅读推荐:儿童多动症的危害有哪些?

  3、社会、家庭、心理因素。不良的社会环境、破裂的家庭、父母性格不良、意外精神刺激等都易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4、精神发育受损或成熟延迟。此类儿童行为较幼稚,动作笨拙,协调性差。孩子的母亲在孕期或围产期时并发症较多。阅读推荐:儿童多动症的临床体现

  5、遗传、素质因素。许多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小时候也多动;不少母亲反映患儿在胎儿期就好动,出生后好哭,入睡困难,进食不好,难以照顾。

3小儿治疗多动症的办法有什么

  多动症儿童常常动作过多,行为冲动,情绪不稳,好插嘴和招惹别人,因此难以与同学和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社交技能训练是多动症治疗方法之一,侧重于培养儿童以下方面的能力:了解自身特点;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认识情绪,学会缓解压力;理解支持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避免攻击性言行以及培养自律能力等。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运用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集体心理治疗矫正不良行为,倡导健康行为,从而提高患儿的社会竞争力,减少挫败感和情绪不适。

  社交技能训练以6-10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训练方式活泼多样,以孩子参与为主,包括角色扮演、小品、游戏、讨论等 。通过10次授课,教给家长正确关注孩子的方式、采取一整套科学严格的奖惩制度,使孩子在家里、公共场所和学校更快乐、更受人欢迎、更有成就感。经过初步研究,57%患儿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症状消除,80%患儿的对立、违抗症状消除,93%家长对培训效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着眼孩子喜欢的东西,和他一起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使他的注意时间加长。比如当孩子喜欢画画时,你应该给他充足的空间,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画。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爸爸妈妈尽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他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比如让他参加适当运动,如平衡木、跳床等。避免含铅食物。铅中毒是引发多动症得原因之一,不给孩子吃铅食物,如皮蛋、爆米花等。不给孩子用铝制器皿。

  多鼓励孩子,给孩子减少压力。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他学会坚持。不要因为他不会数数、不会弹琴就把他说成“笨小孩”,不给孩子压力,让他轻松成长。不孩子面前吵架。父母关系不好也是引发多动症得原因之一,要给孩子一个好榜样,教给他冲动和吵闹不是解决问题得方法。目前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及饮食疗法等。其中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利他林等,是最为传统、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治疗手段,在治疗上它较为有效,能提高注意力。但是利他林的缺点是,它无法根治这种疾病,只能长期服用,副作用主要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儿科诊疗中心专家首推中药结合推拿为主的治疗,无副作用,见效快,稳定不易复发。

4多动症患者的儿童时期症状

  多动症虽然是一种儿童发育行为疾病,但是有些如果在儿童时期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多动症就会延续到成年。

  学龄前时期:学龄时期是多动症的发病初期,症状逐渐明显,幼儿园有多动表现,难静坐,难守规则,难集中注意力,上课不听讲,学习困难,随便走动,不服管教,和其他小朋友不能友好相处,不肯睡觉,常被老师惩罚。

  小学时期:这一时期多动症开始发展成熟度起来,一切症状都显露出来,比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上课不专心听讲,容易分散注意力,学习困难,不能完成作业,忍受挫折的耐受性差,对刺激的反应过强,激动任性,情绪不稳,有攻击行为,与同伴相处困难,班上的"小丑"。

  学习困难: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5多动症患者的日常保健方法

  1、多动症的残留症状,反社会的人格障碍,酒精依赖,癔病、焦虑症和一些类精神分裂症。很多有人格障碍的成人有儿童多动症史,有难以控制的冲动行为障碍,忍受应激的阈值低,情绪不稳和长期的不满的情绪。追踪未经治疗或很少治疗的多动症儿童,给我们提供了多动症儿童的一个自然病程。有人报告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儿童,随年龄增大无目的的性的过度活动水平降低。但有20%的人在青春期有犯罪行为、物质滥用、学业低下、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仍然存在。

  2、老师在教育方法上要避免过度疲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课程,改变教育方法,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使多动症儿童提高注意力持续时间,对学习产生兴趣。

疾病百科 | 多动症

挂号科室:儿科

温馨提示:
要提倡婚前检查,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优生优育。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 常见症状:学医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