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传言,太晚进食,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理由是,胃也需要休息,进食太晚,吃宵夜使胃得不到休息,妨碍胃黏膜的修复,甚至伤害胃黏膜,最终导致胃癌。其实,吃宵夜导致胃癌的说法其实并无依据。到底吃宵夜会不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如何正确解读夜宵与胃癌的关系?下面小编为你介绍。
目录
1胃癌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对胃癌患者,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发现病人的情绪变化,护士要注意根据病人的需要程度和接受能力提供信息;要尽可能采用非技术性语言使病人能听得懂,帮助分析治疗中的有利条件和进步、使病人看到希望,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消极心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营养护理 胃癌病人要加强营养护理,纠正负氮平衡,提高手术耐受力和术后恢复的效果。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食物应新鲜易消化。对于不能进食或禁食病人,应从静脉补给足够能量、氨基酸类、电解质和维生素,必要时可实施全胃肠外营养(TPN)。对化疗的病人应适当减少脂肪、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多食绿色蔬菜和水果,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2如何正确解读夜宵与胃癌的关系
流言:
总是太晚进食,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吃夜宵对胃的伤害非常大,因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约2~3天就要再生一次,再生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经常在夜间进餐会使胃黏膜得不到及时修复,甚至破坏胃黏膜。
真相:
夜晚太晚进食往往被认为会“伤胃”、“使胃得不到休息”,甚至还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罪魁祸首。在新闻报道中,“年轻白领常年加班吃夜宵患胃癌”这样的标题也不时出现。然而,即使在一些个例中“常吃夜宵”和“胃癌”真的先后出现,这也不能说明它们之间存在联系。
胃黏膜要在夜晚修复吗?
流言中提到,夜晚是胃黏膜细胞休息恢复的时间,这时候不能刺激它蠕动,要让它好好“睡一觉”。而如果这个时候进食,会对它们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可能致癌。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呢?
和身体其他部位的黏膜或者皮肤一样,胃黏膜平时的修复依靠的是上皮细胞不断地更新换代。胃肠黏膜是体内增生最迅速的组织之一,增生和生长与表面细胞剥落所致的细胞丢失之间保持平衡状态。新生细胞从增生区向表面移动,并逐步分化为表面上皮黏膜细胞,与此同时衰老的上皮细胞从表面剥落,并被周围上皮细胞吞噬而得以清除。胃黏膜大约3~5天就会完全更新一遍。黏膜细胞这种更新换代的过程是持续进行的,并没有研究发现它与昼夜节律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流言中提到的胃黏膜要等到夜间休息时才能修复、夜间进食会阻碍修复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吃夜宵患胃癌?没有证据支持
流言中提到的理论解释没什么道理,那么又有没有研究数据提示吃夜宵和胃癌风险有关呢?答案也是没有。在Pubmed等医学数据库中检索可以发现,目前还没有研究将进食时间晚(以及进食到睡眠之间的时间间隔短)与胃癌风险联系起来。
在提及胃癌的风险因素时,英国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UK)、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循证医学数据库UpToDate等权威机构和各个诊疗指南也均未将进食时间纳入其中。虽然各个专业机构都认为饮食是影响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但他们所强调的是“吃什么”而非“何时吃”:过多的盐和腌渍食品摄入才是真正与胃癌有关的风险因素。
3这些坏习惯易患胃癌
1. 7点之后吃晚餐
一般来说,正常的吃饭时间为早餐7:00-8:00,午餐12:00-12:30,晚餐17:30-18:30,但一项调查表明,仅有54.2%的人在7点之前吃晚饭,而还有12.5%的人在晚8点之后才吃晚饭。
晚饭若吃得太晚,对消化器官会造成比较大的负担。夜里是胃肠道休息的时间,一般胃黏膜上皮细胞会在此时进行再生过程。这时进餐,不仅阻碍了胃黏膜的修复,胃中的食物还会对黏膜造成刺激。
2. 晚餐过于丰盛
一些人早、中餐没有好好吃饭,导致有想把营养从晚餐中补回来的心理。于是乎,各种鱼、肉都摆在了晚餐的餐桌上。然而,高脂高蛋白的食物在胃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同时也促进了胃液的大量分泌,这势必又增加了胃的负担。
3. 晚上爱吃夜宵
忙碌的工作过后,不少人喜欢叫上三五好友,吃夜宵、喝啤酒,而通常的夜宵不是油腻的烧烤,就是一些辛辣的“重口味”,可谓是以上两个坏习惯的加强版,对胃的伤害不言而喻。
4. 晚饭后吃甜食
很多人认为饭后吃了甜点才是一顿晚餐的结束,但同油腻的食物一样,甜点中大量的糖分很难在胃休息的时候消化分解,进而转变成脂肪,这样不仅会造成肥胖,也会引来一系列疾病。
5. 晚上不吃主食
晚餐不宜吃多,那少吃总行了吧?但晚餐吃得再少也不能把米、面之类的主食排除在外。主食摄入不足,不仅仅是对胃造成伤害,更是会影响全身的能量供应,使人身体虚弱。有的女性为了减肥,晚餐仅用水果和酸奶代替,这样极易造成营养的不均衡。
4警惕胃癌早期症状
症状一:胃部疼痛
多数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开始仅仅是感到上腹部不适或有膨胀、沉重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因此,常被患者误认为是胃炎或溃疡病,治疗后症状可暂时缓解。如病变发生在患者的胃窦部,则可诱发十二指肠的功能改变,出现类似溃疡病的节律性疼痛,也常被患者忽视,直到出现持续性疼痛甚至出现黑便或呕血等症状时才引起患者的注意,而此时患者的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了胃癌的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因此,必须警惕胃部疼痛这一无特殊性的胃癌早期信号,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更要注意,并应及时做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症状二:食欲减退、消瘦、乏力
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早期信号。食欲减退且不伴胃部疼痛者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现,若与胃痛症状同时出现并排除肝炎时,尤应引起重视。有些患者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等症状后便自动限制日常饮食,致使体重下降,出现消瘦、乏力的现象。由于患者腹胀的位置多在剑突下或偏右的地方,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胆囊疾病。
症状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
胃癌的早期患者还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的症状。贲门部的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以后逐步出现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等症状。胃癌早期患者也常出现便血的症状,这是由病变破坏了胃内小血管所致。少量胃内出血的患者可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出血量多时可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平日无胃病的老年人,一旦出现黑便尤应警惕胃癌的发生。
此外,患者如出现腹泻、便秘、胃下部不适、按压上腹有深压痛及轻度肌紧张等症状,也可视为胃癌的早期信号,应及早进行全面检查。
5胃癌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胃切除术后,使部分病人不能保持原有体重,由于创伤或不能正常进食,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等消耗,致使体重下降,还可发生一些维生素缺乏病及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
在胃切除术后,通常应禁食禁饮,24小时~48小时后一般情况良好,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才可给予少量的温开水或葡萄糖饮料。如无不适,次日可给少量清淡流食,如米汤、菜汤、稀藕粉、淡果子水等,但不能吃蔗糖、牛奶及豆浆等,因为这些食物可产生腹胀。第四日可仍用流食,但在流食的基础上加用甜牛奶、甜豆浆等。第五日可用少渣半流食,例如可选择大米粥、碎肉蕃茄汁烩豆腐、馄饨、内末蕃茄汁或菜汁烩挂面、面包、蛋糕、牛奶、豆浆等。第九日可改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无刺激性、质软一日五餐的胃病饮食。若进食后有恶心、腹胀等不适,则应减少或停止饮食。待症状消失之后,病情好转,再开始进食。
胃切除后的恢复饮食十分重要,既要弥补术前疾病的慢性消耗,又要填补手术创伤的损失。因此应在较长时间内采用胃病五次饭,保证有足够的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和维生素A、B、C含量充足的食物,以促进创伤的修复。如蛋类、乳类及其制品、瘦肉类、豆腐、豆浆等豆制品、鲜嫩的蔬菜及成熟的水果等。避免吃刺激性强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芹菜、酒、咖啡、浓茶和含粗纤维多的芹菜、韭菜等。
烹调方法更应注意,不要采用炸、煎、烟熏及生拌等方法,以免难于消化,采用蒸、煮、烩、炖等烹调方法。患者要待手术创伤及虚弱的身体完全康复后,再逐渐过度到正常普通饮食。由于胃切除后,容积明显减少,食物营养素的吸收受到了影响,所以每日膳食中注意适量增加维生素D含量多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及胡萝卜等,以防止手术后的骨软化病。另外,吃饭后不要急于下床活动,应卧床休息,不要吃高糖饮食,防止倾倒综合症。
胃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族缺乏。有15%的患者有骨软化病,由于维生素D的缺乏,很容易使非常稀薄的骨质发生变化。在一些无明显维生素D缺乏的病人中,早期的骨组织变化可以得到纠正。这就使人们很难推断,在胃切除后所发生的骨质疏松和骨软化病是否与维生素D缺乏,钙吸收有关。但不论怎样,这些病人有明显的钙吸收障碍和维生素D的缺乏。胃切除术后的病人应注意膳食中补钙,维生素D的食物,这对骨骼钙化有利。动物性食品如蛋黄、肝脏,含视黄醇很高。一些植物性食品如黄、红色蔬菜、水果中含β-胡萝卜素,可在肝中转变为维生素A。
含钙较高的食品有各种豆制品,乳制品和燕麦片、卷心菜、白菜、胡萝卜、芹菜、南瓜、萝卜、菠菜、葫芦、韭菜、蒲公英、冬瓜等。某些硬果和种子类食品含钙量也很高,如干杏仁、核桃、榛子、葵花子等。水果类有橙子等。
一些蔬菜和菠菜、苋菜、蕹菜等所含的草酸均影响钙的吸收,对含草酸高的蔬菜可先在沸水中焯一下,使部分草酸先溶于水、滤去水再炒食。注意在面粉、玉米粉、豆粉中加发酵剂,并延长发酵时间,可使植酸水解,游离钙增加,使钙容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