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脑出血

老人如何预防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那么,老人如何预防脑出血?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目录 老年人脑出血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老人如何预防脑出血 老年人脑出血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脑出血在家急救的方法 老人脑出血能治疗的好吗

1老年人脑出血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伴有剧烈的头痛、呕吐及明显的脑膜刺激征,无或较轻的意识障碍,很少出现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脊液呈血性,加上CT、MRI表现,一般不难鉴别。

  2.脑出血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鉴别

  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一般发病年龄轻、出血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故先出现脑膜刺激征,而后出现偏瘫等表现,CT、MRI及脑血管造影可以鉴别。

  3.脑出血与脑硬死的鉴别

  由于脑出血和脑梗死在治疗上有所不同,因此鉴别十分重要。脑梗死患者多在休息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前多有短暂缺血发作,发病后意识障碍较轻或不出现,而局灶性体征较重,脑脊液压力不高而多无色透明。临床应用CT、MRI以来,鉴别已很容易。

2老人如何预防脑出血

  脑出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加强对脑出血预防研究,对提高整个人类的健康水平有着巨大的意义。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对未发生过脑出血的患者,对可治性脑出血危险因素进行普查及合理治疗。

  二级预防:指预防已患过脑出血的再发。可用药物治疗,主要是治疗高血压、降血脂。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复查血脂、血流动力学、经颅多普勒超声,必要时头部CT和脑血管造影,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主要是对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康复治疗。(详见脑出血的康复治疗)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为几种情况:第1类是不能改变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等;第2类是环境因素,如感染或寒冷气候;第3类是由于个体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毒、饮酒、少运动、肥胖、膳食结构不合理等引起;第4类是属于家族性与环境因素结合而成的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除第1类外,后3类均可以通过一些干预预防措施发生改变。

  年龄为自发性脑出血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加。男性脑出血较女性更常见。美籍黑人较白人更常见,这是由于美籍黑人中青年和中年脑出血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高血压为脑出血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日本对高血压患者随访14年,发现高血压组比正常血压组脑出血病死率高17倍;我国全军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有高血压病者脑出血的危险显著增高(OR值,男性为13.62,女性为11.36);冬季发病较其他季节多;经常喝茶和食用刺激性食物对脑出血有保护作用。左心室肥大可使脑出血的危险增加2~7倍,干预治疗已反复显示治疗高血压能显著减少脑出血的危险度;因此,治疗高血压是公认的对脑出血最有效的干预措施。

  其他可干预的脑出血危险因素包括卒中史、酗酒、吸毒、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等。老年人脑叶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血管淀粉样变性,然而这只能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对Alzheimer病的MRI和基因检测有助于血管淀粉样变性所致脑出血的诊断。其他危险因素,如低血清胆固醇(<1.6g/L)和吸烟尚需进一步研究。

3老年人脑出血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国际上有关医疗气象学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已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研究天气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主要是为了预防。人们生活在大气环境中,随着天气气候的变化,人体机能每时每刻为了适应而进行着不自觉地调节。如果调节的节奏跟不上天气气候变化的进展,就容易引起各种对天气气候敏感的疾病。例如,气管炎、风湿病、感冒、心脏病等等。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存质量,天气气候的变化也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考虑到医疗气象预报和服务的广阔前景,尝试着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从老年人脑出血发病的季节来分析:自发性脑出血多发病于寒冷的冬季,这是因为在寒冷的天气下,血管收缩,血压易升高和波动,容易使血管破裂出血。

  一、脑出血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通过研究发现,当气温降至-10摄氏度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老年人脑出血发病率逐渐上升。

  老年人脑出血发生还与锋面天气有关。对200个病例分析发现,90%的脑出血发生天锋面过境的几天。

  这是因为,天气变化剧烈能使人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改变血管的正常运行,从而造成血管破裂出血。

  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冬季应注意的问题

  1.出门应戴保暖的帽子,这可保持头部正常的血液循环。

  2.注意收看收听天气预报,当预报有寒潮或预报冷空气过境时,要提前添衣,待回暖后再减衣,如果感到冷时再添衣为时已晚。

  3.在寒冷天气期间,除了注意防寒保暖外,还应注意休息和避免精神刺激,如过度疲劳、过度兴奋、过度悲伤等。有不适反应时,还要及时服药。

  4.在天气转暖时,要适当在室外活动,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御寒能力。同时,多与外界交往,保持愉悦的心情。

4脑出血在家急救的方法

  一戒惊慌失措:遇事慌张,于事无补,如慌慌张张用手去拉触电者,只能连自己也触电。此时应首先切断电源,用木棍、竹竿等绝缘物将病人离开电线,方可进行急救。

  二戒因小失大:当遇到急重病人时,首先应着眼于有无生命活动体征,知道现场急救时必须对病人作哪些初步检查,看病人是否还有心跳和呼吸,瞳孔是否散大,如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则应马上作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而不能一见出血,便忙于止血,连病人死了也不知道,还止血干什么。

  三戒随意搬动:万一发生意外时,家属往往心情紧张,乱叫病人姓名或称呼,猛推猛摇病人,其实,宁可原地救治。切忌随意搬动,特别是骨折、脑出血、颅脑外伤病人更忌搬动。

  四戒舍近就远:抢救伤病之时,时间就是生命。应该就近送医院,特别是当伤病员心跳呼吸濒临停止时,更不该远送。

  五戒乱用药:不少家庭都有些备用药,但是使用药物的知识却有限,切勿乱用。如急性腹痛者,由于过量服用止痛药时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的判断,此时不应也不准乱给服止痛药。

  六戒滥进饮料:不少人误以为给病人喝点热茶热水会缓解病情,实际上毫无必要。

  七戒一律平卧:并非凡急重病人都要平卧,至于以什么体位最好应该根据病情来决定,可以让病人选择最舒适的体位。如失去意识的病人让其平卧,头偏向一侧;心脏性喘息者,可让其坐着,略优在椅子上;急性腹痛者可让其屈膝以减轻痛者;脑出血病人则让其平卧,但可取头高脚低体位。

  八戒自作主张乱处理:如敌敌畏、敌百虫中毒时,忌用热水及酒精擦洗,而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冷洁水洗干净;小而深的伤口切忌草率包扎,以免引起破伤风;腹部内脏受伤脱出,切戒还纳腹部,而应用干净纱布覆盖,以免继发感染等。

5老人脑出血能治疗的好吗

  药物治疗

  1.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

  ①防止进一步出血。

  ②降低颅内压。

  ③控制脑水肿。

  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具体措施是:

  (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4)调整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可用小量利舍平(利血平)治疗或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5)少搬动:如果患者在狭小场所发病,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6)内科治疗: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7)外科治疗: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 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 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