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澄清糖尿病六大误区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估计,到2050年,每3个美国成年人就有1个患糖尿病。专家澄清了糖尿病认识中的6个常见误区,是哪6个误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问必答网专家是怎么说的吧,希望这些知识对你们能够有所帮助。

目录 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饮食治疗 澄清糖尿病六大误区 运动与糖尿病 老年人糖尿病的鉴别诊断 儿童糖尿病发病原因

1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饮食治疗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

  1.饮食治疗: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每个糖尿病人都必须采用饮食治疗,并坚持终生。饮食疗法包括制定每天所需总热卡量,食谱的配制和三餐饮食的分配。每天总热卡的制定是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来决定的。根据体型(消瘦、正常或肥胖)和劳动强度(轻、中等或重劳动)每日每公斤体重应给的热卡值,再乘以体重即得每日总热卡量。

  2.口服降糖药用饮食疗法不能控制的糖尿病应加用口服降糖药。对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患者—般无效。口服降糖药目前用于临床上的有两类:即磺脲类。磺脲类有短、中、长效三种制剂,如: 磺脲类短(D860)0.5--1g每日3次6--8 中优降糖2.5g每日2次12 长达美康40--80mg每日2--3次8--10 氨磺丙脲0.25g每日早晨1次24--72 双胍类降糖灵25--50mg每日3次8--10 肥胖患者应首选降糖灵。对一种药物无效可改用另一种或两药同用以增强疗效。

  3.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但要用注射方法给药。适用于I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的I型糖尿病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包括并发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厕赤糖尿病昏悲,妊娠等)。由于每个糖尿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每日所需胰岛素剂量也不同,因此第一次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均须住院治疗,在医生的监护下找到所需胰岛素剂量后再出院按医嘱继续治疗。

  4.糖尿病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胰岛素的吸收,长期坚持运动锻炼,还可增强对活动的耐受性,使活动时能保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即活动时体内释放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相对减少),因此糖尿病人要有适当的活动。

  5.中医中药常用中药有生地、女贞子、构杞子、天冬、麦冬、天花粉、葛根、玉竹、山药、玉米须、知母、生石膏等,对控制症状常有效。中药成药有消渴丸、玉泉丸和降糖舒等。 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则会发生许多并发症。如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展性糖尿痛昏迷,以及慢性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缺血性坏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预后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影响多种物质代谢和器官功能的疾病,但只要控制得及时,对劳动力、生育能力、寿命等并无明显影响.

2澄清糖尿病六大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事实上,糖尿病最终致人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乳腺癌和艾滋病。

  误区二:吃糖太多引发糖尿病。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到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因素,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吃糖太多简单地画等号。

  误区三:肥胖引发糖尿病。体重指数(BMI)超过25只是引发糖尿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之一。有很多体重超重的人身体完全健康,一些体重正常的人却得了糖尿病。

  误区四:患上糖尿病就意味着饮食要异于常人。其实,不论健康人还是糖友,都需要健康的饮食,即选择低脂、营养全面、热量适中的食品。

  误区五:一诊断糖尿病就要打胰岛素。1型糖友的确需要这样治疗,大部分2型糖友只需通过合理饮食、规律的锻炼和口服药就能控制。

  误区六:只有成人才会得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以1型居多。如今,他们患上2型糖尿病的可能也增加了。预防措施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少看电视、多参加体育运动、少吃垃圾食品等

3运动与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运动是一项基本措施。对于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体育运动的近期效果是可以降低血糖,远期效果是可以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有规律的运动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使血糖稳定下降并提高胰岛素的作用。运动可以使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下降,提高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善周围组织的血流和供氧能力,增强心脏的泵血功能,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是持续的、有规律的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慢跑、打羽毛球、游泳、爬山、跳舞等有氧运动,运动量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宜。

  糖尿病人运动要注意预防诱发低血糖,宜在餐后血糖升高时进行。

  Ⅰ型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个人饮食和胰岛素作用的时间来锻炼,避免在用药所致的血液胰岛素高峰期进行。糖尿病人的抵抗力较低,易发生感染性合并症,运动出汗后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4老年人糖尿病的鉴别诊断

  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临床可根据起病年龄,起病缓急,酮症易感以及是否胰岛素治疗等初步对1型或2型糖尿病作出鉴别,但临床上常遇到不少病例仅根据临床表现难以鉴别,需全面综合考虑,以便采取合理治疗方案。

  2、肝源性糖尿病:肝脏与糖代谢密切相关,在糖原异生,糖原合成,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释放等方面均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肝病患者糖代谢紊乱比较常见,文献报告,肝硬化患者约30%可表现为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肝脏疾病引起糖耐量异常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肝脏糖原合成降低,胰岛素抵抗(可能由游离脂肪酸升高,胰岛素受体减少和胰岛素受体后异常等所致)和激素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胰升糖素水平明显升高)等有关。

  肝硬化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治疗腹水,可致低钾),β受体阻断药(治疗门脉高压)也可能抑制胰岛素的释放。

  3、胰源性糖尿病:许多胰腺疾病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肿瘤术后及原发性和继发性血色病(多由长期多次输血致过多的铁质沉积于脏器,包括胰腺,致其纤维化和退行性变等),可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或绝对缺乏,出现糖尿病,大多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但由于同时有胰岛A细胞量的减少,故胰岛素的需要量相对少。

  4、药物和化学物质: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可影响葡萄糖耐量,故在做OGTT试验前应停药3~7天,甚至1个月以上。

  5、非糖尿病性糖尿:一般情况良好,常无症状,尿糖的出现不伴有血糖的增高,糖耐量试验在正常范围,其病因较多,常见的有慢性肾衰,妊娠(多在第3~4个月),各种继发性近曲小管病变(如锂中毒)和遗传性肾小管病变如Fanconi综合征等,鉴别诊断比较容易,同时检测血糖和尿糖,若血糖在正常范围,而尿糖阳性则肾性糖尿成立,一般无特殊处理。

5儿童糖尿病发病原因

  综合分析,儿童糖尿病发病的原因归为如下几类:

  1.自身免疫

  (1)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牛乳蛋白:过早、过多的摄入牛乳制品。

  (2)自身抗原:有谷氨酸脱羧酶(GAD)、胰岛素、胰岛抗原、胰岛细胞抗原,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如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

  2.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分2个亚型。

  (1)免疫介导性:有HLA-Ⅱ类易感性基因,自身免疫包括GAD65体,IA-ICA512(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样抗体),2A-2β/Phogrin抗体、IAA、ICA69及多株ICA抗体。亦可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病。儿童青少年多为此型,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2)特发性:指某些特殊人种中的特殊糖尿病。如美国黑人和南亚印度人1型糖尿病始终无自身抗体。

  3.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此类病人最多,在分类中的定义最不明确。本病也可能为异质性的疾病。明确病因后则归为特殊类型。

  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诱因有下面几类:(1)β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2)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3)内分泌疾病引起糖尿病(4)药物或化学物诱导产生糖尿病(5)感染(6)免疫介导的罕见类型(7)胰岛素受体抗体病(8)伴有糖尿病的综合征。

  5.妊娠糖尿病 为在妊娠期间新诊断的IGT和糖尿病。

  糖尿病的类型主要是依据不同的糖尿病发病病因进行的分类,一般情况下儿童糖尿病多属于2型,但是也有可能存在意外。孩子进行诊治需要到医院接受正规准确的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