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选油香的,出门开汽车,业余玩电子产品……吃得丰富,运动更少,肥胖的人多了,患糖尿病的风险也高了。据调查,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病人一亿多,4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代谢异常约一半。糖尿病最主要的合并症是大血管病症、微血管病症。糖尿病日常如何护理?
目录
1糖尿病患者用肉食替代主食能否降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不能多进食主食类食物,如果一顿饭中主食摄入量过多就会导致患者餐后血糖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每一顿饭的主食量都不能过多。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少吃主食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特别是餐后血糖,多进食肉食可以饱腹,其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较少,不会快速增加血糖。
动物类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和脂肪,相对于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其升高血糖的速度和幅度都较低,好像是适合糖尿病的理想饮食,但实际上糖尿病患者不应多进食肉食。糖尿病饮食主张均衡饮食,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限制主食的摄入量,还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从而限制摄入的食物总热量。
均衡饮食能使糖尿病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不会因为控制饮食而导致身体营养缺乏,而又同时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和血脂,避免摄入食物总热量过高或进食大量脂肪类食物而导致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动物类食物属于高热量食物,含有大量脂肪,是不适合糖尿病过多食用的,糖尿病患者应按照推荐食谱的指导,每日定量食用肉类。
2糖尿病没那么可怕
吃饭选油香的,出门开汽车,业余玩电子产品……吃得丰富,运动更少,肥胖的人多了,患糖尿病的风险也高了。据调查,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病人一亿多,4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代谢异常约一半。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密不可分
糖尿病最主要的合并症是大血管病症、微血管病症。大血管包括脑部血管、心脏血管、四肢大血管等,微血管有眼底的血管、肾小球的血管。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四肢末端麻木等,最严重的后果是心肌梗死、肾脏透析、失明、足部坏疽等。另外,糖尿病患者容易表现为代谢综合征,经常表现为血糖不稳定,血脂异常、高血压、腹围明显偏大。
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病患者中,60%~70%有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密不可分,防治糖尿病的关键是减少和延迟这些糖尿病并发症。
管好“三高”危险因素
医生在做糖尿病普查的过程中发现,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要筛查糖尿病,最好查餐后血糖,因为调查发现,糖尿病最早期容易出现餐后血糖升高的症状。
要诊断糖尿病,可以通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来判断。
首先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低于5.6毫摩尔/升是正常,一旦高过5.6毫摩尔/升,就要查餐后血糖。查餐后血糖最标准的方法就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喝75克葡萄糖糖水,在2小时之后查血糖,不超过7.8毫摩尔/升为正常,超过7.8毫摩尔/升就要提高警惕。目前认为,餐后血糖为7.8~11.1毫摩尔/升,或空腹血糖为6.1~7.0毫摩尔/升之间属于糖尿病前期。虽说糖尿病不能最终治愈,但在糖尿病前期可以逆转这一过程。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除血糖以外,糖尿病患者应每月测一次血压、每3个月查一次血脂等。英国的研究显示,严格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的合并症风险可减少1/4。
管住嘴:蔬果占1/2,蛋白质占1/4,谷薯类占1/4
饮食直接影响血糖。糖尿病患者在吃饭时要关注升糖指数。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有烙饼、油条、糯米粥、土豆泥、南瓜、胡萝卜、西瓜等。另外,也应注意饮食搭配,如果把一顿饭的总量比作1,主食应占1/4,蛋白质占1/4,蔬菜、水果占1/2。这样可以保证餐后血糖不会太高,有利于减轻胰岛负担,还有利于减肥,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主食占1/4。第一,主食控制量。早晨吃主食1两,中午和晚上各2两。第二,饭菜莫太烂软。第三,吃饭要细嚼慢咽。第四,注意饮食顺序。吃饭时,应先吃青菜、喝汤,最后吃主食。第五,谷类、粗粮、细粮搭着吃。粗粮可以减少人体的摄取量,所以,糖尿病病人应多吃粗粮。
蛋白质占1/4。含蛋白质比较丰富的食物有鸡蛋、肉、鱼、豆腐、牛奶等。早饭可以吃1个鸡蛋,午饭不吃鸡蛋。肉不要超过鸡蛋的大小,如果吃鱼的话可以稍微大一点儿,吃豆腐可以更大一点儿,喝牛奶可以更多一些。跟植物蛋白相比,动物蛋白跟人类相近,可以很好地被吸收利用,但也不宜多吃。
蔬菜、水果占1/2。蔬菜一定要少放油,最好凉拌或用水煮。生吃蔬果也最好在两餐之间,西红柿最佳,也可以吃一些火龙果、猕猴桃、苹果,比较甜的水果要少吃。
迈开腿:每周5天、每次运动30分钟
如果已经做了饮食控制,再适当进行运动,可以降血糖、降血脂,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而且使心理状态、身体状态更健康。运动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是因为运动减少了发生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并不是可以治疗中风、心肌梗死。
但是,运动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年龄大的患者站着就好;糖尿病患者如果跑不动,就走。心肌梗死患者、肥胖者不要勉强运动,因为心脏的负荷太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糖尿病患者在饥饿时不要运动,因为一旦出现低血糖可造成猝死。
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有一定的运动量,每周有3次强度稍微大一点儿的运动,也可以练瑜伽。总体来说,每周运动5天,每次运动30分钟是最基本的要求。
其实,只要把身体的全面管理当成一个工作来做,控制高危因素,管住嘴,迈开腿,糖尿病并不可怕。
3糖尿病患者应规律生活勿睡懒觉
许多中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正处于事业的高峰期,为了工作起早贪黑,生活没有规律,有时不得不牺牲宝贵的睡眠时间加班。等到了可以休息的日子,大部分患者会选择睡个懒觉,有些人可以睡到中午,甚至下午才起床。生活不规律、赖床睡懒觉等不良习惯会使血糖升高或波动,引发健康危机。
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睡眠不规律或睡眠时间不足都会加重患者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的异常,造成血糖控制不佳。凌晨4时至上午9时是人体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如果糖尿病患者不按时起床、服降糖药、吃饭,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会发生波动,继而整天的血糖水平都会处于波动的状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在每晚会注射中长效的胰岛素,次日早晨如果睡懒觉不起床,不能及时进食,患者可能在睡梦中出现低血糖,导致昏迷,甚至威胁生命。
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生活应尽量保持规律,最好在10点之前入睡,次日6时至8时起床,规律服药或注射胰岛素,规律进食。工作繁忙的患者一定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顾此失彼加重病情。
4糖尿病人的水果食疗
糖尿病人应该选食哪类水果
糖尿病人可适量选用的水果有两大类:一是含糖量较低的水果,约5%以下,如奶柿子(2.4%)、西红柿(3.5%)、软梨(2.6%)、柠檬(4.9%)、长把梨(5.3%)等;二是含糖量虽不很低但同时含有类胰岛素物质,具有降糖功能的水果是理想水果。
几种具有降血糖功能的保健水果
荔枝是亚热带的美味芳香水果,除营养丰富外,它主要还有很多药用功能:生津、降血糖、益智、健脾、美容等。荔枝性味甘、微温、微酸。能治烦渴、糖尿病、胃痛、牙痛、
外伤出血和疔肿等。荔枝核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注意:一次进食不可超过半斤,过量能患荔枝病,表现为头疼、恶心、四肢无力、昏迷等,这是低血糖症。抢救方法是升血糖,如喝浓糖水等。
枸杞子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保健果 枸杞子营养丰富,还含多种药物成份。性平味甘具有滋阴补血、益精明目之功效。可降低血糖、血压和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护肝、兴奋呼吸等。可辅助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肝炎和中老年视力减退等。用量一次为9-15g,有内热者慎用。
香蕉含去甲肾上腺素等成份能降血糖血压 香蕉营养特别丰富,蛋白质是梨的12倍,脂肪和磷是梨的6倍;钾含量最高,每100高达472mg,钾对维持人身的酸碱平衡及改进心肌功能等都非常重要;缺钾时人极感无力。香蕉还含有去甲肾上腺素及二羟基苯乙胺等,不含胆固醇,有明显降血糖、降血压、清热解毒、润肠缓泻等药效。可作为糖尿病人的加
餐果品,但应减少相应的主食量。
柚类是含类胰岛素成分的降血糖佳果 营养丰富似柑橘类,尤其维生素c含量较高。柠檬酸次之,它能消除疲劳。柚汁中特含类胰岛素成份,能降低血糖。性味甘酸凉、无毒,尚可治食少、口淡、去胃中恶气,解酒毒,助消化等。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山楂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者的酸性调味果 山楂是我国传统保健药膳中常用的中药兼水果,尤其含有维生素c\b族和胡萝卜素较高。性味酸、微甘、平,有降血糖之功效。药效还有散瘀、降糖、消积、化痰解毒、活血、提神、醒脑、清胃等。对糖尿病及常见的合并症,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消化不良都有辅助疗效。
5糖尿病患者的早期患病症状
一、眼睛疲劳,视力下降:视物易疲劳、视力减退或出现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且发展很快。
二、男性发生阳痿,女性发生阴道异常干燥。早期糖尿病症状有哪些?这些是需要了解的。
三、就是手脚麻木的感觉,这是许多人都会有的一个感觉。
四、皮肤发痒:说到早期糖尿病症状有哪些内容,专家表示,人们患上了糖尿病之后会出现全身或局部皮肤发痒,肛门周围瘙痒,尤其女性顽固外阴部瘙痒。
五、疲乏无力:身体常常无原因地感到疲惫不堪,双腿乏力,双膝酸软。且高血压、尿液发白。口渴多尿、体重下降:病人的饮水量大量增多,排尿的次数和份量也随之增多,是发现糖尿病最便捷的途径,有时会伴有体重下降。
六、异常感觉:手足麻木、肢体发凉、疼痛、烧灼感、蚂蚁行走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等。